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能源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業內歡欣鼓舞,期待細則出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国务院:新能源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业内欢欣鼓舞,期待细则出台

去年6月底,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關鍵時間節點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退坡之前的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據猛增,而在此之後一落千丈並一路走低。這足以說明補貼的力度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有多麼明顯。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更讓2019年下半年開始下滑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雪上加霜。

為推動促進小汽車消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3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並明確了三大舉措。其中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受此影響,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13:41,美股特斯拉(TSLA.US)漲4.36%,報524美元;蔚來(NIO.US)漲2.58%,報2.78美元。

国务院:新能源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业内欢欣鼓舞,期待细则出台

補貼政策延續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來說,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普遍感到歡欣鼓舞。與此同時,他們對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方面也非常關注,有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高管人士表示:“目前大方向已經確定了,但具體細則還沒有出臺,國補是多少、地補是多少,補貼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在何時返給廠家,這些具體執行層面的問題希望能夠儘快得到答案,從而指導我們接下來的工作。”

補貼退坡是銷量低迷的重要因素

2010年,國內開始實施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在補貼政策開展的前五年中,其對消費市場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2010年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不足300輛,但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30萬輛,中國也躍升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扶持令新能源汽車產銷與日俱增,但隨著政策驅動逐步向市場需求驅動轉變,補貼政策也隨即準備退出舞臺。考慮到市場的接受程度以及對整體產業的影響,補貼政策選擇以逐年退坡的方式進行。從2017年開始,補貼標準首次下調,此後逐年退坡。而到2019年,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2019年國家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地方補貼也將在過渡期後完全退出。

計劃是好的,但市場卻變化莫測。由於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增長空間逐漸見頂,從2018年開始,乘用車市場已經連續兩年出現總銷量同比下滑的情況,對於純電動汽車市場來說,雖然看似銷量增長情況比傳統燃油車市場要好很多,但這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除了整體基數較低以外,最關鍵的仍是補貼政策的加持。自去年6月26日補貼正式退坡之後,7月起新能源汽車就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到2019末,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輛,與中汽協2019年初預測的160萬銷量目標相比,完成度僅為75%,同時,2019年銷量同比下降4%,是近十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的一年。這種情況並沒有因為新年的到來而改善。2020年伊始,1~2月新能源車上牌數為5.5萬,同比下滑57%;其中1月份同比下滑56%,2月份同比下滑63%。

若按規劃,今年末補貼政策將徹底退出,而再加上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前景遠比業界原來預期的更為“兇險”。

国务院:新能源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业内欢欣鼓舞,期待细则出台

政策延長有助於整體穩定

此輪政策的出臺可謂是解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燃眉之急。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歐洲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月份超越中國,而藉此機會歐洲則可能會上位,取代中國成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的延長將對中國市場起到巨大的穩定作用。

事實上,補貼政策的延長不僅是為了保證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地位,對於市場消費需求以及企業的生存而言,補貼政策的延長同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消息一經發出,便有不少車企高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包括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等人均發聲表示支持和認可。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稱,本次政策出臺整體將有助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對企業以及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好,也說明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是堅定的。

不過也有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高管人士表示:“目前大方向已經確定了,但具體細則還沒有出臺,國補是多少、地補是多少,補貼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在何時返給廠家,這些具體執行層面的問題希望能夠儘快得到答案,從而指導我們接下來的工作。”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國內新能源車市遠未達到由市場力量驅動持續發展的階段,欲在2025年實現滲透率達25%的目標,未來幾年仍需要有足夠力度的補貼替代政策。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政策出臺給車企留出更多空間,但是相比於長期依賴於“政策市”,顯然車企的自救以及持續造血機制將更為重要。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表示,政策出臺給車企留出更多空間,疫情結束後能夠有時間恢復元氣,但是相比於依賴政策刺激,車企的自救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車市復甦需要合力,政策推手與自生力量缺一不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新能源汽車新聞EV,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