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焦作四月天,因“90後”更多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馬願

四月來了!香噴噴的早餐店恢復營業了,商場、超市又變得熱鬧起來了,工廠的機器再次轟鳴起來……熟悉的城市又回來了。

一場疫情後,這些普通的生活場景顯得尤為難得,因為它的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在這場戰“疫”中,“90後”也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來,默默地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疫情期間,90後的他們是醫生、黨員幹部、民警、記者……,更是抗“疫”一線的奮鬥者。他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衝鋒在第一線;他們踐行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為家鄉、為單位、為祖國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們是抗“疫”一線的衝鋒者

“90後”在最危險的地方挺身而出!

30歲的李楠,是山陽區疾控中心流病科科長。在抗“疫”中,她第一時間加入疾控中心青春戰“疫”突擊隊,主要負責查找感染源頭,阻斷疫情蔓延。

疫情防控中,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更多的人不受病毒侵害,李楠的這份工作尤為重要。由於需要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這份工作也非常危險。

“我們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李楠在接到醫院新冠肺炎病例報告後,需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與患者面對面,瞭解其生活軌跡,從中挖掘出密切接觸者、去過的公共場所等重要信息,再依據這些信息採取措施,斬斷病毒傳播的鏈條。

“我作為疾控中心的一名‘偵查兵’,就應該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工作篩查出一條條有用的情報,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李楠說。

在鄉村一線,還有“90後”當起了村民的“三員”,換來了村民的健康平安。

28歲的郭子瑜,是焦作市紀委監委下派至溫縣北冷鄉的選調生。從大年初三開始,就堅守在分包村莊的疫情防控前線。

為詳細瞭解村裡情況,她當起了“不辭辛苦”的排查員,帶領青春突擊隊挨家挨戶詢問情況;為解決特殊群體存在採購物品困難的問題,她當起了“溫暖民心”的運送員,經常到他們家中詢問所需,幫助進行購買;為了讓村民們更好的瞭解防疫知識,她還當起了 “緊接地氣”的宣傳員,帶領隊員學習防控宣傳手冊,然後用村民們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

“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我想,每個平凡的個體,都像是細微的星火,貢獻出一份小而堅韌的力量,才能形成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強大,我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郭子瑜說。

他們是抗“疫”一線的後勤兵

“90後”在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獻!

疫情期間,由於居民都待在家中,用電量激增,為保障電力供應,需要加大巡視檢測的頻次,這對人員力量是巨大的挑戰。

國網焦作供電公司配電西區運維班班長、運維檢修部團支部委員張穹,他所在的班組不僅肩負著六家定點醫院的電力設施保供電任務,同時也要保障解放區、中站區的居民正常用電。

張穹第一時間向公司團委申請組建部門青春戰“疫”突擊隊,並擔任隊長,24小時待命,哪裡人員短缺,就支援哪裡,哪裡有險情,就趕到哪裡。

疫情期間,因多處小區、村莊設置防控卡點,電力設施的日常維護工作需要他和同伴徒步完成,他們揹著15斤的儀器經常一走就是3、4個小時,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3萬步以上,大約15公里左右。

“雖然工作強度很大,可為了抗擊疫情,我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張穹說。

疫情期間,防疫物資短缺,特別是口罩。

焦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辦公室科員劉海鑫作為焦作市第一名駐企協調員,大年初四就開始投入工作。當時焦作市具備口罩生產條件的企業有3家,如果這些企業能夠儘快恢復生產,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焦作口罩缺口,但企業恢復生產面臨用工難、採購難、運輸難的難題。

“既然參加了青春戰‘疫’突擊隊,就要像戰士一樣,去攻克這3個難題。”劉海鑫說。

劉海鑫連續奮戰在企業生產一線42天,全力服務企業,“三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企業生產迅速進入正常軌道,日產量大大提高,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298萬隻口罩。

疫情期間,焦作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奮戰一線的“90”後,他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重擔,如今他們又在為社會恢復正常運行積極貢獻力量。

最美的焦作四月天,因“90後”更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