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戰國末期,面對超級強國秦國,山東(崤山以東)六國都一個個壓力山大,有著朝不保夕的深深的恐懼感,可是六國都早已喪失了抗秦的勇氣和實力,特別是臨近的韓國,在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下,早就被折騰的極其孱弱,隨時可能被秦國吞併。韓國君臣不想坐以待斃,還想繼續撐下去。可是要撐下去必須得有相應的策略啊,這不是喊口號就能解決的問題,韓國君臣經過多方討論和徵求意見,最後想到了一個“疲秦”的策略。

“疲秦”,意思就是使秦國國力疲憊,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外征伐。這個策略理論上沒有錯,但是具體怎麼實施呢?韓國君臣想出了一個奇葩的拙劣的辦法。

公元前246年,一個名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從韓國來到秦國,向秦王嬴政誠懇的提出一條建議,在關中開鑿一條連通洛水和涇水的人工水渠,這可以提高秦國的農業建設發展。秦王嬴政認為開鑿水渠確實有利於農田灌溉,就接受了鄭國的建議,並委派他做這項水利建設工程的總工程師。

在沒有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年代,想要開鑿這麼一條水渠需要徵發大批的壯勞力,在建設過程中,秦國發現了這個總工程師鄭國的很多可疑之處,經過後續偵查,查明鄭國居然是韓國派來的間諜,而提出修建水渠,表面上是幫助秦國農業建設,實際上是想消耗秦國的國力。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秦王嬴政大發雷霆,準備處死鄭國。這時候鄭國承認了自己是韓國的間諜,可是他對秦王嬴政說:“修建這條水渠,對韓國來說最多隻是延長了他幾年壽命而已,可當水渠修成,對秦國來說可是利在千秋萬代的功業啊。”秦王嬴政是位很有遠見的政治家,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同時,秦國的水工技術還比較落後,在技術上也需要鄭國,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這條長達300裡的水渠終於修建完工,灌溉水渠兩岸的農田400多萬畝,這對秦國的進一步富強起了很大作用,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而這條水渠後來就被稱作鄭國渠。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韓國的“疲秦”策略是多麼可笑了,就像兩個人打架,弱小的那個人請強壯的人天天去健身房鍛鍊,以為這樣可以讓強壯的人累趴下,卻不知道強壯的人只會越來越強壯,到時候的打擊會更加致命。

鄭國渠完工後不久,韓國害怕被秦國吞併,派公子韓非出使秦國進行外交斡旋。秦王嬴政曾讀過韓非的著作,對韓非的才華非常欽佩,這次韓非來了,嬴政十分高興就把韓非留在了秦國,想要多多親近討教。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可是當初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再次上演,這次的反派叫做李斯,也一樣曾經和韓非是同學。李斯,戰國時期楚國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廁所裡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廁所來,它們都趕快逃走;但在米倉看到的老鼠,一隻只吃得又大又肥,根本不怕人和狗。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於是李斯辭去工作,四處遊歷,尋找能實現自己抱負的環境,最終來到了秦國。

可是當時秦國的環境對外國人很不友好,理由很簡單,剛剛鄭國間諜案剛剛破獲,呂不韋雖然被罷免,可是還有很多外國人給呂不韋說情,這讓秦王嬴政覺得不是秦國人都不可靠,下令逐客,發佈了“逐客令”,就是要把所有客居秦國,為秦國政府服務的外國人都趕走。

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上,不過牛逼的人總是能夠轉危為機,他向秦王上了一個奏章《諫逐客令》,勸諫秦王不要把外國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趕走,他列舉了商鞅、張儀、范雎等等外國人在秦國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強調逐客的危害,秦王嬴政最終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收回了“逐客令”。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李斯回到了秦國的工作崗位上,積極為秦國的發展出謀劃策,逐漸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和重用。這下韓非來了,還受到秦王嬴政的賞識,李斯馬上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學問不如韓非。李斯和龐涓一樣卑劣,幾乎和當初的龐涓找了同樣的藉口,韓非是韓國的公子,是貴族,肯定不會效忠秦國,到時候他回去肯定會成為秦國的禍害和敵人,還不如先下手為強,殺了韓非,永絕後患。

秦王嬴政是個多疑的人,聽李斯一說也覺得有道理,就下令將韓非關入監獄先,韓非前腳剛進監獄,李斯後腳就派人把毒藥送到了,韓非無奈只能悲憤的服毒自盡,過了幾天,秦王嬴政又想到韓非的才華,想要赦免,可是已經沒有後悔藥了。李斯就此鞏固了他在秦王身邊的地位,在秦的統一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韓國的外交斡旋失敗了,那滅頂之災也就不遠了。公元前230年,秦軍在韓國降將的引導下,攻滅韓國,俘虜了韓王,韓國宣告滅亡,這是戰國七雄裡第一個被滅的諸侯國。

兩年後,公元前228年,秦國又攻破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投降,趙國貴族公子嘉帶領一些剩餘的族人向北跑到趙國最後一點地盤上自立為代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秦軍在滅趙戰爭中追趕公子嘉時,一直追到了燕國的邊境,燕國一時之間猛然就面對亡國的危險了。燕國當然也不甘心束手就擒,特別是太子丹積極準備應付秦國的威脅。可是太子丹對付秦國的方法卻不是積極備戰增強國力,而是搞起了歪門邪道,就好像一個窮人想要發財不是去靠雙手勤勞致富,而是一天到晚買彩票想要一夜暴富一樣。太子丹的方法是找個武藝高強,膽量過人的俠客去刺殺秦王嬴政。

太子丹找到的這個俠客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荊軻,是通過太子丹的老師的朋友引薦過來的。太子丹對荊軻說:“秦國國君是個貪得無厭的人,已經滅了韓國,又在攻伐趙國楚國,接下來的災禍一定會降臨到燕國了。可是秦國強大,燕國弱小,燕國哪怕集齊所有的力量恐怕也擋不住秦軍的攻擊,我認為只有找到天下的勇士,前往秦國,如果能夠劫持秦王,強迫讓他全部歸還侵佔各國的土地,那就太好了;如果劫持不行,那就趁勢殺死他,秦國必然陷入內亂,我們燕國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說著,太子丹很誠懇的請荊軻考慮這個建議,最終荊軻答應了。

這時候,秦國大軍已經逼近燕國了,荊軻就帶上秦王嬴政最痛恨的叛徒,流亡在燕國的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以及燕國的地圖,以進獻這兩件禮物為名去秦國覲見秦王,為了保證襲擊計劃成功,荊軻還帶上了一把在毒液裡浸泡很久,見血封喉的匕首以及一個十三歲就敢殺人的少年勇士秦舞陽當幫手。在離開燕國前,太子丹以及荊軻的好朋友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為荊軻送行。送行的人們擊打樂器,荊軻發出蒼涼悽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讓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連頭也不回。成語“怒髮衝冠”的出處就在這裡。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荊軻來到秦國後,獲得了面見秦王嬴政的機會,於是荊軻就和秦舞陽捧著裝人頭的盒子以及地圖上殿,在秦國威嚴的儀仗聲勢下,那個號稱十三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當即嚇得面如土色,走都走不動了。荊軻面不改色的讓秦舞陽在殿下等候,自己進入大殿面見秦王。

秦王嬴政讓荊軻走到桌子前打開地圖,指出燕國要進獻的土地所在。荊軻不慌不忙把卷軸一樣的地圖一點一點打開,當地圖完全打開時,那把劇毒匕首就露了出來,成語“圖窮匕見”就是出自這裡,用來比喻事情到了最後的關頭。

荊軻眼疾手快,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抄起匕首就刺,秦王嬴政大驚失色,猛地一掙,匕首割斷了袖子,這才得以脫離荊軻的控制。秦王嬴政想拔起身上的佩劍對抗,可是秦國鑄造的佩劍都特別長,嬴政在慌亂的情況下居然拔不出劍鞘。秦王嬴政沒有辦法,只好繞著大殿上的柱子躲避,荊軻在後面追,兩人在大殿上像貓捉老鼠一樣團團轉。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那這時候秦王的衛士在哪兒呢?這些武裝衛士都集中在大殿之下看著秦王乾著急,因為秦國律法規定,沒有秦王的命令衛士不許進入大殿,違者處死,那衛士們只有在大殿底下乾著急了。衛士指望不上,大殿上除了秦王還有其他秦國大臣啊,這些大臣怎麼不來幫忙呢?原來秦國律法還規定,除了國君,大臣們上殿不許佩劍攜帶武器,所以手無寸鐵的大臣們面對荊軻的匕首,也只有乾著急。在此關鍵時刻,大殿上有個御醫叫夏無且,他急中生智將手裡的藥箱狠狠的砸向荊軻,荊軻下意識的一閃避,就這麼一個空當,秦王嬴政在大臣們的提醒下,調整了佩劍的位置,將長劍從劍鞘中抽出,一劍將荊軻的左腳砍斷了。

荊軻失去了行動力,就把匕首當作暗器投向秦王,可是匕首沒有擊中秦王嬴政,砸在了大殿的銅柱上,冒出一陣火星。至此,既失去行動力又失去武器的荊軻宣告刺殺行動徹底失敗了,他靠在柱子上笑著說:“事情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我想活捉你啊。”接到秦王命令的衛士們一擁而上,將荊軻殺死,而在殿下等候秦舞陽也早被衛士們剁成了肉醬。

秦王嬴政雖然僥倖逃過了一劫,但是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發兵攻打燕國,燕國自然抵擋不住,很快丟了首都薊,燕王逃到了遼東,為了平息秦王嬴政的怒火,燕王殺死了太子丹,把他的頭顱送到秦國請罪,可是這也沒有讓燕國延續多久。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軍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引黃河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牆崩壞,魏王出城投降,魏國滅亡。同年,秦軍攻入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楚王,三年後的公元前222年,秦軍平定楚國的江南地區,楚國宣告滅亡。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公元前222年,秦軍攻破遼東,苟延殘喘了4年都不到的燕王被俘,燕國滅亡,秦軍在勝利回師的途中,又將當初出逃的趙國公子嘉給俘虜,趙國徹底宣告滅亡。

公元前221年,最後的厄運降臨到齊國頭上,齊國抵擋不住秦軍的攻勢,齊王被俘,齊國宣告滅亡。

就這樣,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周平王東遷以來戰亂頻發的春秋戰國時代,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從此“統一”成為所有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共識。

秦始皇統一六國—各國最後的自救和秦王朝不可阻擋的統一

我們好像很久沒提到周天子了,說起來春秋戰國都是基本上都算作東周啊,那心中秦國統一了六國,周天子去哪兒了呢?可憐的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已經去世30多年了,而周王朝也早已滅亡30多年了。

東周自從周平王遷都到洛邑以來,控制力就大不如前,各諸侯國興起,周天子權威掃地,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周赧王時,周天子只能控制洛邑極其附近一小塊地方了,即使是這麼一點地方,王室貴族們還互相內鬥,搞分裂,周赧王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完全放下天子的威儀,向各諸侯國巴結討好,求得一條生路,因為沒錢欠債,甚至發生了周赧王跑到高臺上去躲避債主的奇聞,我們現在有個成語“債臺高築”就是從周赧王這個行為上來的。公元前256年,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35年前,秦國攻入周天子最後領地,周赧王鬱憤而死,秦國沒有再立新的周天子,東周至此滅亡,同時宣告著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

最後說一句,秦王統一了中國,實際上還有一個諸侯國沒有滅亡,這個諸侯國就是衛國,一個很古老的西周第一批分封的諸侯國,我們在說道春秋五霸時,提到過的曾經滅國被齊桓公重新建立的衛國。不知道為什麼,秦軍沒有攻擊它,可能是因為這時候的衛國已經小到讓人忽略了,直到秦王嬴政去世後,他的繼承人秦二世想到了它,才徹底將這個周王朝最後的印記給抹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