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早都不罕見了,你的偏見源於無知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內地自閉症患兒已超過200萬,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未被診斷髮現和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則可能更多。

自閉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2020年3月26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佈了自閉症譜系障礙患病率,最新統計數據為1:54,較2018年發佈的數據1:59上漲10%。也就意味著在美國每54個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閉症。

面對如此龐大、不罕見的自閉症群體,可能你家鄰居,親戚中就有這樣一名自閉症孩子,仍然還有很多人抱有偏見,認為他們是“精神病”,暴力傾向,其實都是源於消息的不對稱。


自閉症VS“我自閉了”

自閉症,顧名思義,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外界交流、溝通。這跟日常我們所說的“自閉”、“孤獨”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自閉了”“我很孤獨”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是由於受到某些打擊或者挫敗而自願選擇逃避現實,不願意與外部世界或人群接觸,把自己縮在個人空間,自我封閉起來的那種狀態。

而自閉症孩子,除了對某些玩具或者物品有興趣,對自己身邊的任何人都無感,包括父母

;1歲還有語言,到2歲多一言不發,或是嘴裡反覆重複同一個話題,甚至是同一句話;認知理解特別差,要反反覆覆很多遍的教授,也不一定理解;與同齡的孩子相比顯得特別固執,常自己一個人把玩同一種東西,不跟其他孩子玩耍;

自閉症早都不罕見了,你的偏見源於無知

叫他名字也沒有任何反應,可能只掃視你一眼,眼神就飄走了;少數還語言過多,顯得滔滔不絕,但是語言多數為單向交流,自我中心特徵明顯……他們的孤獨和冷漠,就好像宇宙中相距遙遠的星辰,因此,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而現在的自閉症行業內,包括醫學更願意稱之為孤獨症譜系障礙,是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也就是天生如此,孕檢根本無法查出。主要症狀: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主要病因:遺傳因素,感染與免疫因素,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天才兒童VS刻板行為

大部分的影視劇和報道中出現了很多天才孤獨症患兒,比如電影《雨人》《自閉歷程》,美劇《良醫》,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所以單純地將自閉症和天才聯繫在一起,或者認為自閉症患者一定具有不被發現的潛能,其實是影視作品、輿論環境所帶來的偏差。

自閉症早都不罕見了,你的偏見源於無知

有自閉症患者的家長也曾誤以為如此,不斷下指令後發現自己的孩子更享受在角落裡拿著紙片搖晃時,才發現自己錯了。

大部分患兒都伴隨智力低下,而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日期、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呈現超常表現,被稱為“白痴學者”

這些是屬於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能力比較好,經一定的干預訓練後可以進行正常生活。甚至其中一部分最終可能會看不出來是自閉症。而低功能的自閉症孩子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最終可能也無法獨立生活,甚至終身都需要別人的照顧和看護。當然這並非絕對。

這些孩子們只要配合干預訓練和社會規則鍛鍊,也可以勝任圖書館書籍整理、超市理貨員、餐廳服務員、清潔人員等規則性的工作。現在也逐漸出現了這一類的機構,比如洗車行、麵館、麵包房等等。

精神病歧視VS善意對待

2018年7月,深圳的鴻鴻媽即將進行公租房選房,然而一篇

《小區房價7萬5,搬進來17個精神病人,咋辦?》。文中所謂的“精神病人”家庭,她們家便是其中之一,他們說的17位“精神病人”,就包括他們的兒子,6歲的自閉症兒童鴻鴻。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在帖子中,這17家人幾乎所有的私人信息都貼出來了——包括申請人姓名、身份證號前14位數,孩子的殘疾類別。

自閉症早都不罕見了,你的偏見源於無知

該小區共17戶。其中15戶都是自閉症家庭,而且這15個都是未成年的孩子,絕大多數都集中在6-12歲。隨後業主拉橫幅抗議,稱這些“精神病人”“給其他業主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政府迫於輿論壓力,此次選房取消。然而鴻鴻媽也決定不參與此次選房。

同年12月25日上午,32歲的懷孕母親譚某和她患有自閉症的7歲兒子,在廣州市某小區住宅內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兒子患有自閉症,2018年9月來廣州一家幼兒園就讀。

事發十多天前,這名男童曾與班上女孩發生推搡。對方家長得知後,便向園方稱男童患有自閉症並要求其退學,家長群內也有部分家長討論時言語過激。男童母親感覺自己被“攻擊”,表示“快崩潰了”,最終於25日在家中燒炭自殺。

新聞曝光後,網民的悲痛迅速轉化成了問責的怒火,紛紛指責逃避責任的涉事幼兒園、群內步步緊逼的家長,甚至選擇自殺的母親本人都被牽連,說她不該懦弱。

自閉症在醫學上並沒有單獨列出,整個社會對待精神病症患者都有嚴重的誤區。這種誤區導致了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和患者家庭極大的心理負擔。

加之媒體長年累月對精神病治療和患者處境有錯誤的輿論引導使得大家對精神病產生的概念為鐵鏈鎖著,醫院的大鐵門,發瘋砍人罵人這一類印象。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要從根源上接納瞭解自閉症只能是從教育方面著手,歐美國家從小就有對精神類疾病的認知普及,而我國對此還處於極其落後的階段。這一點我們很明顯還有很多路要走。

如今的自閉症患兒父母早就習慣了抱團自救,從線下走到了線上,開始跟全國各地的家長交流乾預心得。“一開始感覺自己特別的無助,帶著孩子四處奔波,絕望到崩潰,然後給自己找到堅持的動力。”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不被理解,這些自閉症患兒父母想告訴你們的是:

1. 自閉症孩子不是精神障礙,沒有過激行為,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一言不發,安靜的狀態;

2. 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干預訓練,請不要給我們貼上“不正常”、“殘疾”、“沒能力”的標籤;

3. 溝通中儘量用簡明直接的語言,他的思維很簡單,他聽到的就是字面意思;

4. 如果在交往中說了什麼傻話,你們不用太在意;

5. 他們做不到的事情有很多,做到了要多多的表揚和讚美;

6. 在與自閉症的漫長鬥爭裡,錢很重要。但我們更需要建立平等的認知關係,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的人生中,減輕生存的艱難;

7. 像對待正常的兒童,享受到平等的就醫、就學、就業的權利;

8. 我們抱團取暖,時刻有防備,只是不想讓孩子受到一絲絲的傷害,如果你願意傾聽,我們也會訴說這些年的故事。

世界聯合組織把每年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來提醒社會各界人士,自閉症患者與普通人之間應該實現消除歧視和偏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關心。

作為普通人,不應把自閉症患者看作精神病患者或者憐憫的對象,而應該審視和增強自身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作為自閉症患者的家屬及親友們,齊心協力幫助他們戰勝疾病,幫他們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和阻礙。

全社會應該一起投入力量,為自閉症孩子創造一個適合他們的環境,讓他們可以儘可能的獨立成長,儘可能的融入社會,讓他們的父母不再為他們擔憂。每位自閉症患兒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幫助他們走進“人間”是全社會共同的願望。

自閉症早都不罕見了,你的偏見源於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