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提出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欽廉府


我也答一下:本來我是準備答一下的,寫了幾篇,都扔了。最後,還是覺得楊威同學在14年寫的一篇文章極好,在這裡轉載,侵刪。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獨存”,不是“獨留”,而是“獨尊”。

僅這一點,就很有意思。

事實上,董仲舒是否真的提出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值得探討。

在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中,他提出的是“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而在《漢書-董仲舒傳》中,班固評價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漢書-武帝紀》中,班固使用的詞語則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至於名揚天下的《史記》,則壓根沒提過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是一個很難解釋的問題。

好吧,因為與題目關係不大,我們暫且不去管它。我們需要著重搞清楚的是,漢武帝是不是真的搞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答案為,是的,但也不完全是。

獨尊儒術,確實有,但罷黜百家,顯然談不上。

一個統一的大帝國,需要自上而下都能行得通的國家意識形態。這一點,秦始皇一統中國時便意識到了。但是,在統一思想這條路上,嬴政卻走錯了方向。秦朝統治階段,國家大力推崇法家,又搞出了一幕焚書坑儒(其實坑的多是術士)的鬧劇,極大刺激了士人的心。秦朝統一思想的過程,是強硬的,殘酷的,甚至是暴虐的。

於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到了漢武帝時期,秦朝這一套,便不能再搞。由此,也便有了董仲舒的“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承蒙了古代先哲們的努力,古中國的歷朝歷代,都不必拿宗教作為國家的統一思想。在統治者眼裡,法家是統治手段,儒家用於承平盛世,道家則慣於在喪亂之後拿來休養生息。幾套政治思維,有張有合,互補短缺,一向被後來的統治者雜用。古中國幾乎不需要任何外來思想,便能四平八穩的治理國家。

宗教沒能主導政治,是古中國在國家意識形態方面的先進性。

我們不能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的學術和思想禁錮,便否定其帶來的正面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看漢武帝是怎麼“罷黜百家”的,又是如何“獨尊儒術”的。

前面已經說過,漢武帝是談不上罷黜百家的。在他的統治時期,帝國的主要打擊對象為:“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者。

在這五種打擊對象裡,申不害、商鞅、韓非,均是法家;蘇秦、張儀,則是縱橫家。

為什麼宣揚此類思想的人會成為出頭的椽子,被首先討伐?

因為,法家是非常明確的統治思想,這柄武器,只能握在統治者手中,卻決不能散落在民間;而縱橫家,興風作浪,搖鼓唇舌,是帝國禍亂的始作俑者。

在漢武帝眼中,一切有可能威脅到帝國統治的不安定因素,都需要掐死在搖籃裡。

由此可見,所謂“罷黜百家”,其實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漢朝的統治階段,道家思學並沒有被禁止,法家思想則被漢武帝拿來大用特用。既然道家、法家、墨家幾個重要思想並沒有銷聲匿跡,那麼,又何談“罷黜”?

至於“獨尊儒術”,當然有其道理。

儒家是維護君主制度的。當然,法家也維護,但辦法卻不怎麼光明正大。法家的手段,為勢(絕對權威)、術(陰謀詭計)、法(嚴刑峻法)。將法家擺上檯面的秦帝國,歷二世而亡。

而儒家則要有人情味的多。儒家的道為王道,政為仁政,製為禮制,治為德治。這樣的統治辦法和意識形態,人民容易滿足,士人也能接受。將儒學抬上國家政治層面之後,三綱五常也就產生了,帝國的核心價值觀便由此確立。

“獨尊儒術”的方法,便是壟斷仕途。

首先,辭退研習諸子百家的博士,在皇帝的顧問團裡,只保留五經博士;然後,動用國家力量,為博士招募弟子;最後,設立太學,公開考核儒家子弟。

這是一套非常見效的政策。研習儒學的子弟有著根深蒂固的“忠君愛國”思想,由他們來做帝國的官員,不僅兢兢業業,而且危險最小。從此,帝國與儒生達成了協議。我將官職交給你,而你,則保證不會動用學識和資源來針對我。

儒家也確實做到了。在後來的時光裡,士人參與的造反,屈指可數。赤眉、黃巾、白蓮教、太平天國,都不是靠儒家思想,才將起義者凝聚在一起的。

至於漢武帝本人,哼,他才不是什麼儒家呢!

他迷信巫術,修煉黃老之術,重用酷吏,這些行為都與儒家相去甚遠。漢武帝真正推崇的,仍然是法家。在他的統治時期,僅僅因為嚴刑峻法而死掉的內閣高級官員,便有九位之多。被逼自殺者更是不計其數。他對內閣的控制,對經濟的壟斷,對豪強的打擊,無一不在顯現他的法家思維。

但是,這仍然不妨礙漢武帝擺出一副“仁義道德”的儒家嘴臉。

為什麼?

因為儒家得人心,因為儒家比法家更美。

如何看待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僅談我的看法。

漢王朝並沒有因獨尊儒術而罷黜百家,此為偽命題,不贅。漢武帝的政治,既有儒家的德治,也有墨家的人治,更有法家的刑治。儘管政策上大力宣傳和扶持了儒家,但政治上卻雜糅混合了諸多學派。而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更方便的搞中央集權。

無疑,漢武帝成功了。

而他的獨尊儒術,也開啟了一個繼往開來的歷史新局面。未來的中國,因此盛世輝煌,也因此頑固不化。

但是,把髒水全潑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上,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而這,又是一道宏大的命題了。

19.05.16上午摘錄


笨笨伯伯


以訛傳訛。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但是,與漢武帝同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孝武帝本記》中,卻沒有任何文字描述。

據說,董仲舒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若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建議,必然很信任董仲舒。

然而卻相反,《史記儒林列傳》,漢武帝對董仲舒極不信任。董仲舒寫了本書《災異之記》,時遼東高廟火災,主偃父將其書奏之漢武帝,漢武帝認為有刺譏,召諸生示其書。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是自己老師的書,以為下愚。漢武帝下董仲舒吏,當死。後赦之。從此董仲舒不敢復言災異。


有話少說


被儒家的儒生們將儒教神話成了儒術,用所謂的 “半部論語治天下” 的謬論,騙取歷代無能帝王們的信任,使得那些無能帝王,為維護自己的家天下,將儒術奉為圭臬,大搞愚民政策。

致使儒術成為了與外夷的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齊名的教派。

使得這些教派,嚴重阻礙著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進程。

原因就是儒生們把持著歷史的編撰權,隨意歪曲事實,編寫歷史。

對他們有利的,大書特書。有損他們的活不編進史書,或者一筆帶過。

比如說,秦始皇的功績,要比漢武帝劉徹大的多。卻因焚書坑儒,也只坑了他們一家,被儒生們咒罵幾千年。

而漢武帝坑的卻是百家,還被他們評功擺好,歌功頌德。

是否有失公允呢?


不需要理由3644374


為中華文化世代傳承打好了思想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