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增廣賢文》

音樂的話題要說給能懂音樂的人聽,不要跟不懂音樂的人談論。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的琴藝很高超,得到很多人的讚賞。隨著名聲越來越響亮,就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聽他彈琴,可惜的是,沒幾個人能聽懂。

俞伯牙很鬱悶,天天長吁短嘆:“人人都說我的琴聲好聽,但卻沒一個人能懂得我的琴音,這年頭真是知音難求啊!”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有一年中秋的晚上,俞伯牙乘船來到漢陽江口。當時,江面上風平浪靜,遠處是星星點點的漁火,天空中高掛著一輪明月。他見到這樣的美景後,便不由地坐下來,開始撥弄琴絃。他興致很高,一連彈了好幾首曲子。就在他陶醉於樂聲中時,琴絃卻突然“啪——”地一聲,斷了開來。

俞伯牙慌了神,猛然抬頭,卻看到岸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人,對他行了行禮,朗聲說道:“實在不好意思,打擾先生您了。我是這附近打柴的,經過這兒時,聽到您的琴聲無比優美,才過來一探究竟的。”

俞伯牙看了一眼對方,暗說:我這音樂就是那些精通音律的傢伙都不能弄明白,你一個砍柴的真能聽懂?鄉下人嘛,也就對雞叫之類的還比較敏感。想是這樣想,不過面子還是要做做的。他笑了笑,隨口問對方:“你說我的琴聲好聽,不知道能不能聽出我彈的是什麼呢?”

那砍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您剛剛彈奏的是孔子誇獎學生顏回的曲子。不過,您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絃就斷了。”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俞伯牙聽後,頓時眉開眼笑,急急忙忙地讓人把船划到岸邊,拉著砍柴人走進船艙,說:“總算遇到一個能懂我琴音的人了,今晚我倆一定要好好聊聊。”

那砍柴人剛剛坐定,就看見桌上擺放的琴,不禁讚歎一聲:“先生真夠厲害的,居然有瑤琴這樣的珍藏。要知道,這可是上古時候的伏羲用鳳凰棲息過的梧桐樹做成的,許多人連看一眼的福氣都沒有呢。”

俞伯牙哈哈一笑,說:“我常嘆息世上知音難尋,沒想到今天晚上就遇到你了。既如此,我就再彈一曲助助興。”說完,他就把斷了的琴絃接好,繼續彈奏。

砍柴人靜靜地坐在一旁,聽著音樂,當樂聲變得鏗鏘有力的時候,他便輕聲說:“琴聲高亢,有巍巍高山之意。”當樂聲變得輕柔舒暢時,他又說:“不似高山,倒是好像流水潺潺。”

俞伯牙欣喜無比,當即解釋說:“正是正是,今天有幸得遇知音,也只有這一曲高山流水才配得上你了。”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這一晚,他們二人越聊越投機。原來,這個砍柴人叫鍾子期,家就住附近。俞伯牙邀他一同出遊,鍾子期謝絕了他的好意,說道:“我也想跟您一同四處遊覽,不過現在家裡還有父母要我孝敬,恐怕不太方便。”俞伯牙沒辦法,只好和他相約來年中秋兩人再在這兒相見。之後,兩人還結拜為兄弟。

一年之後,又到了中秋,俞伯牙依約而來。結果左等右等,都等不到鍾子期。他著急了,第二天便上了岸,準備在附近打探一下對方的消息。當他遇到一個老人,問對方認不認識鍾子期時,老人頓時淚流滿面地回答道:“我就是鍾子期的父親,他前不久病死了,今天恰好是百日祭奠,我正要去墳上看看他呢。”

俞伯牙聽到噩耗後,驚呼一聲,昏倒在地。好半天,才幽幽地醒轉過來。老人在得知他的名字後,又說:“原來你就是我兒子心心念唸的結拜義兄啊。他臨死前,還說想再聽你彈奏一曲呢。因為跟你有約,就特別囑咐我,死後要把他埋在江邊,以兌現跟你的諾言。”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俞伯牙跌跌撞撞地來到鍾子期的墳前,痛哭不止,哭聲震天,引來周圍居住的老百姓。他哭完後,又取來瑤琴,坐在墳前彈奏,琴聲哀婉有力,但駐足圍觀的人卻竊竊私語,等他彈完了,大家都拍手叫好。

俞伯牙很奇怪,就問老人:“我剛剛彈琴,明明哀傷不已,為什麼大家還鼓掌大笑呢?”

老人回答:“他們都是鄉下人,哪裡聽得懂什麼音樂啊,無非就是湊個熱鬧罷了。”

俞伯牙又問:“那老伯您知道我剛才彈的曲子嗎?”

老人搖搖頭:“我現在年紀大了,聽力不行,聽不清你彈的東西。”

俞伯牙滿面哀涼,仰天長嘆一聲:“果然,這世上能懂俞伯牙的只有鍾子期一人啊!”說完,便抽出一把短刀,割斷琴絃。接著,又舉起瑤琴,往石臺上狠狠一摔,瑤琴應聲而碎。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老人大吃一驚,連忙問:“好好的琴,你砸它幹什麼?”

俞伯牙邊流淚邊說:“我彈琴只為尋一個知音,現在鍾子期已死,世上再沒有能懂我音律的人,我還有什麼必要彈琴啊。”從這以後,俞伯牙果真不再彈琴,高山流水也成為了絕響。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可算是千古流傳的佳話了,伯牙摔琴以謝知音,可見無價之寶易求,而知音卻難尋。金錢和權勢或許是很多人追求的東西,這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應該時刻牢記,想要絢麗多彩的人生,就少不了友情的點綴。

要知道錢是容易掙的,但想找到一個能理解自己內心的朋友,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畢竟很多人走南闖北幾十年,或許都碰不到一個知己,那麼能有幸擁有的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呢?

老人言: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