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10月26日下午,社交平臺到處都在轉發一條司法拍賣信息:朝陽法院將拍賣一條柴犬,起拍價500元。判決書顯示,柴犬“登登”已經在寄養服務中心待了1300多天,其間主人只接回去待過一週,寄養中心長期蒙受損失,才選擇拍賣,並希望為它找到一個新家。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隻在視頻裡呆萌的柴犬,這條瑣碎的司法拍賣還能被廣泛傳播出來。雖然“Doge”的表情包早就不流行了,但它背後的柴犬越來越火。不僅在社交媒體上扛起了巨大流量,還在某種特定語境下,被納入了“中產階級審美趣味”。與中華田園犬比起來,這種“日本田園犬”到底時髦在哪裡?


去年年底,一位養英短的朋友家中新添了一隻柴犬,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我的朋友圈裡幾乎一邊倒的貓狗比例。


作為代表中產階級拜物趣味的兩大圖騰,英短和柴犬有著涇渭分明的“曬法”。


僅以這位朋友為例,他家英短呈現在社交網絡上的畫風通常是靜態而神秘的,遺世獨立,若有所思,同時配上美好的濾鏡,性冷淡色調的家居背景,以及一句語焉不詳的牢騷。


而柴犬的出鏡方式則親民得多,圖片多半是在遛狗途中信手拍下的,取景隨意,畫風歡脫,發佈時的語氣還透著一股子坦蕩的快樂,偶爾,也會假裝不經意地抱怨小區裡的“阿姨”們把矜貴的柴犬錯認成了鄉間阿黃。


“這是秋田吧?”

“柴犬。”

"哦,柴犬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吧?”

“.....”


其實細究之下,這種尷尬的抱怨背後,是有小小的自得的——“柴犬的時髦,你們哪裡懂”。


事實上,柴犬的時髦,也不過是這兩三年間才開始被中國人,尤其是中國一批追求所謂“中產審美”的時髦人所理解的。僅從主流搜索網站的熱度來看,在 2014 年之前,“柴犬”的存在感十分微弱,直到 2015 年才突然爆紅,2016 年一舉超過了上一輩寵物界的身份象徵——藏獒。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國內到底有多少人在養柴犬?鑑於寵物市場混亂,“山寨柴犬”盛行,我們很難確認。但僅從日本保存會的註冊數據來看,這股熱潮所帶來的增幅是驚人的——2013 年,海外柴犬的註冊數量僅 73 只,到 2015 年,已大幅增加至 1,267 只,2016 年更是飆升三倍,達到 3,922 只。這個數目已經超過了當年日本國內的柴犬總數。


即使在日本,很長一段時間內,柴犬也不過是一種親民的本地純種狗,和我國的阿黃們地位相仿。在傳統的日本人看來,柴犬外表平凡,個性耿直,代表著一種樸素的平民精神;直到互聯網文化改變了這一切。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2006年,博客時代的潮水中,貓叔、俊介這類“初代動物網紅”誕生了。從此以後,在女性和年輕人活躍的社交媒體上,萌寵成為了最有保障的流量擔當。而看似平凡的柴犬在化身為 .jpg 和 .gif 後,它們身上某些微妙的特質被放大了——比如奇異的眉形,會微笑的嘴角,還有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神。


這種眼神最終造就了 Doge,2013 年全球最火爆的表情包,徹底將柴犬捧上了互聯網神獸的位置,與哈士奇不相上下。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數據來自微博指數


而與哈士奇單一的“二哈”設定相比,柴犬被網民開發出了更為豐富,也更有格調的符號特質。早在 Doge 走紅之前,能“用微笑治癒一切”的柴犬博主@marutaro 便已經在 Instagram 上聚攏了人氣,坐擁數百萬粉絲。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marutaro


時尚圈也發掘到了柴犬身上那種“不經意的時髦感”。要論影響力,紐約平面設計師 Yena Kim 家的柴犬 Bodhi 足以將 90% 的博主踩在腳下。兩三年前,這位“男裝犬模”便談攏了與 Coach、Todd Snyder、Salvatore Ferragamo 等多個大牌的合作,還出了一本穿搭指南。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輪番熱搜之下,柴犬就這麼火了,從平凡的日本小土狗火成了全球追捧的高價名犬,出現在中國互聯網上你能找到的任何一篇《中產階級裝逼指南》裡,奇貨可居。


但身價不菲的稀有名狗何其多,柯基、博美、薩摩耶在互聯網上的流量也未必遜色,可為什麼在當下,只有柴犬被貼上了“中產階級審美”的標籤?


在大眾的廣泛認(tu)知(cao)中,我國中產階級愛好京都的櫻花,奈良的鹿,想憑富士山私有。再考慮到他們對各種舶來文化一貫的熱捧,從東洋空運而來的小黃狗自然比中華田園犬要矜貴。


可是憑什麼同樣從東洋空運而來,比柴犬大了一號的秋田犬就被當成了“土豪的新寵”,與藏獒並立呢?這樣看來,柴犬的魅力也不只是“日式審美”,或是“舶來品崇拜”那麼簡單粗暴。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川端康成曾在短篇《禽獸》中寫到,“柴犬有些地方像個宿命論者,我很喜歡它。有時讓它坐在我的膝上,有時讓它蹲在角落裡,一呆就是半天,一動也不動。很多時候,他就這樣一直呆到客人起身告辭,連瞧也不瞧客人一眼。”


這是一個文人所觀察到的柴犬的魅力。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備受中產階級追捧的《Monocle》雜誌更是用封面直白地指導你:每個好品位的男人都應該擁有一件質地優良的羊絨衫,一雙體面的手工皮鞋,和一條身價五位數的柴犬。


這是一本引導生活美學的雜誌所勾畫出的柴犬的魅力。


而當一個收入尚可,居住空間足以養狗,且有富餘的時間每天遛狗的人牽著一頭柴犬,在小區裡閒逛時,聽到有人說“柴犬不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嗎”的一瞬間,他所感受到的則是“一般人不懂它的魅力”,以及劃分你我的“區別感”。


柴犬:流量擔當和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同樣來自《Monocle》,一個更直白的封面


按照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中的分析,中產階級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上考慮的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維持“區別”,從而顯示與旁人的不同;而維持“區別”的方式往往是通過對某種符號的選擇和消費來完成的。


一個想要成為“中產”的人要同時設法與底層和高層維持區別,正因如此,“土豪”們喜歡的大型犬,和“屌絲”氣質的中華田園犬都不會是他們的選擇。


而在這兩個極端中間,相比柯基、泰迪、薩摩耶們,柴犬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乍看起來,它一點也不特別。


這樣的特質將問出“柴犬不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嗎”的阿姨們擋在了門外,使得柴犬成為了一種有“欣賞門檻”的寵物,給了中產階級一種進一步維持“區別”的享受。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與其說柴犬代言了中產審美,不如說那些渴望成為中產的人在互聯網的解構下,認可了柴犬身上看似隨意的時髦和高級感。他們養的不是柴犬,而是一個名為“中產生活方式”的美好濾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