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疫期遇"大考",藥師幫平臺如何聚合多方力量?

醫藥流通疫期遇

眼瞅著各行各業逐步復工,葉斌經營的藥店也漸漸迴歸正軌,疫情給他的生意帶來的影響已經幾乎不可見,“目前主要是採購商有些藥品價格上漲,零售價格卻無法上調售賣,另外較少數品規還比較難進”。

為了支持藥店的復工復產,半個多月前,聚焦服務這些終端的醫藥電商B2B平臺藥師幫,發起了一場“抗疫專場”活動,活動累計上架2199種藥品,涵蓋高血壓用藥酒石酸美託洛爾片、降血脂用藥阿託伐他汀鈣片等多種慢性病用藥,共有超過1040家品牌藥企加入。

在此次疫情中,醫藥電商平臺流量暴漲,“網訂”模式備受青睞,“藥品交易的線上化已基本成型,這次疫情,讓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切實體感。”藥師幫創始人、CEO張步鎮說道。

近年來,隨著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逐漸彰顯,B2B服務成為下一個“金礦”。 酒類B2B“1919”、鏈接上游布料商和下游服裝生產企業的“百布”、石油B2B“找油網”等平臺均相繼完成新一輪融資。

作為一家專注於B2B的互聯網醫藥流通平臺,張步鎮指出,藥師幫的平臺基因,最大的優勢是集合多方力量,從藥店等終端用戶的需求、訂單、體驗為起點,通過平臺、技術手段,實現參與交易的上下游資質數字化、交易藥品的信息數字化、交易票據信息數字化等,從而實現交易全流程的數字化互聯網化。

“這些數據聯通藥企、醫藥批發商、物流快遞企業、藥店等多方,信息數據的高效流動、共享,各方形成協同,幫助各個環節實現高效決策、高效響應、高效服務。這次疫情,讓藥師幫推動行業數字化、互聯網化的願景更近一步。”張步鎮具體說道。

疫情下的藥品供給戰

在整個醫藥產業中,零售藥店是與居民、社區、村落聯繫最緊密的場所,堪稱醫療衛生系統裡的毛細血管。然而,一場疫情的突如其來,讓這散佈在城市、鄉鎮的毛細血管網絡,陷入幾近癱瘓狀態。

“門店直接位於小區門口,人流量大,但在疫情嚴重期間,比較缺少防護用具,口罩、護目鏡都是稀缺物品,當時我們還擔心沒有口罩,藥店無法營業。”在福建寧德市蕉城區經營藥店的葉斌回憶道。

除了開業問題,採購上的問題也不小。“每天都有好多人來問口罩酒精,需求量非常大,但這些都是稀缺物品”,葉斌抱怨道,“還有一些熱銷的抗病毒類藥品、慢性藥品也存在較大缺口。”

大批醫藥批發企業休假,外加疫情帶來的防護物資、抗病毒藥物需求急劇增長,讓藥店的正常經營難以為繼。

此刻,互聯網+醫藥的價值開始彰顯,“藥師幫通過數據和技術連接上下游,上游通過雲商通系統與兩三千家供應商的ERP實時對接,通過這個系統實現平臺產品庫存、規格、批號、效期等數字化,保障藥品溯源及信息全鏈路透明化,這一系統的持續建設,也讓藥師幫成為實時庫存、實時價格,產品極大豐富的超級賣場,也因此在疫情突發時,保障了突發的需求得以匹配和供應。”張步鎮指出。

隨著疫情的持續,藥師幫也繼續跟蹤平臺藥品的需求數據,預測了未來7天及1個月可能出現供應緊缺的抗疫品種,以及需要保障的供應量,團隊緊急啟動與相關藥企的溝通,聯動各區域中心的藥品批發企業,最終保證了疫情期重要抗疫藥品的零缺貨。

基於此,葉斌的藥店最終沒有陷入缺貨、關店的狀態,2月10日,20天前他在藥師幫樂語旗艦店購買的口罩終於發貨了,“而且還是按照原來的價格,我們有了更多的防護用品維持營業,從當前需求來看,高血壓等慢病藥品需求量大,感冒類用藥量比平時少了很多”。

疫情期間,藥師幫緊急復工,並向平臺上藥品批發企業發出倡議,透過互聯網的數據變化,與重點企業溝通、談判,累計處理訂單158萬筆,為15.6萬家藥店、診所完成藥品交付,交付藥品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倍。

藥師幫期望推動的醫藥流通行業的互聯網化,這次得到了很好的應證。

醫藥電商B2B進化史

實際上,對接供應商與採購終端的醫藥電商B2B,並非異軍突起,它的交易總量甚至遠超過醫藥電商B2C。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6年藥品流通行業統計分析報告》, 2016年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達612億元。其中,B2B(企業對企業)業務銷售額576億元,佔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94.2%;B2C(企業對顧客)業務銷售額36億元,僅佔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5.8%。

市場規模大而聲量小,醫藥電商B2B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發展情況?

藥品終端網創始人何思德曾表示,B2B醫藥電商從2005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出臺之後就引起了業內的討論和關注,但是在2013年之前,其實是很少有人涉足這個領域的,

從2013年到現在,B2B醫藥電商才真正進入成長期,迎來了高速發展。

在他看來,B2B醫藥電商開始發展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其一是“新醫改”持續推進,醫藥經營環境發生變化,迫使一些企業通過創新來迎接變革;其二是互聯網本身的發展,加上其他領域的電商有成熟的運營經驗之後,自然地移植到醫藥領域;其三是互聯網+醫療迎來創業熱潮,醫療和醫藥兩個方向協同發展。

政策及互聯網醫藥行業的發展給醫藥電商B2B發展帶來助力,與此同時,近年來,B2B所倚賴的“基礎設施”要素的完善也不容忽視。

過去10年,以順豐、“四通一達”、京東、菜鳥等為代表的物流企業,經過大量的投入和系統建設,建立了覆蓋全國、直達村落的強大物流系統。2014年,在政策鼓勵下藥品流通開始引入社會化物流企業,順豐、京東等先後進入藥品配送業務。

物流體系的完善大大降低醫藥電商的成本,另一方面,支付體系的完善則為藥品零售小B企業業務發展的重要支撐。

種種變化讓用戶在B2B平臺上集聚,在張步鎮看來,越來越多線上化交易場景的探索,對於整個行業非常有價值,線上化將很大程度上,提升行業整體效率、降低成本。

多維度賦能藥企

從行業來看,此前切入互聯網+醫藥流通這一賽道的玩家,如藥品終端網、我的醫藥網、未名企鵝等多數選擇將目標用戶定位為服務大商業、服務大連鎖。而藥師幫,選擇了與先行者不同的路徑,將目標用戶鎖定中小連鎖、單體藥店、診所、衛生站等終端。

這是一個典型的長尾市場,用戶分散、規模很大,因為分散,如何高效觸及和維護這個長尾市場,一直是行業的難題。截至目前,藥師幫已經覆蓋全國20多個省及直轄市、200多個城市,以及27萬餘家採購終端。

目前,小B用戶規模仍在持續增長。 根據國家藥監局《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全國零售藥店總數從2018年的45.4萬家淨增3.5萬家,至48.9萬家,其中單體藥店數量由去年的22.5萬家上升到23.4萬家。而95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村衛生室有63萬個,診所22.8萬個。

有行業人士向億歐大健康指出,醫藥電商B2B的核心競爭力,其中之一就在於能覆蓋的終端分銷能力,平臺要儘可能多去鏈接藥店。此外,鏈接上游工業藥企的能力和數量、以及品種覆蓋的全面性也是影響其競爭力的關鍵點。

實際上,隨著“4+7帶量採購”、“兩票制”等醫藥政策的頒佈實施,小B們所代表的下沉市場也逐漸成為了藥企們亟需開拓的新市場領域。

華森製藥去年3月發佈2018年報時表示,未來產品銷售將從聚焦公立醫院,逐步拓展至民營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零售連鎖藥房以及電商平臺等;無緣鹽酸右美託咪定注射液4+7試點的恩華藥業,也曾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將加深基層醫療市場的覆蓋。

去年,經過5年多終端用戶與供應鏈“鏈接”,藥師幫平臺也開始引入藥品供應鏈中最上游的藥企入場,繼拜耳、東阿之後,濟川、以嶺、東陽光、華潤江中、恩威、斯利安、康奇力、國藥致君等品牌藥企均與其達成合作。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葉斌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