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繼位,開始了寬鬆的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得以安定,生產得以發展,老百姓也總算得以大大的喘一口氣。漢文帝死後,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繼位,繼續執行寬厚的政策,整個國家日益富強,各個領域行業都在平穩前行發展。但就在這一片安寧當中,西漢王朝統治階級內部最大的一次危機爆發了。

當初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總結分析秦王朝快速滅亡的原因時,除了秦王朝太暴虐,不給老百姓活路這個根本原因外,漢高祖劉邦還認為秦始皇實行郡縣制,不分封皇族也是個重要原因。當初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的時候,由於秦朝皇族都沒有權力,秦朝皇帝連個幫忙的叔伯兄弟都沒有,最後被堵在咸陽一窩端,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於是漢高祖劉邦就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制度。當然,劉邦的分封制度和西周的分封不同,劉邦沒有分封功臣,他只分封自己的侄子、兒子姓劉的皇族。前面說過,劉邦當上皇帝后為了鞏固統治,乾的一件大事就是消滅剷除異姓諸侯王,就在消滅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劉邦分封了9個同姓諸侯王,就是封他的侄子兒子9個人當王。劉邦認為通過家族親情紐帶維繫,宗族禮法制度,當皇帝遇到危難的時候,這些諸侯王作為皇帝的叔伯兄弟,絕對應該也會義不容辭的站出來聲援救援皇帝,從而鞏固劉姓的家天下。為了確保劉家天下不受威脅,劉邦病重臨死前還召集大臣、皇族一起開會,以最隆重的儀式,殺死一匹白馬,讓大家發誓許願“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意思就是從今以後,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違背這個盟約的,大家共同討伐他。

漢高祖劉邦的想法很美好,可是我們現在有句話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歷史的發展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劉邦分封的這些諸侯王的權力都很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王國裡任命官員,訓練軍隊,勢力很快壯大起來。劉邦在的時候,作為劉姓皇族的大家長,劉邦還有威望震懾這些劉姓諸侯王們,可是等到劉邦去世後,諸侯王們和皇帝隔了一代,家族親情就開始淡漠了,加上諸侯王實力膨脹,就開始對皇帝的命令慢慢不當回事了,有的諸侯王甚至還用上天子的儀仗,他們認為皇帝姓劉,我也姓劉,憑什麼我不能用皇帝天子的儀仗,暴露出政治野心。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在這些諸侯王中,實力最強,野心最大的是吳王劉濞。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大哥的兒子,那就是劉邦的侄子,漢文帝劉恆的堂兄。劉濞的封地有50多個城,境內又有銅山可以賺錢,又可以利用海水煮鹽,非常的富足。因為經濟實力雄厚,吳王劉濞為了收買人心,在國內不收賦稅,不讓老百姓做義務工,這樣吸引了其他地區的民眾紛紛流入吳國,吳國的實力更是一天天強大起來。

吳王劉濞仗著自己實力雄厚,對待皇帝的態度也就更加愛答不理。按照法規,諸侯王本來每年都要去長安朝見皇帝,可劉濞卻推說自己年紀大了,行動不便拒絕進京朝見,只是派了自己的兒子吳國太子進京。這個吳太子到了長安之後,也是囂張跋扈。有一次在和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漢景帝劉啟下棋喝酒時,發生爭執,皇太子劉啟也是年輕氣盛,一怒之下,拿起棋盤向吳國太子砸去,結果好巧不巧砸在了腦袋上,失手把吳國太子砸死了。這下可惹了大麻煩了,漢文帝只好厚葬吳太子,又重重賞賜吳王劉濞,加以彌補。再說皇太子是天子的兒子,未來的皇帝天子,吳太子在名分上還是皇帝的臣子,臣子被天子打死了,所以劉濞雖然很悲痛,可也只好捏著鼻子忍了,但是本來就已經對皇帝愛答不理的劉濞心中更是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從此更不搭理皇帝,開始圖謀叛亂了。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還沒等劉濞發動叛亂呢,漢文帝時期就發生了兩起諸侯王的叛亂,一個是濟北王劉興居,一個淮南王劉長,這兩人一個是漢文帝的侄子,一個是漢文帝僅存的弟弟,這兩起叛亂雖然都很快被平定下去了,但是皇帝和大臣們開始認識到當初漢高祖劉邦設想的同姓諸侯王鞏固朝廷捍衛皇帝的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皇帝寶座實在是太誘人了,這些同姓諸侯王面對皇帝寶座的誘惑,其實和外姓人其實沒什麼區別,而且這些同姓諸侯王擁有的權力更大,對皇帝來說其實威脅更大啊。

於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討論怎麼才能降低這些諸侯王對皇帝的威脅,有個大臣叫晁錯,他請漢文帝乾脆削藩(這個藩本來意思是屏障保衛,後來就用來指代分封的屬地,這些地方可以保衛皇帝),把所有諸侯王的封地統統都收歸朝廷皇帝所有。漢文帝覺得這個主張太激烈了,會激化矛盾,所以沒有采納,不過他對晁錯很欣賞,就讓他擔任了皇太子劉啟的老師。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漢文帝去世後,皇太子劉啟繼位,這就是漢景帝。漢景帝繼位後,各諸侯王對皇帝的威脅更大了,對於這個輩分還比自己小的新皇帝更不放在眼裡了。漢景帝面對這一情況,就去諮詢自己的老師晁錯,晁錯覺得現在一展平生所學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認為,不管朝廷削藩不削藩,這些已經有實力的諸侯王肯定早晚都要造反爭奪皇位,這樣的話還不如早點削藩。因為晁錯是漢景帝的老師,所以漢景帝潛意識對晁錯就非常信任,於是漢景帝先後收回了趙王、膠西王、楚王的一些封地,削弱這幾個諸侯王的實力。

各諸侯王本來就對皇帝愛答不理,現在看到皇帝居然先下手對付他們,剝奪他們的利益了,當然是不肯答應了。特別是實力雄厚的吳王劉濞,搶在漢景帝削吳之前,率先發動了武裝叛亂。

因為漢景帝削藩打擊的對象的一大片諸侯王,所以吳王劉濞的叛亂馬上得到了一些利益受損的諸侯王的響應。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和楚、膠西、膠東、濟南、菑川、趙共7個諸侯國共同起兵反叛,歷史上就稱作“七國之亂”,西漢王朝統治階級內部最大的一次危機就此爆發。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七國之亂反叛的諸侯國和西漢皇帝的關係圖。上下連線是父子關係,左右連線是親兄弟關係,紅色是叛亂的七個諸侯王。齊王兒子反叛最多是因為在滅呂之後,齊王這一系的皇族認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了,所以對皇帝特別敵對。)

我們幹任何事都要有個理由,發動叛亂當然也得有高大上個理由啊,總不能把心裡話說出來,說我就是不能忍受皇帝剝奪我的利益,所以我要把皇帝趕下臺自己當皇帝。如果用這種大實話為號召,那有的人一看,皇帝是天子,你怎麼能反抗皇帝呢?肯定要輸啊。或者有的人就會認為原來你是為了自己當皇帝啊,關我們什麼事?肯定沒人支持啊。那吳王劉濞他們想出的理由,打出的旗號是什麼呢?是“請誅晁錯,以清君側”。就是我們起兵啊不是為了和皇帝對抗,而是請皇帝認清楚晁錯是個壞人,請皇帝殺死晁錯這個挑撥離間我們劉家皇族內部和諧的壞傢伙,清除皇帝身邊所有的小人。這個口號頓時就把為了自己當皇帝自私自利的野心目的掩蓋了,能矇蔽一些人。從此以後,“清君側”幾乎就成了後世歷朝歷代一切想要爭奪皇位權力野心家發動武裝叛亂的口號。

吳楚七國聯合叛亂的聲勢浩大,可以說席捲了半個漢朝國土。消息傳到長安,漢景帝也是慌得一筆,趕緊找自己的老師晁錯商量對策。晁錯提議面對吳楚這樣兇猛的攻勢,必須請漢景帝御駕親征,才能將叛軍的氣焰打下去,獲得勝利。晁錯以為自己的主意很不錯,其實是讓漢景帝很不爽,漢景帝認為,當初是聽從晁錯你的建議才削藩的,結果一削藩削出這麼大的動靜來,你自己一點辦法沒有,卻要皇帝親自出馬給你善後,這怎麼說的過去呢?而這時候,又有大臣上書漢景帝說,吳楚叛亂完全是因為晁錯亂搞削藩引起的,請皇帝陛下你看看他們的口號就知道了,只要殺了晁錯,一切都好商量了。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漢景帝也是個軟耳朵,而且也很天真,再說如果殺了晁錯真能換來半個國家的安定和自己權力統治的穩固,對皇帝來說也沒什麼可惜的。於是漢景帝將晁錯殘忍的殺死了,連他一家老小都沒放過。

晁錯死了,劉濞“清君側”的口號就沒有依據了。吳王劉濞這是乾脆撕下“清君側”的偽裝,自稱“東帝”就是東邊的皇帝,繼續進兵。漢景帝這時候才如夢初醒,下定決心出兵平叛,而率領平叛大軍的大將就是鼎鼎大名的周亞夫。

周亞夫,西漢王朝開國功臣,滅呂功臣周勃的次子。漢文帝的時候,有一年北方的匈奴又大規模的侵擾漢朝,兵鋒直抵都城長安。在此危急的形勢下,漢文帝緊急任命周亞夫等三人為將軍,分別駐守在長安郊外,保衛都城。

為了表示皇帝對士兵們的關懷,漢文帝還親自去三個營地勞軍。前兩個營地,守門的士兵一看皇帝車駕來了,都來不及放行,皇帝車馬驅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當漢文帝來到了周亞夫駐紮在細柳(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這個地方的軍營時,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皇帝先行的衛隊說:“皇上馬上就要駕到,你們還不開門迎接?”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周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漢文帝駕到,但也不讓入軍營。於是漢文帝就派使者拿皇帝的符節去告訴周亞夫說:“皇帝陛下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侍衛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否則會引起騷動。”漢文帝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們身穿盔甲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漢文帝見此情景很是感動,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皇帝陛下的態度如此和藹謙遜。漢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先前那兩個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至於周亞夫,這麼善於治軍,還有誰能夠侵犯他嗎?”從此,漢文帝對周亞夫另眼相看,而“細柳營”也就成了流傳千古的典故,成為後世軍紀嚴明,善於治軍的代名詞。

在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皇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景帝說:“以後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所以,面對七國之亂,漢景帝理所當然的挑了周亞夫擔任平叛大軍的主將。

周亞夫果然沒有辜負兩任君主對他的信任和殷切希望,他以重兵據險堅守,另派小部隊截斷了吳楚叛軍的糧道。叛軍向前攻克不了險關,糧食又短缺,士氣低落之下只能敗退而走。周亞夫率領大軍乘勢追擊,大敗叛軍,吳王劉濞最後只帶了千餘人往南逃到東甌國(戰國時期那個越國分裂後現在浙江南部那塊勢力範圍)。

吳王劉濞逃到東甌國就是一個喪家之犬了,很快被人殺死,接著楚、趙、膠西等諸侯王也紛紛兵敗自殺,看上去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不到三個月就徹底平息了。

西漢王朝度過開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七國之亂形勢圖

在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藉此機會把各個諸侯國任命高級官員的權力收回到了皇帝手裡,進一步削弱了各個諸侯國的實力,西漢王朝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文景之治也得以持續下去,西漢國力逐步穩定的提升達到巔峰,我們很快就要迎來一個光芒萬丈的榮耀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