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煙粉蝨屬同翅目,粉蝨科,小粉蝨屬。煙粉蝨體型微小,煙粉蝨是棉花、蔬菜和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廣泛分佈於全球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90多個國家和地區,適應性強,通過取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傳播病毒會引起植物生理異常。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發生,會帶來嚴重的損失

。基於此,主要介紹了煙粉蝨的為害及綜合防治措施。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1 煙粉蝨的為害方式

1.1 取食汁液

煙粉蝨若蟲、成蟲均刺吸植物韌皮部汁液。由於其繁殖力強、發育速度快,在較短的時間內種群即可達到很高密度,吸取大量汁液,導致植株營養不良,受害葉片褪綠,萎蔫甚至枯死。同時,若蟲和成蟲還分泌蜜露,汙染植物器官和果實,還可誘發煤汙病,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1.2 傳播植物病毒

煙粉蝨是許多病毒病的重要傳毒介體,傳毒種類多達400餘種,尤以傳播雙生病毒組的病毒最甚,在葫蘆科、豆科、大戟科、錦葵科和茄科作物上最易傳播,導致感病後植株矮化、黃化、褪綠、卷葉和斑駁等,有的葉片會變小、皺縮,邊緣捲曲或縮成球狀等。待煙粉蝨爆發後不久,它所傳播的病毒病就會隨之大發作。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1.3 引起植物生理異常

煙粉蝨的若蟲取食可導致多種植物生理異常現象。番茄嚴重受害後,果實表現出不規則地成熟,主要症狀有表皮顏色淡化或有條紋,有時表皮顏色正常,但內部組織白化、硬化等。另一種典型症狀是葫蘆科植物受害後,葉片上表皮脫離,與下面的細胞之間產生夾層,空氣反光,產生銀葉現象,導致植株變白,產品質量下降。還有萵苣葉片黃化、莖杆分枝、青椒有條紋斑、甘藍莖杆白化以及許多植物新葉萎黃等,但成蟲的取食往往不會導致這些生理異常現象。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2 煙粉蝨的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

2.1 形態特徵

煙粉蝨的生活史包括有卵、若蟲、偽蛹和成蟲4個蟲期。卵橢圓形,長約0.2mm,有光澤,頂部尖,端部有卵柄,通過產卵器插入葉表裂縫中,初產時白色或淡黃綠色,後逐漸加深,孵化前變為深褐色。卵不規則散產於葉背,若蟲4個齡期,橢圓形,淡綠至淺黃色,扁平,體周圍有蠟質短毛。1齡時可以爬行,2齡後足和觸角退化,固定在葉片原位,直至成蟲羽化;偽蛹橢圓形,扁平,蛹殼黃色或橙黃色,邊緣薄。成蟲體黃色,翅白色無斑點,背有白色蠟粉。雌蟲尾部尖形,雄蟲尾部呈鉗狀,絕大多數在光期羽化。煙粉蝨一般可存活10~24d,產卵量66~300粒。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2.2 生物學特性

煙粉蝨成蟲營產雄孤雌生殖,通常情況下,正常交配的雌蟲產下雄性和雌性子代,而未交配或未成功交配受精的雌蟲產下的子代均為雄性。

煙粉蝨作為1個複合種,其寄主範圍十分廣泛,已超過500種。在這些寄主植物中,煙粉蝨較偏好的包括茄科、菊科、錦葵科、豆科以及大戟科等,已記錄的寄主植物中,最多的為豆科,達99種。煙粉蝨寄主範圍廣、個體微小、繁殖力強、體被蠟粉,對殺蟲劑的抗藥性發展迅速,這些特性導致煙粉蝨容易爆發,損失嚴重。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 煙粉蝨的預防與綜合防治措施

3.1 預防技術

3.1.1 植物檢疫

煙粉蝨有多種生物型,其中B型煙粉蝨近20年多年來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主要是通過觀賞植物傳播擴散的,因此,在煙粉蝨未發生地區,要實施嚴格的植物檢疫,杜絕其隨花木等植物傳出或傳入,加強疫情監測工作。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1.2 清潔作物殘枝敗葉,切斷蟲源

在農作物收穫後,煙粉蝨的卵、若蟲或成蟲會留在田間或溫室的殘枝敗葉中,不能隨意丟棄或堆積,應及時清理,集中燒燬或掩埋,切斷其在不同作物間的傳播,減少爆發概率。

3.1.3 清除雜草,降低蟲口基數

煙粉蝨可在多種寄主植物上繁殖,在收穫後、入冬前,往往會集中在溫室周邊、田邊、路邊或溝邊的雜草上,成為下一季作物的爆發蟲源,因此清除雜草可大大降低煙粉蝨種群基數,減少為害。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2 農業防治

農戶在生產中要合理佈局,避免煙粉蝨嗜好的寄主植物連片種植、調節作物的播種期,避開季節性的種群高峰期和擴散期。例如:春季敏感作物可以早播,提前收穫;溫室秋季作物可適當晚播,避開秋季高峰期;將煙粉蝨嗜好作物和非嗜好作物進行輪作或間作;利用抗蟲品種可以降低煙粉蝨的為害程度;適當增加灌溉頻率,使作物免受水分脅迫也可減少煙粉蝨的數量。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3 物理防治

煙粉蝨的物理防治主要應用防蟲網阻隔和黃板誘殺。在相對獨立的種植空間可以使用防蟲網,可以有效防治煙粉蝨傳播的番茄黃化卷葉病毒;在溫室內可設置黃板誘殺煙粉蝨成蟲,購得黃板後,塗上一層有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和的黏油可直接誘殺,也可以成為一種監測工具。方法是將其均勻懸掛在植株上方,底部與植株頂部相平或略高即可,一般7~10d重塗1次。夏季,在一些密閉較好的溫室內利用高溫悶殺粉蝨,煙粉蝨不耐35以上的高溫,若長時間暴露會因失水過多而逐漸死亡。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4 生物防治

煙粉蝨的天敵種類很多,其中已經研究報道過的寄生性天敵昆蟲有20多種,捕食性天敵種類有21種。通過天敵的大量繁殖和釋放防治溫室作物上的煙粉蝨已經取得很多成果。例如,麗蚜小蜂、小黑瓢蟲、草蛉和盲蝽等已經商業化生產使用,其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當屬麗蚜小蜂,結合使用少量的噻嗪酮,可以有效控制煙粉蝨、溫室白粉蝨的為害。相關研究表明,溫室中的煙粉蝨不需要使用任何殺蟲劑,完全可以通過釋放天敵進行有效控制。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推薦天敵使用方法:在保護地的黃瓜或番茄上,溫度要求在20~35℃,光照充足,夜間最低溫不低於15℃。作物定植後,即懸掛誘蟲黃板,發現成蟲後,調查煙粉蝨成蟲數量,平均每2株達到1頭時,即可進行第1次釋放;一般需釋放3~5次,每次間隔7~10d。第1次釋放數量可以控制在3頭/株,之後為5頭/株,原則上麗蚜小蜂的釋放量應為煙粉蝨的3倍左右,要均勻地將蜂卡分成小塊,置於植株上即可,最好是成蜂和蛹混合釋放。而大田作物上的煙粉蝨,其生物防治應立足於保護天敵,只要不被大量人為殺死,就能迅速繁殖起來,起到控制害蟲的作用。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3.5 藥劑防治

在大多農田生態系統中,由於人為干擾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在害蟲大爆發時,往往需要使用藥劑來壓低蟲口數量,而如何有效施用殺蟲劑顯得尤為重要。

煙粉蝨對傳統殺蟲劑產生抗藥性的報道較早,其抗藥性已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來說,常規殺蟲劑在成蟲期採用葉面施藥效果好,而菸鹼類殺蟲劑作用於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並且對哺乳動物毒性低,對非靶標昆蟲相對安全,目前應用廣泛的主要有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吡蟲啉通過土壤處理對煙粉蝨有最長的持效期,因此吡蟲啉最適於土壤施藥,在無作物土壤中吡蟲啉半衰期約為150d,但在有作物的情況下,半衰期大大縮短。啶蟲脒具有觸殺、胃毒作用以及較強的滲透力,對人、畜低毒,對傳粉昆蟲安全,葉面施藥效果比吡蟲啉好。噻蟲嗪有很強的葉片傳導活性和根部吸收性,可以採用葉面和土壤施藥,在番茄上能有效地阻止煙粉蝨傳毒。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噻嗪酮是昆蟲的生長調節劑,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溫室和大田的防治,由於其只在害蟲的特定生活階段使用才能有效控制煙粉蝨種群,所以把握防治時期很重要,在棉花上,一般每葉0.5~1頭大齡若蟲和每葉3~5頭成蟲時使用,常用於葉面噴霧。

瞭解煙粉蝨的為害,並學習它的防治措施,讓種植戶少走彎路!

實踐已經證明,煙粉蝨對殺蟲劑產生抗性的能力很強,即使是新殺蟲劑,也可以較快地產生抗藥性,在實際應用中應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殺蟲劑,避免各藥劑單劑多次使用。建議在作物的不同生長期和害蟲不同發育時期,結合多種措施綜合防治,以取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