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衰亡都有其必然性,所有朝代的衰亡都有其規律性,其原因大都無外於內憂與外患諸力所致。重讀明史,感到明朝衰亡更具典型性。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雲”.明朝的衰亡,衰萌於嘉靖皇帝朱厚熄,實亡於萬曆皇帝朱翊鈞,直接亡於崇禎皇帝朱由檢。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嘉靖在位45年,他的孫子萬曆在位48年,這祖孫倆一個共同的特徵是:怠政。嘉靖27年不上朝,萬曆30年不上朝。嘉靖昏聵多疑,剛愎殘忍,自私虛榮,無心治國。在其當政時,道士炮製春藥,閣臣撰寫青詞,政治上烏煙瘴氣,經濟上一塌糊塗,社會上民怨沸騰,“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國運也由此轉衰,萬曆三十年不朝。連旬累月的奏疏,任其堆積如山,不審不批,就連大臣辭職皇帝也不甚關心。內閣首輔申時行、王錫爵、朱賡一度閉門而去,管理國家事務的最高機構竟然空無一人。萬曆二十八年,尚書在位3名,只到一半。到了四十年.就只剩下1個刑部尚書了。都察院八年沒有正官,編制十年.就只剩下1個刑部尚書了。都察院八年沒有正官,編制160個,在位的只有9人。九卿大半虛懸,闔署空無一人,監司郡守曠年無人,已成常態,國家機器整個癱瘓。吏部、兵部因無人簽證蓋印,致使上京候選的數千名文武候補官員不能赴任;邊防軍軍餉無人簽發,也多年不進行軍事訓練;各地解銀,無人受理,就連文淵閣大印被盜、太倉庫失竊這樣嚴重的問題,也無人查辦。最後不了了之;刑部長年不審案,犯人無人問斷。以致萬曆四十五年,監犯家屬百餘人跪哭長安門外,要求斷獄。可以說,萬曆中後期其執政機構和官僚機構都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故《明通鑑》講:“明代綱紀之馳,未有過於神宗朝者”。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除此之外,萬曆還派出太監特使到各地徵稅,把本該收歸戶部的稅金,統統納入皇帝的小金庫。橫徵暴斂,殺人奪產,以致激起全國性的反對礦使稅監的風潮。

嘉靖、萬曆的胡作非為,奠定了明亡的基礎,而崇禎則直接導致明的敗亡。崇禎苛刻猜忌,剛愎白用,特別是冤殺袁崇煥,自毀長城,對於明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實事求是地講,崇禎亡明恐怕還在於天災人禍、內憂外患諸因素。

首先講“內憂”。“內憂”這個概念比較寬泛,顧名思義,就是內部的憂患,像上述講的皇帝不作為、亂作為、胡作為,都屬於內憂。除此之外“內憂”還應包含“內耗”。萬曆末直至明朝滅亡,宦官奪權,黨爭激烈。從中央到地方,門戶林立,派系深重,各有自己的羽翼,互相攻擊和報復,朝綱紊亂不堪。吏部選用地方官,因為競相請託,相持不下,不得已押簽定奪,時人譏笑吏部為“籤部”。由泰昌皇帝朱常洛惹出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個案子成為朋友黨傾軋的焦點。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七年,幹了七年木匠活。鬥了七年蟋蟀,把朝政交給一個文盲太監魏忠賢來打理,國家更是日非一日。等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來收拾局面時。國家機構已經到了像首輔方從哲講的“職業盡失,上下解體”的地步了。當時政治上腐敗現象相當嚴重。崇禎十年的《罪已詔》中說,“⋯⋯張官設吏,原為治國安民。今出仕專為身謀,居官有同貿易⋯⋯勳戚不知厭足,縱貪橫於京畿。鄉官滅棄防維,肆侵凌於聞裡。納無賴為爪牙,受奸民之投獻。不肖官吏,畏勢而曲承。”可以說.崇禎所面臨的局面已經無從收拾。只好亡國。

其次為“天災”。自天啟開始,自然災害頻仍,水旱風蝗日甚一日。崇禎元年,浙江發生了大水,影響幾十個州縣顆粒無收。持續幾年的陝西大旱毫無緩和的跡象。陝西人民吃草根樹皮、吃觀音土,甚至是人吃人。馬懋才《備陳大飢疏》中記載:“童稚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便無跡蹤。後見門外之人,析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其所食”。人口大量死亡,陝西每個城鎮外都有大坑用以掩埋遺骸。而一些逃荒要飯的人群,就形成了“流民”,進而發展成為“流寇”,從而逐漸形成了像李自成、張獻忠所領導的那樣的起義軍,成為了推翻,明王朝的強大力量。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最後是“外患”。明朝自建立起就有邊患。萬曆以前,主要的是邊患是蒙古族的入侵,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英宗朱祁鎮被俘,蒙古瓦剌打到了北京城下,當時明朝上下眾志成城,在於謙的堅強領導下,打退了瓦的進攻。此後,蒙古便江河日下,再也構不成對明朝的威脅。但東北的女真族於萬曆年間雄起。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東征西討,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建國稱汗。兩年後,看到明朝外強中乾,危機四伏,便出師伐明,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到崇禎繼位時,山海關外只剩下袁崇煥堅守的寧遠孤城一座,在皇太極用反間計除掉袁崇煥後,明朝已是岌岌可危了。最後,明朝終於在內有李自成的起義軍,外有清軍的雙重打擊下敗亡了。

杜牧講“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明朝的衰亡,從總體上說,是亡於自己,具體說,是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綜合作用的結果。核心的是亡於“內憂”,以及由“內憂”引起的“人禍”和“外患”。“內憂”和“外患”相伴而生,通常情況下,無“內憂”則無“外患”,有“內憂”則必有“外患”。日軍1931年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一定意義上講,也與“內憂”有關。’

漫談明朝衰亡的原因

1931年初,蔣介石軟禁了胡漢民,造成了寧、粵對立。國民黨內部分裂,日本人一看到有機可乘,遂發動“九·--A.”事變,揭開了侵華的序幕。當然,無“內憂”也可能有“外患”,但這樣的“外患”力量必須非常強大,足以摧毀要征服的國家或民族。比如,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征服中亞、歐洲等有些國家就是這樣一種情形。而中國歷史上。這種情況極和或幾乎沒有。縱觀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還說明,“外患”的加劇總是和“內憂”的加劇成正比的。“內憂”小,“外患”小,反之亦然。至於“天災”,則是敗亡的催化劑。沒有了“內憂”或“內憂”不大,則“天災”不足畏。所以當有了“內憂”,則“天災”的能量將極大的加劇“內憂”,壯大“外患”。明朝就是先由“內憂”、“人禍”種下敗亡的種子爾後在“天災”、“外患”的衝擊下走向滅亡的,教訓極為深刻,非常值得吸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