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公元1187年9月的最後一天,一位戎裝男子來到耶路撒冷城外穆斯林大軍的大營。

在主帥薩拉丁的帳篷內,雙方唇槍舌劍數回合後,這位名叫巴利安的男子雖無可奈何但又如釋重負地回到城內。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巴利安向薩拉丁獻出耶路撒冷 15世紀法國人手繪

兩天後,10月2日,這座被十字軍控制八十八年之久的歷史名城,落入了撒拉遜人手中。

聖城耶路撒冷的陷落,偶然中也有必然,本文將介紹這場千年以來備受世人矚目的王牌對決,比較古拉姆騎兵和歐洲騎士雙方的實力,分析為何十字軍在中東遭遇耶路撒冷陷落這樣的重大挫折。

世紀之戰

中東這塊血與蜜之地,是東西方交鋒的前沿。

從古典時代希波戰爭到當代美伊爭端,大大小小的紛爭持續了千年。

而媒體在報道目前西方國家與穆斯林國家的衝突時,最喜歡用的詞還是“

聖戰”。可以說,十字軍東征中的騎士和馬穆魯克,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對死對頭的武備情況。

後世對“聖戰”的印象,很大程度受到中世紀後期以及近代宗教畫中“穿著全身甲的騎士”形象的影響。由於考古水平,當時的畫師往往把當代或者一兩百年前的武備“穿越”到幾個世紀前的騎士身上。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薩拉丁怒斬攝政雷納德(圖中人物的甲冑都是錯的)

比如上面的15世紀法國手抄本插圖種,不僅混淆了東西甲冑的地域差異,甲冑形制方面也出現了時代錯亂。

實際上,十字軍騎士的主要護具是用相互連接的小環製作的鍊甲,再加上一件畫著十字架或者家紋的罩袍。

武器方面,他們並沒有廣泛使用被現代人視為騎士標誌的一手半長劍,而是使用更短小的單手武裝劍。此外,弓弩類的武器在十字軍中也很常見。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鎖甲,鱗甲和札甲是當時的防具

鎖子甲在遭受重擊後容易形變,衝擊力給人二次傷害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一手(把)半的長劍在當時還不是主流

而薩拉丁領導的穆斯林大軍,也與眾多人想象的“西方人用劍東方人用刀”不同。

穆斯林在用彎刀的同時也會用直刃長劍以及斧頭、戰錘這些雙方都有應用的近戰武器,只是各有各的裝飾風格。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由於地域廣闊,阿拉伯軍隊的裝備較多樣化

而分辨敵我的一個方式是穿著,小鐵片製作的札甲在穆斯林陣營裝備的規模比十字軍大。但兩者性能差別不大,鍊甲覆蓋面廣更貼身但遇重擊容易形變,札甲有防禦盲點但更容易做成剛性的胸甲結構。

但從披甲率看,十字軍的防護更勝一籌。連大頭兵都擁有織物製作的軟甲——“如此堅硬,以致我們的弓箭在上面連個印記也留不下來”。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札甲在被撞擊後往往小鐵片會偏轉、下陷甚至脫落

為配合護甲,十字軍的風箏形盾比穆斯林使用的小盾牌要大,厚實的盾可輕鬆遮住整個身體並彌補鎖甲因柔軟而抗衝擊不佳的短處;而穆斯林善於騎射,因而更青睞便攜的盾牌。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上:阿拉伯軍隊的盾牌;下:十字軍盾牌 圖源電影《天國王朝》

防具上的差異反映了雙方戰術上的側重點不同。

十字軍的作戰有點像二戰時期的步坦協同戰術——讓重甲單位配合步兵作戰。

“敵人按照戰鬥序列機動;他們的步兵在我們與其騎兵之間行進,就像一道平行的堅固的城牆。每一名徒步士兵都穿著厚厚的氈袍”。

十字軍的步兵與下馬騎士排成陣,用堅如磐石的戰列逼退突厥式的騎射手。

步弓手較之騎射手,有更合適的輸出平臺——因為穩穩當當的站著射箭比跨坐在顛簸的馬背上射箭當然要精準有力得多,且弩也更適合由步兵操作。

舉著大盾的士兵掩護著射手完成射程超過突厥弓的十字弩的裝填,最後由重裝騎士完成對輕裝騎兵的收割。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現代歷史重演,手持風箏大盾的士兵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圍攻安條克城的過程中,博希蒙德在河流和湖泊之間的間隙地間率領重裝騎士衝鋒,在狹小地形中,把無法發揮機動性的突厥騎射手被打得潰不成軍。

第二次,十字軍在一面靠山一面靠河的優勢地形下逼迫騎射手與其正面交鋒,騎射手卷入硬碰硬的對射中時,被射的節節敗退。

在突厥騎射手潰逃後,營地裡的徒步人員便遭到了騎士帶來的滅頂之災。

接近12世紀末,十字軍將“兩支部隊之間進行有效的支援,徒步弓箭手保護騎士,而徒步弓箭手則受到騎士長矛的保護”這句話作為重要原則。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被稱為gambeson的軟甲,多由羊毛或亞麻布製成可作為鎖子甲的內襯亦可單獨穿戴

訓練有素的步兵用鋪天蓋地般的箭雨清洗對方陣地,亦可在騎射手的騷擾下“不動如山”;而身經百戰的騎士則可以如定海神針般穩住陣腳;在對方出現破綻時“侵略如火”。

即使是薩拉丁的秘書伊馬德丁·伊斯法哈尼也對十字軍的防具精良,紀律嚴密表示肯定。

“十字軍步兵列陣於騎兵前方,好似銅牆鐵壁,人人都披掛鎖子甲和軟甲,以至於我們的弓箭經常失去效果——我曾親眼看見有士兵身中10箭依然若無其事的行軍。”


薩拉丁的“軍備競賽”

為了對抗悍勇的十字軍,薩拉丁也強化了麾下武士的裝備。

薩拉丁知道傳統的輕騎兵在面對重甲騎兵時往往表現得很難堪。騎兵對古代部隊的重要性就像飛機坦克對現代軍隊一般。

許多國家慣常的做法是把徵召來的泥腿子長年累月的訓練成騎兵,或是將遊牧民作為騎兵使用,而這些做法往往會導致潰敗。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人數處於劣勢的十字軍衝向敵陣 圖源 電影《天國王朝》

因為,真正的騎兵需要天賦和紀律性,平民老百姓沒和馬打過交道,徵召兵與馬磨合太費事,如果把馬比作戰鬥機的話,這個飛行員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另外,要保持臨危不亂的紀律性,遊牧民在戰地的表現還是太業餘。培養心理素質方面,一百天的漁獵生活也抵不過一小時戰鬥帶來的震撼。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十字軍VS阿拉伯軍隊

相信玩過《騎馬與砍殺》這款遊戲的朋友一定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陌生——募虜。

這個遊戲中的重要技能被薩拉丁玩的爐火純青。

由身強體壯的奴隸和久經沙場的戰俘組成騎兵部隊,這些人的基礎已經打好了,薩拉丁只要負責錦上添花即可。

給他們比十字軍甲冑毫不遜色的重甲,他們不僅能與十字軍重騎肉搏,同時繼承了突厥騎射傳統,也能通過散射的箭矢騷擾對方。

薩拉丁同時發揮了制度優越性,與西方自備武裝的騎士不同,這些騎兵的裝備是由國家配發的。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近距離內射擊十字軍的馬穆魯克騎兵

薩拉丁的朝廷不遺餘力的提供製式裝備,少部分人採用札甲,其餘人向十字軍看齊,使用鎖子甲加織物外套。而這些被稱作“古拉姆”的騎兵,就是後來著名的馬穆魯克騎兵的雛形。

但古拉姆騎兵畢竟還是弓騎兵,只有部分人裝備馬鎧長矛參與衝擊。夾槍衝鋒在古人眼裡是最有殺傷力的戰法之一。

拜占庭公主安娜·科穆寧形容:“法蘭克人能把巴比倫城牆衝個窟窿”

薩拉丁也取長補短,培養了專職近戰的庫爾德騎兵,防禦力往往是冒死衝鋒的信心所在,於是這些騎兵從西方同行那邊借鑑了風箏長盾。

甚至連排兵佈陣的位置也或多或少的模仿了十字軍,即放於後方,當騎射手詐退時,突然殺出給對手來個回馬槍。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組織嚴密的十字軍

雖然騎兵和十字軍不相上下,雖然在攻城戰中,工程步兵有較好表現,但野戰步兵的短板薩拉丁一直沒補上。

除了剛被接受的弩,野戰步兵的裝備仍然和阿拉伯帝國的前輩相差無幾。薩拉丁的步兵無法像西方步兵那樣,在騎兵戰馬損失殆盡的時候獨當一面。

在阿蘇夫戰役中,穆斯林的眾多步兵是作為遊擊射手使用標槍和弓箭與騎射手們一起襲擾對手,重甲步兵則處於缺席的狀態。

制勝法寶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武備戰術各有千秋,決定騎士失敗命運的,另有他因。

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打仗,戰爭的天平往往傾向於具備“地利人和”優勢的防守方。

十字軍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卻顯得十分冒進。在廣袤的陌生領地上,他們卻莽撞地東奔西突,犯下種種失誤。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鮑德溫四世率領十字軍向耶路撒冷進軍 圖源 電影《天國王朝》

穆斯林知道十字軍是東拼西湊的武裝,領袖在內部各打各的小算盤,於是穆斯林採取堅壁清野的政策。

這一招充分利用了沙漠荒無人煙的特色,還能利用熟悉地形的主場優勢打游擊。

騎士在戰略上的重大錯誤是不重視補給。如果是在歐洲本土打仗,可能走個把小時就遇上小村莊,隨手就搶走農民的給養,就算是在野外,騎士老爺們也怡然自得地打打野味權當是郊遊。

但中東景象則截然不同,這裡前不著村後不挨店,就那麼幾處水源地村莊還早就被破壞了,為數不多的可供露宿的地點往往就是游擊隊設下的陷阱。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電影《天國王朝》中薩拉丁的形象

除了古拉姆和庫爾德騎兵,薩拉丁還有很多阿拉伯預備役輕騎兵。

這些突厥騎兵雖然在正面作戰作用不突出,然而機動性更強,可以承擔伏擊運輸隊的作用。十字軍在行進過程中,經常遭到這些如蒼蠅一般無處不在趕走了又飛回來的輕騎兵的騷擾。

尋常天氣裹著走一整天的路都會出一身汗,在沙漠地帶就更難熬了,為防來無影去無蹤的射手的騷擾,不得不時時刻刻把棉甲捂在身上。

但戰馬不可能都掛上馬鎧,游擊隊人員殺傷雖然不多,但在騷亂中,大型牲畜及輜重會受到損失,士氣一落千丈。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圍繞真十字架做最後抵抗的十字軍

而耶路撒冷的陷落在開打之前就已經註定。

在城防戰打響之時,城內有作戰經驗的騎士除了巴利安外只剩兩人;而大批生力軍在此前的野戰中就已被消滅。

那場在哈丁之角打響的野戰是十字軍東征史上最拙劣的一著棋:平庸的耶路撒冷王居伊率領部隊在四十多攝氏度的巴勒斯坦進行死亡急行軍,途中不時遭到敵軍騷擾。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哈丁戰役圖

薩拉丁則伏兵山上,控制太巴列湖水源。當十字軍走入圈套時,穆斯林以逸待勞將他們牢牢圍困在山谷中,進退不得。熱浪下,失去飲水的士兵屍橫遍野。

晚上,薩拉丁來了個釜底抽薪,對山谷放起了火,頓時濃煙滾滾,薩拉丁大旗一揮,基督徒潰不成軍,“真十字架”被搶奪,耶路撒冷國王居伊和攝政雷納德兩人被俘虜時已是渴幾乎站不起來了

末日孤城

自古亂世出英雄,正當戰局對基督徒空前不利時,巴利安力挽狂瀾。這位領主成了城防指揮。

而要想有談判的籌碼,就必須殺殺薩拉丁的銳氣。

耶路撒冷成了英雄的城市,巴利安把這座幾乎沒了正規軍人的城池裡的市民組織起來,共抗外敵。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電影《天國王朝》中的巴利安

為了補充兵員,絕望的巴利安不僅給超過十六歲的貴族子弟統統給予騎士之位,還把富商議員等閒雜人等都賦予了騎士身份。

醫院騎士團捐出了所有的積蓄,大主教甚至把聖墓教堂屋頂的銀子剝下來作為軍費。

公元1187年9月20日,薩拉丁的軍隊從耶路撒冷的西北方發起猛攻,但守城的雜牌部隊卻表現得異常英勇,薩拉丁不得不另尋他法。

9月25日,在用重甲弓箭手和投石機壓制十字軍後,薩拉丁的大軍按照庫爾德炮灰-阿拉伯城市民兵-古拉姆下馬戰士的次序出擊。

而為數不多的基督徒在信仰的鼓勵下甚至還從一側城門衝出,與穆斯林做殊死搏鬥。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領導士兵的巴利安

薩拉丁在進攻前研究了耶路撒冷的歷史,專門選擇1099年十字軍破城的地點進行定點爆破。投石機和工兵將耶路撒冷城砸開了一道三十米的缺口。

儘管頭上有碎石,鉛水滾滾而落,前方有做最後一搏的基督徒奮力阻擋,叫嚷“真主至大”的狂熱穆斯林還是佔據了缺口。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同樣狂熱的穆斯林軍隊

心知守城無望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展開了數次會晤。許多人認為穆斯林是小白兔,十字軍是偏執狂。然而在異教衝突上,雙方都談不上清白無辜。

薩拉丁在和談中表現極為強硬,基督徒派出使團與薩拉丁交涉,但談判並不像電影《天國王朝》裡展現的那般充滿了包容。

基督徒表示情願獻出大筆金錢並投降來保全性命,而薩拉丁卻揚言要用殺戮和奴役對付城市裡的法蘭克人。

在多次和談無果的情況下,這位左翼眼中的博愛之君說道:

“穆斯林唯一的願望就是看到你們永遠和墮落為伍。明天我們會用武力把你們變成奴隸,給你們帶來囚禁和死亡。

巴利安也撕破臉威脅他會將城內所有穆斯林的聖物毀壞掉並屠殺異教徒。薩拉丁的將領們只得作罷,接受投降。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在繳納了鉅額贖金後,大部分法蘭克人得以離開耶路撒冷

薩拉丁要求每個法蘭克男人10個第納爾,女人5個第納爾,小孩2個第納爾贖身,巴利安自費三萬第納爾給城內最貧苦的人贖了身,其餘的人就只能自費了。

儘管如此,還有七千男性和八千女性淪為奴隸。薩拉丁專門在城內安排官吏負責收取贖金併發放通行證,同時還不忘給少數貴婦和老人優惠以沽名釣譽,道貌岸然地割了一把韭菜。

客觀看待耶路撒冷城的易手,城內的法蘭克人沒有遭到滅頂之災更多的是在於其英勇抵抗而非穆斯林的仁慈。

怎樣看待十字軍東征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在十字軍東征中,守衛耶路撒冷的失敗反映了基督世界政治格局的硬傷。

在這場戰爭中,基督徒陣營分為兩派,一方是本土派,以託隆的漢弗雷、伊貝林家族、西頓的傑爾加德等為代表。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耶路撒冷宗主教為鮑德溫四世塗油加冕

法國插畫家讓·科隆布(Jean Colombe,1430-1493)繪製

他們是在生於聖地長於聖地的貴族,知道在戰術上無法征服異教徒,從國策上講,並沒有足夠的利益驅使他們宣戰,與其和平共贏才符合國家利益。

而另一派,姑且稱之為憤青派,認為現實要向理想低頭。

這一派以沙蒂永的雷納德、居伊等為代表。

這些人主要是受狂熱宗教情緒和對東方刻板印象的影響來到聖地,希望通過軍功“贏得生前死後名”,而十字軍冒進的軍事戰略也多半出自於他們之手。

這兩種人的對立也反映了十字軍東征這枚硬幣的兩面。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阿拉伯人伊德里西1154年繪製的世界地圖,這是當時最先進的世界地圖之一

他撰寫的鉅著《雲遊者的娛樂》,又名《羅吉爾之書》

在300年內歐洲人曾把此書作為地理學的權威著作

一方面,軍事征服帶來了死亡與破壞;另一方面,這場運動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承。

歐洲軍隊征服的同時,其學者和傳教士也與穆斯林的哲學家和神學家進行交流,雙方商人藉此也從事貿易活動。

基督徒開始瞭解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伊斯蘭教科學、阿拉伯數字、洗浴文化和一系列新作物。

伊斯蘭教徒承認法蘭克人具備不拘小節,崇尚武勇。宗教寬容精神也在此萌芽,伊本-朱巴伊爾在他的作品中說:“在基督徒的統治下,這裡的神性得到了延續,真主保佑這裡仍是穆斯林可以祈禱的地方”。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一起下棋的阿拉伯人和歐洲人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新西蘭針對穆斯林的槍擊案,槍手的武器上寫滿了帶有聖戰宗教狂熱的文字

從結果來看,兩大陣營的相遇還是以你死我活的對抗佔主流。

在趕走歐洲人後,中東地區並沒有得到和平,古往今來仍是戰火紛飛之地。

對十字軍東征的歷史,立場先行的評斷也很多,西方左派和伊斯蘭狂熱信徒往往會將十字軍看做惡魔而把薩拉丁吹捧宗教平等的聖人,而某些極右分子則片面理解其內涵,以仇視甚至屠殺異教徒為榮。

而在薩拉丁攻佔耶路撒冷92年前,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蒙城召開宗教會議。

十字軍東征:守不住的耶路撒冷,理不清的宗教紛爭


烏爾班二世(1042年—1099年7月29日)

羅馬教皇(1088—1099年在位),中世紀四大拉丁神父之一

他對前來聽他演說的各國騎士發出號召:“任何人專為虔誠而不為虛榮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懺悔。”確定了參加東征者完全免罪。

教皇的號召拉開了為期200多年的“十字軍東征”。1291年十字軍喪失了其在東方的最後據點阿克,十字軍東征最終以失敗告終。

本文對於整個十字軍歷史來說只佔很小的一小部分,並不能讓你對這場漫長的宗教戰爭有完整的印象。

當這場裹挾了貴族、騎士、平民各個階層的虔誠信徒,披上十字,舉起寶劍,踏上這條東征不歸路之時,

他們不顧生死到底是出於對財富的渴望、對權力的覬覦、還是對信仰的狂熱?

這場發生在將近一千年前的亞歐大陸間的對決,背後真正的主導者是誰?他們又有著哪些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