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趙國君主是晉國卿大夫趙盾的後代。趙氏曾經因為專權在晉景公時代慘遭清洗,但後來在韓厥的勸說下,晉景公找到了趙氏的遺孤趙武,又恢復了其封爵。卿大夫在晉平公時期開始逐漸壓倒了公室,後來又經過相互兼併,到最後只剩下韓、趙、魏三家,佔有晉國絕大部分土地。

公元前403年,三家大夫被周朝正式冊封為諸侯,公元前376年這三家又把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瓜分,至此晉國徹底滅亡。

趙國傳到趙武靈王時代,國力並不強大,不但屢次被中原大國打敗,還頻繁受到林胡、樓煩等少數民族襲擾,就連小小的中山國也時常侵襲趙國。趙武靈王即位之後經過多年觀察思考,便和樓緩商量:“先王正是因為能夠與時俱進才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現在中山國在我國心臟地帶,北邊有燕國,東邊有東胡,西邊挨著林胡、樓煩、秦國和韓國,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國家社稷很快就會危亡。凡有高出常人的作為,就會受到社會習俗的反對,我要更改為胡人的服裝如何?”樓緩表示同意,但其他臣子都表示反對。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趙武靈王由於長期和北邊的胡人作戰,發現趙國傳統的步兵和車戰打不過奔馳迅猛,機動靈活的胡人騎兵,就下決心仿效胡人騎兵而建立一支新式軍隊。這樣原來漢族那種寬袖長袍的服裝就不適應了,必須改成胡人那種短衣窄袖的才行。這也是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互相碰撞的結果,早在這之前士兵們和胡人作戰中就發現了胡服的便利,他們個人就開始了穿胡服。趙武靈王通過招募胡人當教官和培養趙國士兵為騎兵相結合的辦法,改革趙國軍隊。

這要在全國推行開來並不容易,面對那些權貴大臣的反對,趙武靈王首先是自己帶頭換上胡服,然後再勸說身邊的大臣。大臣中其叔父公子成反對的最堅決,而且地位最高,趙武靈王就先從他下手,先是派屬下去勸公子成帶頭,遭到了公子成的拒絕。公子成認為中原地區的文化才是最優越的,是蠻夷們羨慕的,武靈王拋棄這些寶貴的東西而學習蠻夷,這是改變聖賢的教導,拋棄古來的成規,違背民意,必將使國人遭受苦難。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武靈王親自去公子成家解釋說,聖人都是因時因地制宜從不墨守成規,況且中原文化風俗也各不相同,為了便利國家就不能拘於一格,幾經周折最終把公子成說服,同意了穿胡服。趙文、趙造、趙俊等宗室子弟也出來反對,要求沿用舊制度。武靈王又說服他們:“並沒有固定的古代禮法,因為古代帝王之間也是變來變去,並不互相因襲。因此禮制不必一樣,為了便利國家就不必效法古代。”經過這種周折,新的制度逐漸推行開來。

從這些辯論中可以看出,趙武靈王推行的這種改革,並不只是限於改變服裝,還有一整套制度的改革,甚至越出了軍事改革的範圍,成了一場整體上的社會變革。隨著軍隊改革,選賢任能、按軍功授予爵位的制度推廣開來,大批出身低微甚至出身夷狄的優秀人才得到重用;同時新制度還必然涉及新機關的建立,以及新的對全國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擴大了新階層的權力份額。這和商鞅變法有類似之處,都是適應新時代的變革,都削弱了宗室貴族的力量,都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經過這次改革,趙國南部的中原文化和北部的少數民族文化逐漸融為一體,有力地促進了趙國的民族融合。趙武靈王以軍事改革為先導,漸漸波及其他領域,而且推廣改革的時候採用說服勸導為主,比起商鞅來大大減少了政治阻力,這是其高明之處。但是這種打擊舊勢力並不徹底的改革在成效上就遠遠比不上商鞅變法了,因此趙國雖然變強但也遠遠不及秦國。不管怎麼說,趙武靈王能夠在當時都推崇華夏輕視夷狄的氛圍中力排眾議,做出向胡人學習的改變,其魄力、智慧都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經過這場變革,趙武靈王建立了一支新式部隊,使得趙國成為僅次於秦國的第二軍事強國。此後武靈王在軍事上接連取得勝利:他經過幾次進攻,消滅了中山國,從此使得趙國的南部和北部連成一片;向西北攻打胡人,直到榆中(內蒙古河套平原北部),迫使林胡獻出白馬求和,佔領雲中、九原地區;向北佔領燕、代大量土地,迫使匈奴人北遷。武靈王志向遠大,曾經打算從雲中、九原這些和秦國接壤的地區向南突襲秦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曾經化裝成使者親自去秦國探察。秦昭王見到他後感到氣度不凡,等他走後就覺得情況不對,連忙派人追趕,武靈王已經逃出關外了。秦昭王訊問其他的隨從人員,才知道是趙武靈王,心中非常震驚。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然而這麼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處理繼承人問題上卻犯了巨大錯誤,直接導致身死人手。武靈王和晉獻公以及楚成王有點類似,就是在廢立接班人時反覆變異,以致激起了變亂。他早年曾立長子趙章為太子,後來又娶了年輕漂亮的夫人,為他生下王子趙何,便又改立趙何為太子。即位的第27年,武靈王傳位給趙何即趙惠文王,讓老臣肥義輔佐他。武靈王讓惠文王處理國家政務,自己號稱主父,專心於軍事訓練,負責對外征伐。但是武靈王同時又給了長子趙章很大的權力,封他為安陽君,還讓田不禮輔佐他。趙章本來就心中不服王位被弟弟取代,再加上田不禮這個野心勃勃的人的攛掇,就加緊了奪取王位的準備。惠文王及其親信李兌和公子成等人也不是省油的燈,趙章等人的活動他們都看在眼裡,更增加了他們對權力被奪取的焦慮。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惠文王繼位的第四年,武靈王看到趙章年紀大反而要向弟弟磕頭稱臣,心中非常不忍,便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北邊代地稱王。這一下子更激化了雙方的矛盾,使得內亂一觸即發。武靈王到了沙丘宮遊玩時,趙章和田不禮假冒武靈王的旨意,要傳惠文王覲見。惠文王的大臣肥義擔心出事,自己先進去,當時就被殺掉了。惠文王見狀不好,立刻讓公子成和李兌起兵勤王。經過戰鬥,趙章等人不敵便逃到武靈王那裡,武靈王接納了他。李兌等人率兵衝過來,殺死了趙章和田不禮。公子成和李兌他們率兵包圍武靈王,如果武靈王還活著,他們也難逃一死,便繼續圍困不給他吃喝。趙惠文王也面對和父親武靈王之間權力結構上的矛盾,對武靈王要把國土分一半給兄長的做法深為不滿,也害怕武靈王回來對自己不利,因此對公子成和李兌的做法聽之任之。武靈王在宮中逐漸沒有東西吃了,三個月後被餓死。

惠文王也是個有作為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趙國達到鼎盛狀態。他非常懂得任用賢臣,選用樂毅等人整頓吏治,重新制定稅收政策,使得百姓富裕、國庫充足,國家軍力強大,曾經兩次參與多國聯軍先後打敗秦國和齊國;還提拔廉頗、趙奢等優秀將領,攻佔了齊國、魏國大量土地,尤其是趙奢曾大敗秦軍,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趙國的強大,有力地遏制了秦國東進的步伐。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趙惠文王死後,兒子趙孝成王繼位。秦國想要東進,卻面對趙國這個比較強的攔路虎,因此就必須打掉軍力強大的趙國,秦趙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孝成王在位期間兩國發生長平之戰,結果其四十萬軍人被秦國活埋。趙國主力盡失,從此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最讓後世熟知的就是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在戰爭中換下了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而改讓只知道紙上談兵的趙括擔任統帥,直接造成了趙國的失敗。

孝成王死後,兒子悼襄王在位十年不到就去世了,趙國末代君主趙王遷繼位。趙王遷即位後沒多久,秦國發動了大規模攻勢,趙國被迫把在北邊抵禦匈奴的大將李牧召回來抵禦秦軍。李牧是歷史上非常傑出的將領,他帶領部隊連續兩次擊敗秦軍,迫使秦軍後退。趙王遷即位的第七年,秦將率大軍直撲邯鄲。趙國孤注一擲,派李牧和司馬尚全力抵抗。秦國看到李牧不易對付,便再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散步流言說李牧和司馬尚準備和秦軍勾結出賣趙國。昏庸的趙王遷此時已成驚弓之鳥,他聽說後不加考察就派人捕殺了李牧,免掉了司馬尚,換上了不懂軍事的趙蔥和顏聚。結果不到幾個月趙蔥就被消滅,邯鄲被攻佔,趙王遷也被俘虜,趙國從此滅亡。公子嘉逃到代郡繼續稱王,但沒過幾年也被消滅,趙國最後一直力量也完結了。

趙武靈王的改革及其不足之處

總體來看,趙武靈王的改革是以軍事為中心的,雖然也涉及社會方方面面,但遠不及秦國徹底全面,因此趙國的國力也遠不及秦國。趙國雖然成了軍事強國,但其軍力缺乏堅實的國力支撐。這種國家是脆弱的,它只能不斷勝利,一遇到大的軍事失敗,國家就有覆亡的危險。反觀秦國則不然,秦國變法徹底,社會發展程度高,綜合國力強大,即使軍事暫時失敗,也不會危及到根本。這就是秦國失敗了卻能捲土重來,其他諸侯國在幾次失敗之後往往會一蹶不振的原因。戰國開始以來秦國變法最為徹底,這就根本上贏得了優勢。其他諸侯國也進行了變法,但都留下過多的舊制度殘餘,所以就落伍了,楚國、魏國、燕國、齊國都是如此,趙國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