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漢王朱高煦,在明宣宗年間成了笑話。第一次想半路截殺趕去繼位的朱瞻基,卻因為消息走漏撲了個空;第二次想謀反又是走漏了消息,宣宗書信勸降不屑,非要等御駕親征兵臨城下,又偷偷跑出來投降。最終,朱高煦成了“瓦罐燜雞”被活活“炮烙”而死。問題點來了,為什麼他兩次謀反都會洩密?又是誰“鼓勵”他造反的呢?歷史不敢輕易推敲,那些故事細思極恐。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漢王朱高煦


不明覺厲,漢王是“造反專業戶”

因為跟著朱棣南征北戰,還救過自己爹的性命,朱高煦曾被暗示有繼承皇位的可能,這點燃了他對皇位的希望之火。等到社稷安穩,因為大臣們的反對,朱棣又不得不食言而肥,朱高熾是朱元璋親自確認的世子,因為寬仁而擁有人望,朱棣只能封朱高煦為“漢王”。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明成祖朱棣


這個漢王的封號,卻大有文章。

在中國的歷史上,被封為“漢王”的一共有28人,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不但奠定了400年江山基業,還把“漢”的王號變成了國號,漢族、漢人傳名海內。另外,晉十六國期間,“漢趙”的開國皇帝叫做劉淵,其曾經的封號也是“漢王”。與劉邦、劉淵的“漢王”相比,接下來的大部分“漢王”的結局卻並不是那麼“美麗”。

十六國“漢趙”有一位外戚叫靳淮封號“漢王”,殺死劉氏皇族自立為皇帝,後來被堂弟謀害、全族被屠滅。十六國成漢時有個“漢王”李壽,殺了皇帝自立為帝,他的兒子李廣也曾是“漢王”,因為想當“皇太弟”最終被逼自殺。

南北朝時期,“漢王”侯景篡位被部下所殺;北周武帝次子宇文贊被封“漢王”,被隋文帝所殺。隋朝隋文帝第五子楊瓊被封為“漢王”,因不滿楊廣奪嫡起兵造反,被幽禁致死,時年30歲;王世充次子“漢王”王玄恕兵敗貶為庶民後被仇家殺害。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王世充


唐朝高祖李淵第七子李元昌,貞觀17年參與李承乾謀反被賜死;李世民3子李恪牽連房遺愛謀反,被長孫無忌所害;李世民8子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被賜自盡。這三人都曾被封“漢王”。不僅漢族正統如此,遼國遼聖宗侄子“漢王”耶律貼不謀反失敗被削爵為民;金世宗長子“漢王”完顏永中意圖謀反,也被賜死。

到了明朝前後,著名的“反賊”陳友諒封號就是“漢王”,朱元璋第14子朱楧也曾受封“漢王”,後因行為不軌受到處罰。朱高煦是歷史上倒數第二個“漢王”,而史書上最後一個“漢王”,是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侄子洪釮元,滅國時不到十歲。幾乎所有的漢王都與謀反有關,即使成功者劉邦、劉淵也是造反起家,而大部分受封為“漢王”的,結果都非常悽慘。朱棣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身邊有的是飽學大儒,把“漢王”賜給朱高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朱元璋


細思極恐,載入史冊的朱棣的“小動作”

朱棣武將出身,很欣賞作戰勇猛、驍勇善戰的次子朱高煦。在軍事作戰方面朱高煦是他的好幫手,可以參謀軍機幫他馳騁疆場;在忠誠度方面,朱高煦又幾次為朱棣解圍,甚至救過父親的性命。多年的戰場廝殺,二人的感情已經不僅僅是父子之情,也有師生情、戰友情。

但是,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因為朱高煦言語輕佻不肯學習,朱元璋很討厭這個孫子,因此親自指定朱高熾為燕王世子(《明史·朱高煦傳》)。朱棣“造反”奪得天下卻自認為繼承老爹正統,當然不敢公然反對父親的意見,而朱高煦又真的救過自己命,打仗也是好幫手,朱棣對這個兒子心懷愧疚。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朱高煦能征善戰


封朱高煦為“漢王”,不得不讓人猜測,朱棣是否在暗示或者鼓勵這個兒子“如果有想法,要自己努力實現”,或許有人會“噴”筆者妄自猜測,這一切都是巧合,但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細節,卻讓人細思極恐。

讓朱高煦覬覦皇位的那次父子對話,《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

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說,朱棣行軍遇到危險,朱高煦帶兵前來解了燃眉之急,朱棣非常高興,用大斧子的輕輕拍著朱高煦的後背說:“你自己努力呀,你大哥身體不好!”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朱棣是個老滑頭


文字表面,已經不是暗示而是明示,明確告訴他世子朱高熾身體不好,將來的江山說不定要給誰,想要,你就自己努力。同時,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朱棣“仗鉞拊其背”的這個“小動作”,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韓信曾有機會與劉邦分庭抗禮,曾有謀士向韓信進言稱,“君之背,有帝王之相”。謀士可不是在讚賞韓信的身材好看,背者,反也!謀士勸韓信造反呢!

朱棣鼓勵朱高煦時,不但拍著他的後背,還用大斧子拍,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在暗示或“鼓勵”朱高煦有機會要“武裝造反”?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讓你反,你信不?


不寒而慄,朱瞻基的“坑叔”陷阱

朱高煦這人,有勇無謀。徐達長子徐輝祖,也就是朱高熾和朱高煦的舅舅曾說過這位漢王外甥“勇悍無賴”,無賴這個詞怎麼看也不是表揚的話,行軍打仗可以“亂拳打死老師傅”,當朝理國可不是無賴能做的事情。在眾人眼裡,朱高煦只是個“項羽”式的人物。

在日常的生活中,朱高煦的無賴本色也讓人無可奈何,經常在朱棣面前打朱高熾的小報告,試問哪個有心計又想當皇帝的人會如此不講策略、明目張膽親自去詬病一位太子?而且朱高煦經常無所顧忌的僭越逾制,使用一些他沒有資格動用的器物和禮節,這種做法簡直就是“愚蠢”。因此徐輝祖對朱高煦還有另一個評價: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朱瞻基胸有成竹


所謂大患,其實只是對於江山而言,朱高煦只有野心沒有詭計,相當於把所有底牌都亮給了所有人看,這種人想造反,無疑是天方夜譚。但是,朱高煦如果不造反,有人會很“著急”,這個人不是朱高煦的子嗣家人,也不是他的朋友和部下,而是登上大寶的朱瞻基。

朱棣在位,沒人動得了朱高煦,但漢王始終不願就藩,逼得朱棣一次次把他的封地向京城附近靠近,一方面群臣已經對朱高煦明目張膽的胡作非為“民怨沸騰”,另一方面朱棣也在後悔,開始提防這個兒子。永樂15年朱高煦終於去了位於山東的樂安州就藩,這個地點大家記下,後文還要說。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朱高煦身邊沒有可用之人


朱高熾仁厚,弟弟犯錯欺負他還要主動幫忙求情,但朱瞻基可不會對“叔叔”仁慈,要知道朱棣的江山就是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的,所有事情他都是親歷者,如何能不警覺?朱高熾病逝,朱瞻基飛馬奔北京為父親奔喪同時也是繼位,朱高煦想半路截殺竟然撲空,這說明什麼問題?第一,朱高煦昏聵不知道保密,讓人提前知曉;第二,朱高煦身邊有朱瞻基的密探,所有行蹤早就瞭如指掌;第三,朱高煦心機不足不知多路設伏,計劃匆忙毫無“設計感”。這樣的人若是拿下天下,就真的成了笑話。

朱瞻基繼位後,對朱高煦不計前嫌多有封賞,顯然是“驕兵之計”,結果朱高煦真的起兵造反,與第一次相同,計劃還是早早的就被人知道,御史李浚抄小路進京告密。顯然,知道朱高煦要造反的絕不止李浚一人,因為李浚抵達京城的同時,朱瞻基的旨意已經到了樂安州。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勿使朕擔了殺叔之名


在書信中,朱瞻基勸解叔叔不要抵抗,只要把“鼓動”他謀反的王斌等幾個人交出來就保他平安。這樣的旨意毫無營養,好似朱允炆“勿使朕擔了殺叔之名”一樣,既要定死對方的行為是“造反”,又要給天下看自己的“善良”。

多年的相處,朱瞻基對叔叔的脾氣了如指掌,甚至很可能朱高煦身邊鼓勵他造反的人就有朱瞻基的“臥底”。朱高煦果然中招,面對聖旨譏笑嘲諷,可等到朱瞻基御駕親征而來時,又惶恐不知所措。他想投降被王斌阻攔,只能化妝後偷偷摸摸的跑出城向朱瞻基投降。再說一下樂安洲的封地,此處距離京城非常近,朱棣把他冊封在此,或許也是做了準備,只要朱高煦造反,朝廷大軍可以“夕發朝至”,剿滅易如反掌。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立刻認慫


這次造反,朱高煦毫無準備,有大臣自稱給兩萬兵馬就能平叛,朱瞻基之所以“小題大做”就是要做給天下人看,到底誰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朱高煦投降,宣宗開始並沒有殺他,這也是安撫人心,隨後因為朱高煦“絆了他一下”就讓人用三百斤的銅缸扣住並用柴火炙死,也不過是借題發揮,徹底滅了隱患而已。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可笑可憐的朱高煦


有英氣、有野心,沒計謀、沒良臣。一位莽夫朱高煦,聽信了父親的“鼓勵”,聽信了侄子的“鼓勵”,毫無準備、毫無計劃的2次造反,終於成功的把自己“搞死”,絕對配得上其舅舅徐輝祖評價的“無賴”二字。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注意看朱棣的這個“小動作”


關注筆者,看不一樣的歷史

關注在上點贊在下,走過路過告訴筆者你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