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後爆發的兩次大規模藩王叛亂,其中七國之亂是西漢初期“郡國制”留下的隱患,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初期“強宗室弱地方”所留下的隱患,那麼這兩次大規模叛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呢?

丨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簡述

要討論這兩次叛亂哪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我們不妨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兩次叛亂。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1、西漢七國之亂。從楚漢爭霸到建立西漢,劉邦迫於當時的形勢,不得不推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郡國制”,其中西漢初期一共存在七大異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不僅擁有私人武裝,而且擁有獨立的行政權和經濟權,堪稱國中之國,儼然成為了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此後,劉邦先後消滅了除長沙王吳芮之外的所有異姓王,繼而陸續分封了九個劉氏子弟為王,並與群臣定下了“非劉姓不王”的“白馬之盟”,然而隨著“諸呂之亂”的爆發,以及時間的推移,諸侯王與中央朝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於是,漢景帝任用御史大夫晁錯開始削藩,先後削減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的部分封地,然而在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時,由於兩人有殺子之仇,吳王劉濞遂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串通後悍然起兵“清君側”。然而,聲勢浩大的叛亂僅僅持續了三個月,便在梁國的堅守和周亞夫打擊下迅速平息了。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2、西晉八王之亂。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汲取了東漢末年以來的亂世教訓,他認為曹魏之所以滅亡,便是由於宗室實力弱小的原因,於是針對性的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先後分封了二十七個諸侯王,且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使得這些諸侯王具有了高度的自治權。與此同時,司馬炎為了防止地方坐大,在平定江南之後便將軍權收歸中央,並罷減州郡所領軍隊,結果造成了宗室過強而地方太弱的局面。司馬炎去世之後,司馬衷即位為帝,由於皇后賈南風與外戚楊駿爭權,結果迅速引發西晉宗室的大規模叛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相互攻殺不斷,結果導致中央朝廷持續衰弱,西晉國力損耗殆盡,最終引發了“五胡十六國”的亂局。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從以上不難看出,這兩次大規模的叛亂,雖然都是由宗室藩王引發,但無論是叛亂原因、叛亂過程還是叛亂結果,卻有著顯著的不同

丨西晉八王之亂的危害要遠超於西漢七國之亂

其實將兩次叛亂進行橫向對比,便不難發現,西晉八王之亂造成為危害,要遠遠大於西漢七國之亂。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比較: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1、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西漢七國之亂,不僅持續時間較短,僅僅只有短暫的三個月時間。而從影響範圍來說,雖然參與叛亂的藩王較多,但由於梁王劉武拼死抵抗造反的吳楚主力,使得其勢力始終侷限於吳楚一帶;在齊地,膠西王、膠東王、臨川王圍攻齊都臨淄卻三月不下,只好退回了封國;而在趙地,趙王劉遂壓根就沒能出邯鄲,而匈奴得知吳楚兵敗後,也並未出兵相助。至於西晉八王之亂,不僅持續時間長達十六年,而且直接導致整個中原地區,乃至於長江以南和四川部分地區全部陷入了戰火之中,影響範圍之大可想而知。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2、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西漢七國之亂被平息之後,同姓諸侯王勢力遭受到了致命打擊,漢景帝趁機收回了各諸侯國的支郡、邊郡,並大力推行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計劃,不僅對各大諸侯國進行了拆分,而且通過收回行政權和財政權,以及改革官制等方式,持續削弱各諸侯國實力,為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施行打下了良好基礎,國家就此走向盛世。反觀西晉八王之亂,不僅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更是間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出現,更是就此揭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亂世。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3、對百姓來說差異巨大。西漢的七國之亂由於持續時間較短,影響範圍較小的緣故,對於百姓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加之當時正值“文景之治”,這可是歷史上公認的治世,對於這場規模“浩大”但影響甚小的叛亂,百姓們其實受到的影響並不大。至於八王之亂,由於持續時間較長,加上隨後而來的亂世,百姓們遭受的痛苦簡直不可想象,尤其是對於中原地區的漢人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綜上所述,西漢七國之亂對於社會的危害相對較小,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對於社會的危害則是無比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