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對傳統行業的唱衰和對互聯網企業的吹捧一向並肩而來,無形之中營造出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時代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的假象。

與此同時,意識到互聯網浪潮的傳統行業企業家們未嘗沒有進行過努力,卻往往一腔熱血用不到正確的地方,比如誤以為接入互聯網平臺便算是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或是請程序員團隊開發些APP,試圖把線下經營的內容移植到線上。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這句互聯網上傳播的名言用在這裡恰如其分,因為許多傳統行業確實不知道走錯了哪一步便落到了日落西山的境況。

沒有什麼,比輸都不知道輸在哪裡更令人憋屈了。

如果看失敗者的例子難以總結其經驗教訓,那不如來看看成功者的例子——是的,傳統行業不是不能與互聯網結合,有一些高瞻遠矚的企業家沒有被傳統行業的成功束縛住前進的步伐、遮擋住望向未來的目光,深刻認識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這其中就包括虎彩集團董事長陳成穩。

從業三十年,成功帶領麾下企業擁抱了互聯網進行華麗轉型的他,將心得體會都寫就成《轉型》一書,為我們揭秘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1 看懂“互聯網+”

不誇張地說,互聯網已經深深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然而對於製造業而言,互聯網帶來的衝擊令人措手不及,更不要說隨之發展而來的所謂“互聯網+”,更是讓許多傳統行業從業者一頭霧水。

所有人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浪潮,將裹挾著我們一同湧向未知的遠方。對於企業家,將要考慮的則是如何將其與自身的業務相結合,好不至於被甩下落在後面。

畢竟有諾基亞手機轉身不及轟然倒塌的前車之鑑,不能不讓人打起十二分的警惕。

在《轉型》一書中,陳成穩的態度自始至終很明確:擁抱互聯網,那是製造業的機遇而非威脅

陳成穩以他作為優秀企業家的敏銳嗅覺,察覺到了“互聯網+”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從實踐中他總結出“互聯網+”概念所依託的是移動互聯網和時下成為熱門話題的雲計算。

再進一步剖析“互聯網+”的本質,則可用大數據和物聯網兩個關鍵詞加以概括。

這一切思考指向的結果就是虎彩戰略:打造中國版的“智能工廠”。

夢想很大,在執行過程中卻慎之又慎,縱覽本書,這是陳成穩主要的辦事風格,即大膽暢想,謹慎實行

許多企業人誤以為互聯網+意味著拋棄舊有的一切,免得先進的戰略被“陳舊的”行業拖了後腿。顯然,陳成穩持相反觀點,“互聯網+”固然是他佈局的重點,但是核心依然離不開虎彩賴以發家的傳統行業——印刷。

在虎彩集團,用“互聯網+”的概念和技術來讓印刷這件事變得不那麼傳統,就是陳成穩做的。

《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虎彩集團董事長陳成穩

具體到工廠到底如何才算智能,他又指出要從產品、設備、生產、管理、服務五方面的智能化入手。

這五方面,單說服務一項,是消費者容易直觀感受到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智能AI在線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只要在對話框中輸入問題,程序會自動提取關鍵字,並推送可能的解決方案。

二十四小時待命的智能助手們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也為許多客戶解了燃眉之急。這種提高效率的方式,倘若充分應用於另外四個方面,可想而知會產生怎樣令人驚歎的效果。

這,就是陳成穩心目中的中國版智能工廠。

2 老行業挖掘新需求

虎彩集團的傳統業務是印刷,更準確說來是包裝印刷。這聽起來是已經了無新意的內容,再也翻不出新花樣。

然而,圍繞著印刷二字,陳成穩讓虎彩集團在互聯網業務上站穩了腳跟,具體分為個性影像印刷和出版物按需印刷兩大塊。

《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定製照片書

前者對於講究定製商品的客戶來說並不陌生,定製傢俱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定製汽車也早已不稀奇,至於定製服飾,更是司空見慣。

在這個越來越尊重個人選擇和價值觀的時代,如何更有“個性”而非泯然大眾是許多人的追求,這就是定製的本質。

迴歸到影像印刷,傳統觀念中許多人大概只有婚紗照稱得上定製,事實上也不過是在極其有限的模板裡進行選擇,很容易撞車。

而在虎彩這裡,個性影響印刷的可選擇空間範圍極為廣闊,“撞車”概率極低,真正做到了“個性化”。

虎彩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在於將傳統的印刷行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從而降低了定製個性化影像的成本。

顧客面對的不過是和網購別無二致的流程,上傳照片,下單,支付,隨後便可以在幾天內收到印刷精美的照片書。

這背後是產品、設備、生產、管理、服務五方面智能化的配合,為此,虎彩專門請惠普公司研發了相匹配的全新印刷設備,也間接讓惠普公司也深入到這一行業。

這就是先行的佼佼者所帶來的影響力。

出版物按需印刷則解決了傳統出版社行業的痛點問題,一箭雙鵰實現了零庫存和不斷貨兩個目標。

《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按需印刷書籍

按照傳統的出版方式,倘若對市場預估有所偏差,要麼會造成出版物積壓,要麼會變成供不應求,導致顧客購買失敗。

不管哪一種對出版社都絕非好事,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顧客有了對特定出版物的需求便印刷售賣。

事實上這種方式並非虎彩先創。在亞文化圈中,以個人志、商業志為名的書籍中大部分採取了這一思路,即先對潛在讀者進行預售,根據預售數量進行生產,讀者收貨後支付尾款。

虎彩集團的創新在於優化了整套流程,並像個性影像印刷一樣,利用方方面面的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定製書籍的印刷效率,最終帶來了全然不同的用戶體驗。

這一過程中虎彩集團直接接洽出版社,對紙質書籍進行數字化處理,保留數字副本,逐漸建立了豐富的數字書籍庫。

可想而知,虎彩這一按需印刷的業務對於出版社來說更為靈活,節約了大量的庫房,避免了印刷品的積壓,對於整體的利潤改善極為可觀。從讀者角度來看,絕版書等名詞很可能會成為過去時,不會發生買不到心儀書籍的情況了。

3 機遇中存在陷阱,謹慎中展望未來

誠然,虎彩集團擁抱互聯網的這一步可謂走得精彩,印證了董事長陳成穩的預測。然而,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能看到機遇,也能看到陷阱。

在《轉型》中,陳成穩特意提到一點:轉型不能忘本

《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如何結出豐碩的果實?

對於虎彩,印刷即是“本”。如陳成穩所言,虎彩結合互聯網的新業務也都緊緊圍繞著印刷展開。

個性影響印刷是挖掘出印刷行業的新需求,出版按需印刷則是利用更為智能的印刷技術為出版行業解決痛點問題。

兩項新業務都是在虎彩擅長的舊瓶裡裝了新酒,這正說明,傳統行業不必拋棄傳統才能轉型;恰恰相反,要緊緊守住傳統,想方設法利用到固有的優勢,才能實現老樹開新花的效果。

這,也是許多傳統行業的公司急於轉型而忽略的。

虎彩似乎已經足夠成功了,但是虎彩的野心,或者說陳成穩的野心不止於此。

確實,這家歷史數十年的行業標杆企業在包裝印刷這一行中已經有了傲視群雄的實力,然而它新近生長出的部分還尚且稚嫩,依然在小心翼翼的探索發展之中。

對於陳成穩來說,轉型無異於新的開始。已過花甲之年的他熱血未涼,依然朝著夢想闊步前進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