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石油爭端與我們的經濟

如今距離武漢出現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目前歐美報告的確診和死亡病例超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每天報告的病例比中國疫情流行高峰時還要多,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美國疫情也持續擴散,確診病例幾乎遍佈全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疫情。

最近另外一件推動人們神經的事情就是石油爭端。3月6日,“歐佩克+”未能在部長級會議上就進一步減產達成一致,此前歐佩克建議再減產150萬桶/天。3月7日,沙特發動油價戰爭,大幅調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市場的原油價格,還對外宣稱將沙特提高日產至1230萬桶。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宣稱有能力將日產量提高50萬桶/日,使該國的原油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聲稱能夠在今後6年-10年內承擔25-30美元/桶的低油價。通常認為:俄羅斯與歐佩克未能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全球疫情蔓延對石油需求可能的影響是造成此次油價暴跌的主要原因。也有專家認為過去幾年頁岩油等從供應端,新能源車等從需求端對傳統原油產業的衝擊。美國WTI原油本週暴跌23%,報31.73美元/桶,最低觸及27.3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本週重挫25%,報33.85美元/桶,最低觸及31.02美元/桶。

疫情在全球的傳播,已經明顯打壓了世界經濟,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主的世界發達國家影響更甚,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3月4日發表文章表示,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19年的2.9%,此前IMF在1月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3%。IMF進一步強調冠狀病毒的全球傳播是一場在世界範圍內蔓延的人類災難。對經濟前景和相關下行風險方面產生了很大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突然上升可能使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都面臨風險。

與疫情在全球爆發和石油爭端相伴的是資本市場恐慌情緒不斷升溫,投資者瘋狂出逃市場,全球資本市場幾乎崩盤。12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352點,跌幅達10%,這是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以來的最大跌幅。巴西、加拿大、泰國、韓國股市等11個國家股市12日發生“熔斷”。據東方財富網統計顯示,截至3月12日全球已有31個股票市場跌幅超20%,正式進入“技術性熊市”,一向有避險稱謂的黃金也連續5個交易日大幅收跌,周K線收長陰線,收報1529.81美元/盎司,本週跌145美元。連見多識廣的巴菲特也說自己活了89年也沒有見過這種情況。雖然星期五隨著美國宣佈特朗普總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疫情,釋放流動性,穩定投資者信心,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均在尾市暴力拉昇,走出強勁反彈行情,但投資者的恐慌和對未來經濟走向的擔憂顯然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失。

在一片風聲鶴唳風雨飄渺中我們最為關心的自然是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具有韌性,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自成一體的獨立的工業體系是法寶,中國服務業相對不發達應該是機會,中國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短板是我們從供給側著手發力的最好抓手,中國估值相對便宜資本市場可望保持穩定,社會治理的進一步改善和對高新技術的重視是關鍵,中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相對積極的財政政策,都會有利於我們穩住經濟的基本面,也可以對穩住就業提供支撐,相對穩定的國內疫情相比較於不那麼穩定的國外疫情、石油爭端和資本市場動盪,我們有理由不悲觀。

當然這一次疫情過後,我們需要反思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提升治理體系治理機制的科學性,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各司其職、權責分明的框架下做好社會治理,在政府、企事業單位、媒體、非政府組織,志願者之間合理分工,使社會機體更健康,社會治理更有效,使民眾聲音能夠發出,社會訴求得到回應。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協調性,

1、更加關注激活內部消費市場。激活國內消費市場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思考這麼些年為什麼難以激活消費市場,消費市場增長得不夠快。普通勞動者包括農村居民、產業工人、農村進城務工者、大學畢業生、廣大私企勞動者、國有企業基層員工和廣泛存在著的非正式工作者比如臨時工外派工,甚至包括公安機關的輔警,機關事業學校醫院等非在編工,他們在工作人口中佔有不低的比例,但收入較低,難以支撐起改善型消費。即使收入較好的一部分人,可能被高房價拖累。說中國經濟是藍海,首先是中國14億的消費者在收入提高後有能力進行改善型消費,使中國市場成為全球的第一大消費市場,為全球產品爭相角逐。

2、更加關注新的發展動力培育。通常我們稱新基建包括5G基建及應用、光伏電網及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歸類。這些對於中國經濟的長久發展非常重要。這一次疫情提醒我們還要著力公共衛生預防與醫療體系建設,另外隨著我們國家人口的快速老齡化,要加強養老體系建設,要有序開放醫療和養老市場,發揮民營和社會資本積極性,加強短板建設,補充相關服務供給不足,是我們從供給側著手發力的最好手段

3、更加關注公共衛生健康體系建設。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設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醫療、應急響應救治,醫護人才培養、藥品疫苗研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有效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管理水平,審示是否需要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當然更重要的是要體系裡的各個環節能切實發揮作用,不能在關鍵時候各悼各的鏈子。醫護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嚴重不足,已經明顯影響到廣大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和平年代,醫院醫護和相關的預防應急是真正的戰場和戰士,要加大投入,提高其在社會資源佔用上的比例,未雨綢繆才能臨危不亂。

4 、更加關注相對健全的農業工業科技體系建設。中國有世界上最健全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在當今逆全球化的思潮下,顯得比較可貴。相對健全的產業體系成為了世界比較難以割捨分工鏈條,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完全不可以替代。隨著中國工業化的推進,尤其是隨著土地、交通、通訊、能源、人力成本等資源要素成本的提升,部分產業往越南等低成本國的轉移也是一種存在的現象,我們要通過改革土地供應方式,打破高速公路壟斷收費、打破能源壟斷供應等途徑,從供給方面降低生產要素成本,保持產業競爭力,使一些即使不那麼高端產業能留在中國。我們國家人口眾多,製造業對居民就業民生改善人民富裕都非常重要。

5、更加關注重視技能性教育重視職業教育。這一次疫情讓我們看到真正關鍵的時候依靠的是廣大有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醫學藥學傳染學專業技能人士。我們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更多的是依靠科學進步,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要大力發展現代集約化農業,發展機械化工能源等基礎工業,也要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生物醫學產業,發展環保循環經濟產業,因此我們應該更多的培養數學人才、物理學人才、化學生物人才。雖然我們每年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每年教育的投入很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普遍存在著基礎教育應試化,高等教育虛浮化,教育管理行政化,科學研究脫離實際,技能教育嚴重不足,學生畢業普通沒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華為任正非說如果不重視教育,實際上我們會重返貧窮的,基礎科學要從農村的基礎教育抓起,為國家在新的創新領域去搏擊,

3月已經來到,春天的花已經開放,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的資本市場在全球大震盪中也相對平穩。石油價格如果能在較低的價格上趨穩應該對我國經濟利大於弊。國家應對經濟下滑和中小企業困境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思過去,興利除弊,主動改革主動開放,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有許多潛力可挖,我們在補短板的同時就能促進經濟增長,就能促進社會進步,就能改善民生,明天也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