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問題的提出是不是多餘?

2020年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官網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從這個文件中,可以看出,國家衛健委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已經組織專家不斷地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並及時跟進修訂,這才有了共七版診療方案。

國家層面的診療方案肯定最權威,甚至是帶有一定強制性必須執行的標準。方案中分別就病原學特點、 流行病學特點、病理改變(包括肺臟、脾臟、肺門淋巴結和骨髓、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以及其他器官)、臨床特點(包括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鑑別診斷、 病例的發現與報告、治療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規定,具有良好的指導價值和可操作性。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截圖

那麼,我為什麼還要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成為全民的關注焦點,各種看法和觀點不斷湧現,也就可能出現混淆和誤讀。如果對國家方案和標準的理解和認識沒有達到一致理解,對疫情防控的總體合力形成也會有影響。

新冠肺炎的診斷與排除標準如何掌握?

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方案》很權威,也很詳細,但對於大眾來說理解和記憶都有難度。因此,我想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和層面談點看法,希望引起更多的關注,達成更多的理解。

新冠肺炎與新冠肺炎疫情,我覺得至少有兩個概念。對於肺炎的確診,應以胸部CT為準,而確診這個肺炎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以及體內是否帶有新冠病毒(不一定有肺炎)則應以測到體內有新冠病毒核酸為準。這裡包括有以下幾種情況:

1.CT發現肺部炎症病灶,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可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2.CT檢查沒有發現肺炎,但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則可確診為病毒攜帶者;3.

CT發現肺部炎症病灶,但病毒檢測為陰性(需要多次複查,至少兩次且間隔24小時以上),則考慮為其他肺炎(在疫情期間應先考慮為疑似病例)而排除診斷;4.CT檢查和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當然是排除診斷。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新冠病毒肺炎CT表現

如何理解這個診斷標準及其處理原則?

對於一般疾病來說,診斷與鑑別常常只與患病個體有關,但對於傳染性疾病(特別是象新冠病毒肺炎此類的烈性傳染病)來說,診斷與鑑別直接與大規模的群體相關,掌握好診斷標準和處理程序就顯得非常重要。

上述第一、二種情況,體內存在新冠病毒,即可成為傳染源,也就是說無論其有無肺炎,均存在傳染性,必須隔離!再根據是否發病及病情輕重進行相適應的治療或觀察。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確診新冠病毒肺炎需要有病原學證據

上述第三、四種情況,體內沒有新冠病毒,即與本次疫情傳播無關。在排除診斷後,即分別按普通肺炎患者或健康者,進行相關治療處置。當然,在疫情期間,有疫區接觸史的,由於存在“潛伏期”可能,必須有一定的隔離期限,以免漏診。

診斷篩查標準與隔離防控有什麼關係?

任何防控措施都需要掌握一個平衡點,過嚴過鬆都有害,這不難理解。比如,如今國外疫情如此兇險,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全部封城、堵路、關閉社區、封鎖國界肯定對預防傳染最有利,但也會導致社會癱瘓、市民哀嚎、各人自生自滅!而不注意適當的隔離,仍放任聚集活動,人們雖然自由了,但疫情的持續進展也就可以肯定會發生,最終的結局也是悲慘的。

所以,掌握一定的標準,遵循一定的規範,才能作出最有利的科學決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我們應該瞭解,雖然在疫情期間,但並非所有的肺炎都是由新冠病毒引起(還有其他病毒或細菌等病原),而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卻並非全部都會引起肺炎。分清不同情況而分別處置,才是科學的態度。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分類處置,科學有序

對於這次疫情來說,確認有傳染可能的,肯定要嚴格隔離,防止傳播;而對於沒有傳染危險的,就應該及時解除隔離,迴歸生產生活,保障社會有持續的動力和資源來應對疫情,並儘快迴歸正常生活秩序。對每個人都採取最嚴厲的標準去確診和排除,是做不到的,也不必要。因此,首先劃分傳染風險區域是合理的,即沒有傳染源接觸可能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正常生產生活,而有重大接觸風險的來源者適當隔離,限制其活動範圍,進行必要的篩查,總體社會成本可控,又杜絕了大量擴張的風險,即以局部的損失預防了大規模損失,是正當的,應予理解並堅決執行。

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多大?

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了。首先是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其次是對生活秩序的影響,然後是對社會運行和經濟發展的衝擊。

疫情初期,我國首當其衝,“震中”是湖北武漢,當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病倒,甚至失去生命,有誰能夠做到不動容?幾個月相對封閉隔離,人們的生活交往受到限制,工作生計受到衝擊,疫情如此持續,國計民生損失重大。好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在確診8萬多例後,我國控制了疫情,社會秩序正在逐漸恢復。然而,國外疫情持續蔓延且呈快速發展趨勢,輸入風險加大,我國業已艱難取得的成果有被摧毀的風險。目前,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蔓延,人類社會陷入“苦鬥”並不是誇大之語。最終結局如何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預見,病例百萬計,死亡數萬人難以避免,許多國家的經濟將陷入衰退,而部分國家是否因此而等同於滅國則仍未可知。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中國、海外新增病例對比

病毒和疫情沒有國境概念,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都要以“感同身受”的態度團結應對,坐視、圍觀、奚落、指責的心態對疫情的控制不利,最終會反噬到自己,一些西方國家目前正在自食其果。對西方政客的出爾反爾和無端指責,我們必須反制和反擊,但對疫情控制有利的措施,我們也必須堅決執行,該出手幫助的也需要出手,不能再步其後塵,造成疫情反覆遷延。

如何理解合理防控與加快恢復社會正常運轉?

人類社會必須儘快恢復正常運轉,這是共識,但千萬不能顧此失彼。因為,如果為了恢復正常運轉而貿然放開防控,則疫情擴張的後果將會初衷和目標更難實現。但在完全沒有人員流動的局部區域,以及行蹤可追溯且無傳染源接觸可能的人群中持續最高標準的防控措施,也勢必造成大量浪費,並對生產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相關政府和職能部門應該準確把握形勢,評估當地疫情走向及其影響因素,適時調整措施,有擔當,有作為,不能完全跟著主客觀條件不一樣的其他區域行動,而成為懶惰且不願擔責的典型。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戴上口罩復工了!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以累及肺部為主要特徵,發病後也以發熱為首發和常見症狀,故設立必要的檢測點進行“非接觸式”測溫是簡單且易實現的初步篩選,關鍵在於認真執行,一視同仁,不能放任不配合者打亂秩序,撕開漏洞。對於隱瞞疫區疫情接觸史造成他人感染或增加防控成本的行為必須堅決打擊,讓其付出代價,以儆效尤。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配合測體溫是每個人的義務

一旦發現發熱者,就進入了進一步的篩查階段,即排除或診斷是否存在肺炎。在這一階段,胸部CT平掃是目前最佳的檢查手段,因為它又快又敏感,有利於快速響應,而靠胸部平片來發現肺炎病灶會遺漏許多早期或輕症肺炎,核酸檢測有假陰性可能,至少兩次檢測陰性才相對可靠,結果的獲得遠較CT為慢。

嚴格限制從疫區的人員流動非常必要,杜絕流動性漏洞考驗高層決策力,也考驗基層執行力。從邊境入手嚴格防控,肯定是值得推薦並必須嚴格實施的辦法,畢竟進出口岸的只是少數人,在他們與大量人群接觸之前設立“緩衝”,既保護大多數,也在保護這部分少數,大家都應該理解,不能將其視為歧視。更不能容許個別人以暴力、權勢或金錢來衝擊這個防控措施。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確診、篩查、排除及防控措施?值得思索與探討

嚴厲打擊危害疫情防控的暴力行為

總之,嚴格防控與加快社會運轉需要科學決策和嚴格執行,才能找到最佳平衡點並實現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