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劉邦從一個草根到大漢天子,僅僅用了幾年的功夫。他在總結自己為什麼能取得天下時,曾說過這樣的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的成功離不開張良、蕭何、韓信的鼎力輔佐,他善於利用他們的長處,綜合運用,才取得了大漢天下。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因此也被稱為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漢初三傑中,張良祖先五代為韓相,是一個官宦世家,受到的教育自然是高人一等的,閱歷也是很豐富的。很多人都知道張良是劉邦的謀士,是給劉邦出謀劃策的,但這只是他的一方面。張良不僅善出奇謀,還是一個血性男兒,在千軍萬馬中敢於行刺秦始皇。在秦國滅了韓國後,家破人亡的張良逃了出去,他散盡千萬家財,圖謀行刺秦始皇,想要恢復韓國。秦始皇出行聲勢浩大,防衛嚴密,以張良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他的朋友就給他推薦了一個大力士,能使120斤的大錘。張良探聽到秦始皇出巡的消息後,就和大力士選擇了一處有利地形,埋伏起來。只見秦軍隊伍中有好幾輛一樣的車,張良心想秦始皇一定在最豪華的車上,兩人等車走近一躍而起,錘劍並舉,一舉把車砸爛,眼看車上再無活人,兩人急速逃去。可惜的是,秦始皇為防備刺客,一共有好幾輛一模一樣的車出行,外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哪輛車上,而張良砸的恰恰不是秦始皇坐的車。秦始皇事後得知是張良所為,派人全國緝拿,卻一直沒有張良的音訊。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張良心裡明白,就算自己本事再大,靠單打獨鬥是殺不了秦始皇的。等陳勝、吳廣造反後,張良也聚集起1000多人造反,最後因勢力單薄而投靠楚假王手下的景駒,途中結識劉邦,從而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替劉邦出謀劃策,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蕭何早在劉邦為普通老百姓時就和劉邦認識,也給劉邦辦了不少事。劉邦是一個近似混混的人物,吃喝嫖賭樣樣在行,時間久了免不了惹是生非,被人告上官府的事經常發生。當時的蕭何是沛縣的吏掾,是縣裡僅次於縣令的人物,文筆很好,善於處理事,因此很多的案子實際是蕭何在替縣令處理。那蕭何為什麼會幫助劉邦這樣一個草根呢?據說劉邦長得很有龍相,四方大臉高額美髯,樣貌很神奇,又加上左腿上天生72顆黑痣,在當地很有神秘色彩。蕭何作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也稍懂面相,認定劉邦將來一定不凡,因此才極力維護他。劉邦沛縣造反時,蕭何就一直跟隨他,等到劉邦被封為漢王,蕭何作為國相坐鎮漢中,輔佐太子外,極力發展生產,成了劉邦的根據地。每當劉邦告急,蕭何都會組織兵力、糧草,源源不斷地輸送往前線,使得劉邦一次次從失敗中掙脫,重拾信心。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張良、蕭何都是以文官的身份幫助劉邦,而打天下靠的是武力,這就不得不說說韓信了。張良是亡國的貴族,蕭何也算是體制內的人物,而韓信卻是最典型的草根。韓信家裡很貧窮,從小無父,吃了上頓沒下頓,母親死了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他生性豁達不拘禮節,卻不善勞動,也是整日遊手好閒。靠別人接濟生活。當地的亭長看他無依無靠,就把他領到家裡管他吃飯,可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幾個月後的一天,當韓信再次到飯點去亭長家裡吃飯時,亭長的老婆為故意躲韓信提早吃了飯,韓信餓得前胸貼後背也沒見亭長家裡吃飯,就明白了怎麼回事,馬上離開了。韓信在釣魚時,有一個洗衣服的中年女子看他餓得受不住了,就從家裡拿來乾糧讓他吃下,並堅持每天都給他送飯來。有一天,中年婦女再次給韓信送飯來的時候,韓信說:“將來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這婦女聽了這話,立時生氣的說:“你作為男子漢大丈夫,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我是讓你報答我的嗎?我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送飯的。”韓信聽了這話羞愧難當,立志要做出一些成就來。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他從軍投靠了項羽得不到重用,又投靠劉邦還是不被重視,在劉邦低潮時偷偷跑了。好在蕭何慧眼識金,連夜把他追了回來,並說服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一個讓我們費解的事是,韓信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上過學,也沒有他練過武的信息,他哪來的那麼大本領呢?搜遍歷史資料,一直沒看到這方面的文獻,這不能不說是個謎。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作為漢初三傑,韓信早在攻下齊國時就強迫劉邦讓自己做了齊王,消滅項羽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韓信兵營,奪去了韓信的兵權,並讓他去楚國當楚王。兵精糧足、實力強大的韓信對劉邦來說,始終是個威脅,這一點從韓信當齊王時就感到了,讓韓信異地為楚王,從根本上就解除了這個危險。

劉邦當了皇帝封賞大臣時,劉邦讓張良自擇三萬戶,而張良謙卑的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一萬戶就屬於萬戶侯,三萬戶實屬罕見,可見劉邦對於張良的封賞之高,而張良卻不要,只要一萬戶就行,而且只要和劉邦相遇時的留地,以示對劉邦的尊敬。劉邦自然很高興,就把張良封為留侯。

而蕭何被劉邦定位為第一大功臣,是“開國第一侯”,被封為酇侯,食邑也最多,並特別恩准,允許他穿鞋帶劍上殿,連他的父兄子弟也都封了官,可見蕭何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三人同為劉邦最看重的人物,結局卻有很大的不同。韓信被人告發造反,先是被劉邦奪去封號,貶為淮陰侯,後來又被人告發造反,被蕭何騙進宮,慘遭呂后殺害。從此也成就了一句名言:“成也蕭何敗蕭何。”而張良在呂后當政期間,急流勇退,迷上黃老之學,修道養精,保全了自己的名聲。蕭何經歷了漢高祖、漢惠帝、呂后當政,一直做相,死後諡文終侯。而他的兒子們也成就不凡,後世一直為官,到了南北朝時代,蕭何二十五世孫蕭衍建立梁國,史稱梁高祖武帝。

漢初三傑命運不同,為什麼兩人善終,另一人卻下場悽慘?

韓信自命不凡,從他和劉邦的對話就看出,有點兒看不起劉邦,作為一個帝王是容不得一丁點兒對自己構成威脅的,這也註定了韓信的悲慘下場。張良、蕭何不愧是聰明人,懂得明哲保身,也懂得只有主子好才有自己的好,一個全身而退,一個鞠躬盡瘁一直到死,他們這樣做也是做明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