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偷偷的在中國東北部進行過石油的探測。侵佔東北之後,更是把規模擴大,時間也持續了十年之久,但最終一無所獲。日本當時是投入了最先進的石頭探勘技術,整個東北都試驗過了,可是錢都花了,沒一點效果,等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被迫將部署在東北的石油探勘工人和設備都調往南陽油田,此後日本就與大慶油田徹底斷了關係。

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日本人當年在探勘油田的時候,鑽井也只到達800米左右,而大慶油田最淺的油田深度就有1000米上下,也就是說日本當然當時如果能把“鋤頭”在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就很有可能被改寫!要知道當時日本最缺的就是石油,要不然也不會犯險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目的就是為了那一桶桶石油。

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戰爭以前,日本的石油主要來源有3個,第一個就是美國進口,第二東南亞進口,第三本土生產,但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就佔比同時期日本使用量的百分之80,也就是說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是最美國唯唯諾諾,但美國以掐斷石油的供給為由,逼迫日本就範。日本最先是默不作聲,後來在東北各省境內以及殖民地乃至本土都沒發現半點油田的跡象,於是決定吧目光投放到東南亞,東南亞的殖民地有許多,但對於英國法國之類的,日本都沒放在眼裡,但菲律賓的美國佇立在那裡,是不容忽視的。但後來石油的供給遭到危機,日本也不得不和美國鬧掰,於是策劃了偷襲珍珠港。

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偷襲了珍珠港之後,結果就是美國對日宣戰,之後日本就和美國陷入了太平洋戰爭之中,最終日本戰敗。可能日本覺得戰敗的原因就是當初美國的介入,但其實根本的原因是“石油”。

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日本在開戰之前準備了500萬噸石油,可太平洋戰爭中爆發之後,這500噸石油讓日軍的氣焰燃燒到了最高點,反觀如果日本在大慶探勘出了油田,那就不得了,根據後面大慶油田產油的數字看來,1962年就可能穩定在1131萬噸,是日本年需的兩倍之多,而且大慶之後更是年產5000萬噸,是10倍之多,這也足可以讓日本再支撐。

日本的“鋤頭”在大慶挖深一點,只要200米左右,歷史可能會改寫


不過按照歷史發展趨勢看來,就算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戰爭的速度反而會加快,因為作為戰時緊缺物質,從鑽探、開發、煉製,運輸,一樣也不能少!即便是具備了這些,日本也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運輸上面下功夫,可日本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戰場上,面對油田也是做不到直接接軌戰時所需,反而是挖的越多,虧的越多,敗的也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