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成為“老大”!

前不久撤縣建市的長垣,又迎來好消息:今年前三季度,長垣市經濟總量已躍居全市15縣(市)、區第一位,實現成功超越,坐上“頭把交椅”。這在長垣歷史上尚屬首次

長垣成為“老大”!

產業強,城市興。圖為長垣駝人健康科技產業園。11月1日,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長垣市以地區生產總值306.42億元位居全市縣域第一位,同比增長 8.5%,分別高於第二名12.76億元和5.2個百分點。同時,長垣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9億元、增速25.1%,均居全市縣域首位,收入規模是封丘縣、原陽縣、衛輝市、衛濱區的總和。儘管今年剛剛過去10個月,所公佈數據也僅為前三季度數據,但從“三季度定全年”的統計一般規律來看,這一格局極有可能延至全年,經濟總量第二名的縣(市)、區,想要反超的可能性並不大。從1978年到2018年,輝縣市經濟總量連年奪得全市冠軍。地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歷史上飽受黃河之害的長垣市,如何實現體量增加、體格健碩?“創新驅動是不二法門,環境優化也是生產力。”採訪中,長垣市不少企業家坦言。創新平臺聚集——長垣市擁有省級、國家級創新平臺67家,僅院士工作站就有7家,佔全市總數三成多。創 新型企業眾多——獲批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295家(項),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6家。營商環境較好——5 年來,財政投入科技創新獎勵資金超過2億元,引進1萬名各類人才。去年,全市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2家,長垣的河南衛華集團是其一。該企業不惜千金買寶刀,敢為人才定價格,引進外籍專家、院士,組成了600多人的研發團隊,攻關的防搖擺自動定位技術,在全球800家同行中 獨一份。與長垣市相比,一些縣(市)長期形成了偏粗、偏重的產業結構,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治理力度趨嚴、高 質量發展成為必然的當下,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自然較重,儘管也佈局了新產業,但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曾經發展基礎較差的原陽縣等地,也在加快發展、迎頭趕上。前三季度,該縣地區生 產總值增速躍居全市第4位,緊跟同是黃河灘區的平原示範區。長期關注河南發展的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認為,縣域經濟發展,產業是最大關鍵。向高質量發展 邁進,傳統產業過不了轉型升級、綠色環保這一關,邁不開培育新興產業的步伐,發展就無從談起,日子就 越過越難。長垣市無資源路徑依賴,靠民營經濟起家,一張創新發展的藍圖繪到底,自然會因勢崛起,發展 前景值得矚望。

小編身為地地道道的長垣人,深感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