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主題猜想:道德、家國

一、道德

道德看似是利他的,實則是利己的。

倘若一個人能堅守道德,就會影響另一個人,讓道德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逐漸形成一種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這種氛圍,會感染更多的人選擇更文明的生活方式,進行更理性的善惡甄別。

一個人的道德或許只能點亮一盞微光,但對於身處黑暗的人來說,卻是極為珍貴的慰藉。而在孤勇者的身後,也必將會湧現越來越多的光明。

道德為人類之最高精神作用,維持群益之最大利器。——陳獨秀

【素材運用】

“道德為人類之最高精神作用,維持群益之最大利器。”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暴露出來的是人們的冷漠,冷漠的代價就是付出生命。在當今社會,冷漠成了一種常態,乃至是一種病態。路邊老人摔倒時該不該扶,校園欺凌時不出聲,高鐵上理直氣壯地霸座,人們的沉默造成了今日的惡果,倘若當時有人發聲制止,也許就不會有那番結果。

也許你正在為社會的冷漠而感到憤憤不平,但是你又為社會貢獻了多少溫暖?社會由我們構成,我們道德的底線築成了社會的底線,若我們無所作為,做一個冷漠的看客,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隔岸觀火,終究會自食其苦果。

作為當代的年輕人,不僅要堅守道義,還要去創造溫暖,我們有責任去改變社會的冷漠。我們要行動起來,從細微做起,慢慢地用溫暖去治癒這個社會,使其康復,不再冷漠。

▣ 點評

作者先通過重慶公交車墜江、校園欺凌、高鐵霸座等事件指出“人們的冷漠與沉默”終釀“惡果”,接著從社會拉到個體,指出“冷漠現象”的原因:我們每個人的無所作為導致整個社會的病態。最後,作者呼籲當代年輕人要從細微小事做起,“治癒這個社會”。

全文先描述現象,再分析原因,最後提出建議,體現出極強的主人翁意識,結構嚴謹,敘述流暢。

不足之處在於,第一段中引用“路邊老人摔倒”事件略顯不當,該事件中的“冷漠”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此外,作者在引用事例的過程中敘述也不夠完整,建議改為:

校園欺凌發生時,無人有勇氣上前制止;高鐵“霸座現象”氾濫,無人敢義正辭嚴地指斥。正是人們的普遍沉默,使欺凌者愈發肆無忌憚,使霸座者愈發理直氣壯。倘若人人有擔當,人人敢發聲,讓正義的光芒更加明亮,也許這些惡行就會“落荒而逃”,消弭於初時。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素材運用】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人生是一場星空下浮沉的夢,人心是夢的縫隙。這縫隙,誠然,是光暗的交錯,亦如流駛的摺痕。你的,我的,人心交織成規則,填挖著陷阱,描畫起空白。我看見空白之上漸漸泛起的複雜的漣漪,是人之於人,是捆綁枷鎖,是你瞞我瞞,是沒頂之泳。是否這人心複雜織結的枷鎖過於沉重,我難以知道,而我確實看見陰溝中不見抬頭的眾生,是否我亦在其中,我難以知道。

而我看過那片星空。

是道,是德,是如水上善,是若谷虛懷,是點亮於心的星空。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那一片道德律的星空從來點亮於光明心中,不為俗世之律令所拘於流形,不以時空之易換而泯於殘光,是沛然呼嘯蒼冥的氣,是千磨萬擊彌堅的骨。我看過那片星空,靜默於史冊,彷彿冷眼觀望著現世的浮光掠影之中難掩抑的溷(混)濁。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明心見性,或是談及道德的必要前提。唯有點亮心中的星空,呼應頭頂的星空,才能得以一照人心的縫隙。靜倚寒窗,疏朗枝椏微透著水晶似月光,朦朧於青案之上,遮住了幾分彷徨。

今夜月色很好,與我,尋往星空。

▣ 點評

作者先描寫社會上爾虞我詐、互相欺瞞的現象,接著筆鋒一轉,指出“道德律”始終照耀著我們,亙古未變。我們只有自覺地“點亮心中的星空”,才能找到真正的“道德星空”。

全文語言華美,引經據典,貫穿“陰溝”與“星空”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道德的嚮往與追求。

不足之處在於,作者的語言雖然很令人驚豔,但是句子結構比較複雜,讀來稍顯晦澀,不容易讓人迅速抓住重點。此外,作文中還是儘量不要用異體字(文中“溷”是“混”的異體),可能造成誤判。

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雪萊

【素材運用】

沒有人會否認“智慧”的地位和力量,但“智慧”在今天究竟意味著什麼,似乎未曾被明確定義。

在我們的表達習慣中,常說精明的人不過只有“小聰明”,而心懷天下的人則有“大智慧”,由此可見,“智慧”從不與“聰明”等同,它比後者的視野更廣、思慮更深。

“智慧”所在意的,是公眾的利益而非個人的私利;“智慧”所關注的,是長遠的發展而非眼前的所得。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固然需要知識積澱作支撐,但崇高的道德修養更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正如雪萊所言:“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道德的約束,讓人們擁有更深遠的眼光、更博大的胸懷,由此能突破自我與名利的侷限,察眾人所未察,知眾人所未知。

盤點高鐵不文明行為:失德還是違法

高鐵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大面積覆蓋。這個新興交通方式以其高速平穩的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出行者的青睞。

然而,由於尚未形成一套十分成熟的管理條例,許多乘客趁機鑽了規則的空子,使得乘車不文明現象頻頻發生。2018年1月份,在安徽合肥高鐵站中,一名女性乘客以等丈夫為由,用身體強行阻擋列車車門關閉,鐵路工作人員多次勸解,該女子仍強行扒阻車門,造成列車晚點發車,後該女子被上級部門停職檢查。

無獨有偶,乘客在列車上隨地吐松子殼,在車廂內大聲喧譁吵鬧,包括此次孫某在他人座位上“賴著不走”等行為,都屬於不文明出行的範疇,這些不講文明的人常被打上諸如“素質低、沒道德”的標籤。但更應該關注的是,乘客購買車票搭乘列車,實際上與高鐵公司形成了運輸合同關係,應遵守列車相關規定。這些行為不僅擾亂了和諧文明的乘車氛圍,且在不同程度上違反了合同約定,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是失德,也是違法。

高空拋物,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頻頻發生的死傷案件讓人們對於“高空拋物”的怒火越燒越旺,同時,國家立法也在迅速跟進。據瞭解,高空拋物行為將被處以刑罰,最高甚至可以判處死刑。從這一立法的嚴肅性來看,法律對於“高空拋物”的懲處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哪怕法律制定得再完善再細緻,也還是不免會有顧及不到的地方。比如說,某人在10樓扔下一張紙巾,可能並不會致人死傷,也不構成違法犯罪。但這樣的行為,難道就不該遭到人們的譴責嗎?

法律的觸角畢竟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細小的角落。在法律之外,我們更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嚴於律己。為人父母,則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畢竟,“高空拋物”這一行為,於自己而言,可能就是一次漫不經心地隨意拋擲,但於他人而言,卻有可能是導致喪失性命,家庭破碎的巨大殺器。要從根本之處杜絕“高空墜物”,需要我們多為他人著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可見,法律只能在“高空墜物”事件發生之後給予處罰,難以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若想讓“高空奪命”的悲劇不再發生,需要每一個人提高自律意識與道德修養。


二、家國

每個人既有對於家的使命,亦有對於國的使命。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

家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奠定了國家穩定的基石;國家作為多民族的共同體,保障了無數家庭的利益。

家和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遲子建

【素材運用】

屈子危冠深衣,行吟江畔,一念是楚,萬念亦是楚,香草美人是他畢生的追求,愛國忠君是他一生的執念;杜甫茅屋草堂,執杖廬前,思為國,憂為國,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是他的忡忡憂思,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他的赤子之心。

長江大浪,吾如沙礫,雖至微至鄙,吾愛吾國之心,至死不渝。

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那是一種執念,亦是一種信仰。

▣ 點評

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屈原和杜甫的事例體現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語言優美,塑造形象生動,且化用詩詞恰到好處,絲毫沒有違和感。第二段展現歷史與個人的關係,提出“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但愛國精神不變”的觀點。第三段引用名言,並指出愛國是“執念”,亦是“信仰”,雖然簡短,但起到了總結昇華的作用。全文結構嚴謹,文筆流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個小建議:如果有現代事例,在論述中進行古今結合就更棒了。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潤,非一流之歸也。——《東周列國志》

【素材運用】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潤,非一流之歸也。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家庭的默默耕耘,需要每一箇中國人的奮鬥不息。一個人的智慧可能是有限的,但絕非無用;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但絕不卑微。無論是清潔工、郵遞員,還是決策者、外交官,如果能做到愛國如愛家,都是推動祖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魏源

【素材運用】

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有識之士紛紛學習西方,以為來自強大國家的器物和制度能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無論是洋務派開廠建軍,還是維新派託古改制,都無法挽救清王朝的頹勢。及至辛亥革命,雖然徹底推翻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但終究沒能救民於水火。在“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生死攸關之際,是中國共產黨立足於人民的幸福,開闢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衰落的華夏大地贏得了希望與生機。

正如魏源所言:“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腳踏實地和為人民服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愈發強大的根基。

張富清:默默無聞的“戰鬥英雄”


革命精神在張富清這裡,是戰場上的保家衛國、拼死搏鬥、從不畏懼;也是戰場之外的踏實肯幹、吃苦耐勞、為民造福。

2012年4月,88歲高齡的張富清經醫生診斷,必須高位截肢。面對要失去一條腿的事實,他依舊樂觀、積極配合治療,還在傷口癒合後,就開始慢慢練習走路。“我要發揚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願意做。”以頑強意志戰勝一切困難,這是他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張富清也確實做到了,經過一年左右的鍛鍊,他已經能借助助行器,上樓下樓、買菜做飯,實現了生活自理。

在進行白內障手術,選擇人工晶體時,他選擇的是便宜的,“我都休息了,不能為國家做什麼事了,節約一點是一點。”家中放的降壓藥,他不讓家人碰,“我的藥費是公家報銷的,只能我個人用,家裡人不能享受,不能佔國家的便宜。”他視名利為身外之物,卻將一隻國家慰問的搪瓷缸,隨身攜帶、視若珍寶,“這是全國人民慰問的缸子,是全國人民對我的愛戴,我要一直留著……”他的家國情懷,更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展現。

辛棄疾:拳拳赤子心,濃濃愛國情

身處金國的淪陷區,辛棄疾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在金國謀得不錯的官位,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但辛棄疾忘不了自己是宋人,忘不了大宋的河山,忘不了淪陷區人們的苦難和血淚,“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旦時機成熟,辛棄疾就當機立斷地回到了南宋。

回到南宋之後,他經常向皇帝和宰相上書,希望能夠為抗金復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芹十論》《九議》《議練民兵守淮疏》……這一篇篇奏章裡,湧動的是他那為國家而沸騰的熱血,流露的是他對國家的憂與愛。

辛棄疾還曾在《論盜賊劄子》裡表達自己的忠誠之言:

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為,殺身不顧。

“事有可為,殺身不顧”這八字擲地有聲。拳拳愛國之熱情,殺身救國之深意,千古之下,令人熱淚盈眶。

辛棄疾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國”二字,還在自己的詞作中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思想。比如說,那一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當他凝視著鬱孤臺下清澈的江水,他想到的不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美麗景色,也不是“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的婉轉情思。

他想到的是北方淪陷區人們流下的屈辱和痛苦的眼淚。生活在金國統治下的人們,無比渴望南宋可以擊敗金國,渴望朝廷能夠回到原來的都城汴京,如此人們方可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

在長時間的翹首以待和努力忍耐下,淪陷區的人們曾經流下多少的血與淚,在淪陷區出生的辛棄疾是曾經看在眼裡、如今痛在心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