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巴霍巴利王2》?

海天心子


巴霍巴利王:氣勢磅礡又憾動人心的印度史詩大作!

作為一部「史詩級」的電影,印度片《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集有英雄導向(巴霍巴利王的主角威能)、國家層級的衝突(王權鬥爭和抵抗蠻族入侵) 、壯闊的世界觀(地理位置的無遠弗界)和宗教傳說(溼婆神話的依附)等史詩應具備之元素,不但刻劃得氣勢磅礡,而且綜合呈現的精彩絕倫更是憾動人心。說實話,以「娛樂值」和「感動度」而言,《巴霍巴利王》更在今年以來個人看過的許多好萊塢大片之上,像《新木乃伊》和《變形金剛5》與之相較,只有到一邊玩沙的份!

以「爽度」來看,《巴霍巴利王》的戰爭場面浩大震憾,不但有萬人對峙的壯觀,更有衝鋒陷陣的疾進狂飆,加上尖矛穿體、亂箭破心和利刃斷肢的盡情放送,所以整體效果有雷霆萬鈞的打擊之威和來去如風之競速勢,綜合而成的壓迫感更令人看得了十分熱血。此外,本片還呈現了「以智取敵」的出奇不意,有火攻更有水淹,尤其後者更不禁讓我覺得的是「古代戰國時期的田單火牛陣加三國演義中關羽水淹七軍」的綜合版。這些計謀上的巧思,在純力量性的對抗迫力外,也提供了觀眾驚喜的樂趣。

此外,小規模戰鬥和個人捉對單挑的片段亦誠意十足,空手互搏、彎弓發箭、兵器對砍的對抗除了有上述的爽度之外,最大特色就不少慢動作鏡頭運用的拿捏得恰到好處,不但沒有因此稀釋了熱血度,反而增添了華麗感。因為一來這些慢動作的「個別鏡頭」並不長,二來其運用是為了「彰顯主要角色的威能」,換句話說,慢動作有助於觀眾對誇張技術和驚人威力畫面產生「一目瞭然」的效果,否則一閃而過的目不暇給,反而無法讓觀眾「即時捕捉」,結果享受不到技術力量兼俱的「視覺華麗」。所以,就這點而言,我給予《巴霍巴利王》的評價相當高。

以「緊湊度」角度而言,大抵上,《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集沒啥拖戲之處,劇情進展節奏很快,文武戲交插,後者已不用再多說,但前者就有意思了,有情人愛戀的繾綣纏綿,又配合著歌舞曼妙的柔情動人,所以整體氣氛輕鬆浪漫。此外,政治鬥爭的成功鋪陳也有不亞於動作場面的張力,令人看得聚精會神。重要的是,愛情戲碼和王權爭奪也互有關聯,加上敘事又流暢,再配合前述大大小小的動作場面,都使得《巴霍巴利王》一幕接一幕都有令人目不轉睛的精彩。

還有,既然是印度片,招牌的歌舞場面當然不可少。我常聽人說無法說接受印度電影三不五時就來一段唱歌跳舞,但自已覺得這應該是「看不慣」的關係,因為這種類型的電影在目前大眾看到的電影之中並非大宗,所以看到印度電影的歌舞片段難免會有不適應之感。不過,《巴霍巴利王》(包括個人看過的印度電影)的歌舞片段是有參與敘事的作用,而非「為唱而唱、為跳而跳」的亂入;易言之,每段歌舞「個別上」有「當下脈絡的情感抒發」的功能,因為「高歌吟唱和動感起舞」的肢體表現可收「具體化無形情感」之效,讓觀眾更能體會其濃烈程度;「整體上」,更有劇情承前啟後的功能,成為推動劇進展和鋪陳前因後果的關鍵。

以提婆犀那公主那段「睡前曲」為例,因為前面情節中,巴霍巴利王偽裝的平民行為已令公主懷疑是個武藝高強的勇士,再加上帶點詼諧的傻氣(雖然是裝的),皆令提婆犀那公主感到有別於宮中其他人奉承討好的新鮮有趣,所以這段「睡前曲」的歌舞「承接」前述這些情境因素,而呈現了「當下」心境的轉變(有點動心了);也因此,之後巴霍巴利王幫助該國對抗盜賊集團入侵時的英勇,就「啟後」了公主更傾心愛幕的合理發展脈絡。此外,一些純唱歌的插曲片段各有風格,有盡顯國勢昌隆的雄壯威勢,亦有歌詠英雄事蹟的楷模崇拜,更有熱血澎湃的氣勢展現,歌詞雖用字直白,但情緒表達更直接,與當下情境也更切合,故整體相互烘托出更高的情緒牽引力。

再來,《巴霍巴利王》的畫面美麗精緻,每個都是美不勝收的鏡頭。王宮建築依山而建又層層堆砌,中間又有容納萬人之廣場,四周又有巨大雕象,整體確有君臨天下的威嚴氣勢。另外,室內擺設美侖美奐、氣派威儀,加上片中男性服飾豪邁大氣又不失高貴、女性則是色調豔麗、花彩繽紛,很有印度傳統風情的特色。重要的是,部分由高空俯望的視角也讓王宮建築與自然環境的並陳,產生了渾然一體的調和感,再配合部分動畫特效與實景結合的畫面,更有人間仙境的強烈感覺。

特別的是,《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集共花了近六千萬美元,所以視覺特效確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略有瑕疵,但整體已有中上表現,在亞洲應屬頂尖。除了一些戰爭、動物和建築背景的處理,那艘孔雀飛船做出了「既可在海面凌波而行又可飛天雲渡虛空」的華麗視覺,加上船上男女主角的濃情蜜意與吟歌曼舞的畫面,不但是十足的賞心悅目,而且也可看出「託萊塢」電影的豐富想象力和驚人創意性!

重要的是,《巴霍巴利王》的角色塑造和演員表現絕對是一大賣點,主要角色皆十分立體。巴霍巴利1.0不用多說,就是「智、仁、勇」兼具,「天生王者」的袖領魅力刻劃得很不錯。不過,片中最讓我激賞的其實是王太后,一出場英明睿智又頗有權謀手腕,檯面下又不失慈母的循循善誘和溫暖關懷,到中間似因對親兒有絲絲愧疚,導致有了思維上的盲點而鑄下大錯,最後悔不當初且犧牲自已以保巴霍巴利2.0周全的舉動,每幕無一不是氣場十足,完全令我震攝於她的演技下,所以她絕對是本片最吸引我的的女角無誤。

再來,提婆犀那公主也是頗為搶眼的女角,不但武藝超群,盡顯「巾幗不讓鬚眉」之風,在面對不平之時(拒婚、抗議國王撤夫統帥職位和嚴懲調戲民女的官員等),又敢於悍衛自已立場而據理力爭。甚至到了其夫巴霍巴利1.0被殺害而淪為囚奴時,忍氣吞聲又至死不屈等待其子巴霍巴利2.0來救的態度,更頗有「臥薪嚐膽」和「君子報仇"25"年不晚」的氣節。

即便是反派父子檔,也是渾身是戲。父親天生殘疾又懦弱無能,但滿腦子邪惡思想,可謂「身殘心也殘」。而且,每次看他只會出一張嘴,有壓力就退縮,有勢頭就出來順風向,慫恿兒子弒母奪權的行為更是渣男一名,這種內心醜陋與王室身分不相稱的表現,完全將「金玉之外,敗絮其中」的感覺掌握得十分到位!

而兒子(巴霍巴利1.0的堂哥)就不得了,在幾個鏡頭的特寫裡,野心勃勃又城府極深的感覺詮釋得很強烈,兼且不說話時的眼神更是充滿霸氣,武戲也打得一板一眼,其迫力不但不輸男主角,亦可配得上「戰神名號」。

但話又說回來,《巴霍巴利王》不是沒缺點,至少可以提出以下三個:

其一,在下集裡,巴霍巴利幫提婆犀那公主的國家抵抗盜賊集團的入侵,但城門就這樣開著,讓先遣的盜賊部隊攻進王宮有如入無人之境,這很不合理。此外,利用火牛加水攻的解決方式固然讓人看得極嗨,但破壞水霸不但造成蓄水流失,導致日後有缺水之虞,當下皇宮也成了水鄉澤國,產生了淹水不散的問題(還不是普通嚴重的那種),這也很奇怪。

其二,上集從巴霍巴利2.0的成長一直到遇見心儀對象並雙雙墜入情河的過程,其實並沒有讓我很入戲。比起其父巴霍巴利1.0的事蹟,2.0的鋪陳比較沒有脈絡上的細膩度。主要原因是沒有足夠時間去發揮,雖然有些邏輯和埋梗有其關聯性,但時間太短真是硬殤,非旦導致劇情進展有跳躍之感,很難將我的情緒拉入情節裡(尤其是墜入情河的那段)。

其三,由於巴霍巴利1.0從堀起到敗亡的經過,不但有起承轉合的面面俱到,其氣氛(不論是民心所向的萬民愛戴,還是時不我予的悲壯)都經營得異常動人,連生在現代民主國家的我都不禁為片中「君王待民如親,子民回之以忠」的真誠互動為之動容,觀眾可以跟隨主角的成長與隕落,而涉入其中角色的悲歡離合,進而產生情緒的共鳴。然而,巴霍巴利1.0的部分刻劃得愈成功,反而令2.0後續的表現愈相形失色。

原因也是劇本和時間的壓縮,上集後半段到本集前2/3都在講1.0的故事,等於上下兩集5個多小時中有超過3個小時的時間和2.0無直接關係。尷尬的是,2.0要緊接在後上演「王子復仇記」,而1.0的故事實在太精彩,最後又只剩1/3的時間可以發揮,可是若馬上讓他開外掛直接進化到1.0的水準(心、技、體各方面),其實是很不合理的。所幸,編導沒選擇這麼做,可是這又讓「能力表現落差大」之感變得明顯。除了天生神力、不知哪來的驚人武藝、以及和老爸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臉孔之外,2.0其他的表現讓我有「有勇無謀」之感,甚至最後復仇成功後登基為王,但我倱認為父親才是真正的「巴霍巴利王」,兒子的故事並不是主體,這有點可惜。

不過,上述的缺點畢竟瑕不掩瑜,因為一來父親的故事太過精彩,這部分可完全蓋過以上缺失,二來上述缺失的片段中仍有降低其負面效應的亮眼之處,如熱血激烈的打鬥和精緻畫面的視覺可以轉移注意力。

總而言之,印度史詩片《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集加起來的戰爭場面浩大震憾、武打對搏熱血激昂、歌舞曼妙柔情動人、藝術設計匠心獨具、角色刻劃各具特色和情感表達觸動人心,每個搶眼的元素經營得十分出色,且融合效果極為成功,所以在今年好萊塢不少大片呈現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之下,《巴霍巴利王》反而因此成為一部更勝這些電影的精彩大作!


影評寶寶


《巴霍巴利王2》你看了嗎?感覺怎麼樣?

昨天看了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感覺非常喜歡。

電影講述的是摩喜施末底國的的希瓦伽米太后,因為戰場上的表現,選擇了養子阿瑪蘭德拉·巴霍巴利作為王國的王儲。而在加冕典禮之前,太后讓巴霍巴利遊歷各個王國,熟悉生活,熟悉人民,更要熟悉那些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人。但同時,太后又盡最大可能滿足自己的親子巴拉拉德夫德斯的各種需求,用以平衡他們兄弟的關係。

巴霍巴利在遊歷中,經過一個叫昆達拉的諸侯小國時,遭遇強盜,遇到美麗絕倫、劍術高超的提婆犀那公主,頓時驚為之傾倒。同行的奴隸助手、被他稱為叔叔的卡塔帕將軍便讓巴霍巴利裝成傻子去接近公主,但在一個晚上,蠻族忽然入侵昆達拉,王國命運危在旦夕,巴霍巴利不能再當傻子了,他有如天兵天將,憑藉其蓋世武功將敵軍擊退。並贏得公主愛心。沒想到他的哥哥讓母后提親,娶提婆犀那公主,母親自然同意,也正因為這一個陰謀,英雄沒能當上國王,而是他的兄弟巴拉拉德夫德斯當了,並用一切辦法迫害巴霍巴利,直至讓他死。

這是一個典型的愛與死的電影,典型的純潔與骯髒的對抗,最能喚起人們的同情,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所以從開關到結尾,非常吸引人。

演員表演到位,場面宏大,壯觀引人。

不能不說是的本片的美術,美術的設計太漂亮了,特別是巴霍巴利和公主回國的過程,簡直是夢幻童話。

我前年到印度訪問,對印度的混亂和髒亂差印象深刻,對人民乞討的不知恥很反感。而看了這一部和前幾部印度電影后,我突然意識到,印度的精英階層,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鄭彥英


如若想通過影視作品瞭解印度本土文化的話,至少有兩部電影必須要看,一是剛剛下線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一是馬上公映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前者,更多對猴神哈奴曼精神和現代民情的體恤和冷靜觀察;後者,對印度三大天神中溼婆神的精神解讀和巴霍巴利王傳奇故事的講述更多人文色彩。


我們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溼婆神”:在印度三大天神溼婆、毗溼奴、大梵天中,溼婆神居首,掌管萬物生死。溼婆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一段“恆河的起源“的故事,故事中說溼婆與烏瑪交媾,一次就達百年之外,中間從不間斷,眾神對溼婆的生殖能力感到驚慌,就央求他把精液傾瀉到恆河之中,這就是恆河之水天上來的原因。因此印度教把溼婆奉為宇宙最高的神。


反觀這部被喻為“印度電影史上最貴的影片”的《巴霍巴利王》,無論是“開端”篇還是“終結”版,主題都與溼婆神息息相關。而之於本篇中的男主巴霍巴利王,隱喻著溼婆在塵世中的精神轉世。所以,無論是巴霍巴利王,還是小巴霍巴利,其人都天生神力,身上具備神性氣質和領袖精神。而對人民來說,巴霍巴利本就是一個具有神性的和感召力的王的男人。

如果我們對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進行文化推究的話,就不難發現該片脫胎於兩大印度史詩鉅著中的《摩訶婆羅多》(另一部是上文提到過的史詩《羅摩衍那》),只不過,史詩中是猴神哈奴曼和摩羅的典故,在《巴霍巴利王》中則講述了傳奇英雄巴霍巴利王的故事,文化底蘊的確非淺。


相比他片,《巴霍巴利王2:終結》中更注重“儀式感”,當巴霍巴利站在象神鵰塑旁,踏上暴怒失控後馴服下跪的象背上時,他威武地拉開巨弓射出一箭,象徵著正義不可侵犯。而影片開場時衛國夫人頭頂頭盆,以及和片尾時巴霍巴利王妻子提婆犀那頭頂火盆走向溼婆神像,繞行三圈時,更是充滿神聖的儀式感。


就《巴霍巴利王2:終結》影像表達而言,影片的確做到了大氣磅礴,無論是前半場時毀壩匯洪時的保衛戰,還是後半段時箭雨橫生時的肉體飛彈中的攻城戰,都可謂氣勢恢宏,場面之大令人咂舌。

而就整體觀影體驗來說,《巴霍巴利王2:終結》比上部格局大無愧“印度史詩大片”這一稱號,影片中溼婆神、象神、摩羅神等圖騰皆有涉獵,世俗生活更像王的盛宴。權力摻雜情慾,暗鬥外加攻心,神性和人性糾結不清,故事很莎士比亞,風格卻如假包換印度本土風格。斯如溼婆神性特質,巴霍巴利王慘遭謀殺,小巴霍巴利因愛重生,“毀滅”和“重生”才是大主題,這也是本片精髓所在。


田金雙


毒舌君本週去看了IMAX版本的《巴霍巴利王2》,首先要跟大家預警的是,看第二集之前,一定要把第一集先看一遍,因為這兩集是“真·上下集”的關係,第一集相當於是一部“有頭沒尾”的上集,兒子和老爸的故事都各講一半就突然結束了。第二集又是一部“有尾沒頭”的下集,劇情直接連著上集繼續演,沒啥前情回顧的交代,所以大家如果去影院觀影的話,一定要提前把第一集看一遍,否則某些角色和情節真就會有些認不出、看不懂了!


第二要預警的是,本片跟第一集一樣,依然是一部“刪減版”印度片,按照豆瓣上給出的數據,內地刪減版其實要比印度原版少了26分鐘。不過,這也是算“老生常談”,一點都不稀奇了。由於印度影片的時長相對於華語片來說,基本上都算是“超長型”的,所以在引進上映時往往不是出於審查,而是出於多排片的考量而進行刪減,近幾年引進的印度電影從《我的個神啊》到《摔跤吧!爸爸》,再到這兩集《巴霍巴利王》莫不是如此。好在毒舌君去影院親測之後,感覺刪減版並沒有明顯的跳躍和斷裂之處,剪掉的應該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歌舞戲吧!


第三要預警的是,本片也是一部有些“兒童不宜”的影片。看來此前《湮滅》搞的“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應在家長陪同下觀看”的映前提示,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宣傳策略和噱頭,並不能形成什麼業內共識。而且要論“少兒不宜”,《巴霍巴利王2》顯然更甚。片中直接出現提著人頭的畫面,而且人頭做得非常逼真,且有近景呈現。此外,還有巴霍巴利王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把奸臣斬首的血腥畫面。這樣的鏡頭都能保留,讓人感覺內地審查其實主要還是針對好萊塢大片的,因為好萊塢大片更受人重視,社會影響更大,像《巴霍巴利王》這種知名度並不太高、並不太受重視的外國影片,審查往往會放過一馬!很難想象同樣的鏡頭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裡能夠不被處理和刪減。


第四預警的一點是,不要期待第二集中有超越第一集的戰爭大場面,第一集裡巴霍巴利王率軍跟蠻族大軍展開的千軍萬馬大決戰,就是兩集《巴霍巴利王》最壯觀恢弘的大場面了!第二集結尾雖然也有“兒子巴霍巴利王”率軍打回都城報仇的戰爭戲,但側重點更多地放在兒子跟壞國王叔叔的王者對決,主要展現兩人的拳腳PK,並沒有像第一集那樣重視戰爭大場面的營造。當然,如果你喜歡看兩個人打架的那種“超級英雄式”對決,這倆人打得還算是蠻驚天動地的,有幾個鏡頭甚至讓人恍然有《斯巴達300勇士》的感覺。


毒舌影視


自古英雄愛美人,美人愛英雄。其實,老百姓也愛,只是美人易遇,英雄難逢。從5月4日這個青年節開始,咱們的隔壁鄰居又砸來一個名叫《巴霍巴利王2:終結》的片子。

雖然講述的不過是一個印度“王子復仇記”的老套故事,但登陸國內市場後,該片猶如印度街頭瘋跑的大象和神牛一樣,硬是把一個簡單庸常的故事,通過口碑和票房演繹得一塌糊塗,光彩奪目。原因有三(注意,此“三”非彼“阿三”之“三”)

從《額滴神啊》到《三傻大鬧寶萊塢》,再到《摔跤吧!爸爸》、《起跑線》等,可以說,國人已喝慣了用印度現實勵志題材綜合熬製的電影雞湯。現在冷不丁在青年節,《巴霍巴利王2:終結》散發著滿身的荷爾蒙,以青年人的力道和活力噴射而來,先聲奪人,自然受捧。

平心而論,《巴霍巴利王2:終結》的故事情節並不出彩——因為“二”,所以“二”。對口味甚刁的國人來說,如果不是憑藉它華麗麗的外觀和恰到好處的娛樂擰巴範兒,可能早被國人分分鐘用爛俗、剩飯等板磚兒拍得死死的。

但印度人善變魔術,長於玩蛇,他們很巧妙地做了個華蓋,遮擋了影片本有的一些庸常和節外生枝的贅肉乃至硬傷。然後,幕布一抖,隨手一揮,整個觀感過程就變得賞心悅目、生動有趣了。


影視口碑榜


5毛的劇情,9.5元的特效。讓你一邊捧腹大笑,一邊說自己是白痴啊,看這種電影。

但就是會還繼續看下去,告訴自己,我就看看你還能怎麼浮誇,哈哈哈哈哈。

我一度以為印度片都是一個套路:

漫長的開頭日子很苦,女主/男主為了興趣為了證明自己拼命地和社會鬥爭,和自己鬥爭,和父母鬥爭,然後終於坎坷後天才走上神壇,所有觀眾淚流成河。


結果我錯了,印度片還有另個套路:

王子打不死浮誇,公主與王子溫情,公主與王子浪漫的浮誇,王子與人民溫情,王子與母親溫情,僕人與王子溫情,壞人造作的浮誇,母親與孩子溫情。

總之就是浮誇-溫情-浮誇-溫情-溫情-浮誇-溫情.....從浮誇開始,溫情結束。


《巴霍巴利王2:終結》裡男主永遠穿雙拖鞋,開頭怎麼打都打不死,還自帶電風扇一樣,永遠頭髮飄揚。然後最後死在了“忠心耿耿”的僕人手裡。

女主則是真的美,像玫瑰一樣,有刺卻傲骨。她心中有尺寸,去量她的世界。在她的世界裡,她就是主宰。你是王子,也要向她下跪,你是王子的母后,她比你還霸道。但也只有這樣的女人,才能在失去王子後,活得坦蕩從容。


兩個人射箭的那段我給滿分,《射鵰英雄傳》都沒你們厲害好麼?箭永遠用不完,一箭好幾條命,您們活得真的不是人工智能時代麼?那箭多少錢一把,可以當槍。

我最喜歡的動畫是公主坐著船到王子的國度,這段很夢幻,也很浮誇,但卻讓人沉迷其中,如果這就是童話,就讓人們沉醉吧。特效滿滿滿滿分。



小結:這部雷劇非常適合在你鬱悶之際,放鬆心情,千萬不要認真,認真看劇,你就輸了!


宋小君


《巴霍巴利王2:終結》秉承了前作華麗的特效,力圖還原以那延綿千年的昔日神話,但同樣電影劇情邏輯的“神”性上比前作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全然蔑視人物設定的胡編亂造,誇張離譜的戰爭展開,都使電影所謂的神話,最終看來不過只是一場徒有其表的意淫。

單從特效來看,《巴霍巴利王2:終結》雖然與好萊塢的重量級作品仍舊有以距離,可電影頗為盛大的場面營造下同印度古文明的結合,使電影有著一如前作的驚豔,例如公主所乘做的巨船,翱翔天際美輪美奐,恢弘巨大的宮殿亦展現以大氣磅礴的史詩質感,這些都是電影在特效上頗為出彩的所在,但同樣電影特效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問題,戰爭場面不僅遜於前作,那所謂的人體飛彈,更是令人倍感尷尬粗糙。

作為一部神話性質的電影,自然無從讓人去挑剔電影中種種怪力亂神的神作之筆,然而電影劇情卻與其所彰顯的史詩氣質是完全不同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延續了前作的劇情,以巴霍巴利被陷害至死後,他的兒子為父復仇來展開,整個劇情線索其實並不複雜,然而電影卻並沒有能去著力於鋪墊人物情感,兩個多小時的時長,電影卻幾乎無從所見何般情感的真摯,反而在敘事上變的尤為冗長。

在《終結》中,其劇情雖然明是以巴霍巴利的兒子作為主線,但電影卻做了不少對前作查漏補缺的事情,力圖還原於在前作的劇情問題,然而一面電影不僅忽視前作中的女主戲份,另一面也沒有真正將兩部電影變成一個嚴絲合縫的整體,反而對於觀眾來說,那幾乎佔據了電影三分之二時間,過長的回憶篇幅,使電影兒子復仇的主線變得尤為蜻蜓點水,很多劇情的展開都變得莫名其妙,且在人物上電影只是簡單的把人分成了單一的好與壞,根本難見一個寫實深入的人物塑造。

作為續作,電影其實並沒有真正去解決在第一部中就已然存在的問題,反而是將其更為放大化的展現了出來,空有一腔外在的金衣,難掩的是那襤褸倍感雷人的終結。

個人評分:5


夢裡詩書


整體來說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雖然成本只有4億人民幣(上1.6億,下2.4億但在印度算大手筆了,不過也許是國內的水分太多),但是所達到的效果在好萊塢裡都能算優秀的了。

這部電影由於是續集,並且前情提要較為簡略,所以你需要搭配上部電影來看一起看。(有騰訊愛奇藝優酷會員的都可以免費觀看)上一部是非常的精彩的,所以可以好好看看,這一部到了開頭的宮鬥部分略顯俗套,真正精彩的是在巴霍巴利王遇到昆達拉的公主提婆犀那之後,以及巴霍巴利王的兒子反攻入王宮大決鬥。

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想象力,他們讓我們能夠有一種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他們竟然夠以一種“鐵桶”一般的方式攻入城頭,真是令人歎為觀止。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神奇的想象,不過也都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沒有那麼生硬。這一點很值得國內的看日神劇去學習。


當然,除了這些神奇的想象之外,最重要也最關鍵的是故事,是整體的故事才讓這些“奇蹟”變得那麼順利成章。

故事的來源並不稀奇,就是印度神話《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印度發行量最大漫畫書之一《Amar Chitra Katha》,但是經過編劇大師(包括《功夫小蠅》編劇在的六名編劇)的改編之後,故事就變得十分有趣了,甚至是熱血,恢弘,真的就有一種史詩般氣魄。

主角的再怎麼開掛也顯得十分自然,讓我們相信印度也是存在“項羽”式的人物的,相信史詩也只有這樣“開掛”的人物才能完成。

印度發達的電影工業已經能夠讓印度花很少的錢,拍很棒的電影了。而且印度能夠有底氣五年完成一部電影(雖然分上下,但實際是一部電影),特效可以精雕細琢,不至於出現《爵跡》那種“人不人,鬼不鬼”的半成品電影。

而且也真正實現了導演和編劇主導電影,而不是以流量明星為主導,中國能實現這一點的,恐怕就只有吳京的《戰狼2》了。

雖然印度的電影也不都是精品,也有爛片的存在,但是良品率真的比中國高多了。(估計要有人說我崇洋媚外了,但中國拍的史詩片確實不如印度,看那《長城》拍的,10個億的成本還不如人家4個億的)


電影毒角獸


《巴霍巴利王2》可謂是印度神片,一是以神話為題材,二是,影片匯聚了各種奇葩的想象,特別虔誠地用凡人之 心來推演神蹟,所以,有些地方雖然讓人大跌眼鏡,但又因為裡面有真誠之意,反而讓人覺得可愛。

《巴霍巴利王2》展示了印度大片的水準,從配樂到特效都是大手筆,講述的是印度戰神的復仇故事,敘事的過程 並不複雜,正反兩派也十分鮮明,講述兩位王子的宮鬥戲份,不過,在海上飛起的天鵝船,像憤怒的小鳥一樣被髮射的盾牌陣都是一種“赤裸裸”的臆想,中國的觀眾看了覺得有些誇張而笑場,但是,對於印度影人來說,這種方式表達了對於神的無所不能的一種崇拜。中國觀眾隔著異域文化來看待這部影片,則具備了寬容之心,放下挑剔的目光來看這部電影,反而很歡樂。


人間是劇場


開了掛的名族,是沒有什麼阻擋不了的!

該片講述了巴霍巴利和他的兒子摩哂陀對抗邪惡的兄弟巴拉迪瓦的故事。

據導演說,主創用了三個月時間才把影片的基本概念確定,之後,花了兩年半的時候將故事可視化,並且進行拍攝,但是,影片在已經基本完成製作後,概念設計師還在針對部分內容進行特效工作。


巴霍巴利王2,依然展現了印度史詩的超凡風采,表現出了成熟的大製作電影套路,並且展現了能夠最大程度凸顯出神話色彩又不至於浮誇的視覺渲染和特效技術,在不足好萊塢大片幾分之一的投資下,充分展現了製作水平和印度電影的綜合實力,是一部很值得觀看和學習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