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毛尖之都”三重考驗下的求新求變

清明前後,是飲譽海內外的中國名茶信陽毛尖春茶採摘高峰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毛尖之都”河南信陽在求新求變中化“危”為“機”。

“八仙過海”化解“招工難”

“春茶貴,人難招。”近年來“茶工荒”一直是信陽茶農、茶企頗感頭疼的事。今年疫情下茶工招募更是雪上加霜。

春茶是信陽茶葉生產重頭戲,茶農60%以上收入來源於春茶。880萬信陽人中有240萬人常年在外務工,然而每年採茶季仍需150萬茶工,今年缺口更是高達50萬人。

在溮河區車雲山村,目前有131戶專業製茶,對外需招工2875人。

車雲山村委會主任羅超稱,往年招工主要靠人情維繫,用工數量不穩定,今年改變用工模式,促使茶農和茶工籤聘用協議,讓茶工多一份保險,茶農少一份風險。

“調整採摘標準。”鑑於用工短缺,固始縣十八盤茶廠決定適當減少採摘單芽和一芽一葉,選擇一芽二葉標準採製。

“茶期不可誤!”清明節20天前,茶農董麗就早早發動本地富餘勞動力和親朋好友以解燃眉之急。

留守婦女“抖音”刷到招工信息;茶葉經紀人攜外地茶工加盟;政府免費直通車直達茶場……一時間,信陽各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大緩解了“招工難”。

上門“點對點”破解“流通難”

與武漢一山之隔的信陽一度是中國人口大省河南的疫情重災區。受此影響,採收防控、庫存延長、現金流增加等流通成本升高考驗著茶農、茶企。

茶葉是信陽特色支柱產業,種植面積達213萬畝,年產值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逾65億元。這些輝煌背後是百萬茶農和千家茶企在支撐。

作為信陽毛尖主產區的溮河區,157個村中有120個產茶村,種植面積達60萬畝,茶葉收入佔村民純收入近七成,這裡村民視茶樹為“致富樹”。

連日來,記者在此採訪發現,由於春茶鮮葉交易市場取消,當地一些茶企紛紛“自救”,組織採購人員“點對點”上門收購茶農和種茶大戶的鮮葉,避免人群聚集風險。

“特事特辦,抱團取暖。”採茶旺季以來,商城縣韓衝萬畝茶園王樂製茶廠負責人王同軍一直忙於上門收購,考慮到絕大多數茶農是老客戶,他堅持不低於市場價格收購鮮葉。

與此同時,信陽官方為茶企、茶農提供3.65億元專項貸款,確保茶葉收購“不差錢”。

春茶上“雲端”緩解“銷售難”

受疫情影響,大型茶葉展銷會取消,外地茶商來信陽交易減少。

“過去我們主要是靠實體店銷售。”固始縣九華山茶業、商城縣其鵬茶業等茶企受訪時稱,2019年,信陽大部分茶企線上交易額僅佔10%至20%左右。

如今,眾多茶葉交易市場尚未開市,昔日熱鬧的線下交易遭受考驗,一些茶企紛紛開闢、拓展電子商務、社交直播等線上交易平臺,以彌補線下銷售困局。

3月底以來,作為信陽市茶葉龍頭企業、信陽文新毛尖集團通過“天貓直播間”將茶山、炒茶、茶藝等場景推上“雲端”,邀請奧運冠軍等知名人士為信陽毛尖代言,並向海內外推介。

針對銷售受阻,羅山縣靈山茶業公司轉型升級開發出護髮素、潔面皂、面膜等80餘種茶產品,使效益最大化;河南羚銳製藥公司探索開發花茶、紅茶、養生茶等,延長茶產業鏈條。

信陽市政府市長尚朝陽表示,目前,茶葉已被納入河南省生活物資保障範圍,從而保障春茶生產和銷售。各方也正在多管齊下助力信陽春茶產銷化危為機,提高信陽毛尖市場佔有率。(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