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看視頻才能安靜下來吃,有什麼好辦法能改掉這個習慣?

閒來無事浪蕩江湖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自己吃飯的慾望會表現出來。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時機,讓孩子得到一個由內在願望驅使下的練習機會,因為它是孩子自身發出的要求。

“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吃飯呢?”如果孩子突然拒絕吃東西,固執地推開勺子、不肯張嘴、或乾脆伸出小手去搶父母手中的勺子時,在排除了健康問題以後,就應該檢查一下餵食的程序。孩子可能已經不再滿足於你喂他,他在告訴你:“我要開始自己吃飯了,我要自己拿勺子了!”因為言語障礙,他往往會用反抗的行動表示出來。

孩子的這種“自主性”表現往往是在6個月左右,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1歲。當孩子發出這個信號時,父母可以為孩子洗淨手,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帶好圍嘴,甚至在地上鋪好塑料布,為一片狼藉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一切就緒了,就拿給孩子一個柔軟的小嬰兒勺,配一個底部帶吸盤的小碗(否則孩子會隨時把碗打翻),在碗裡放一點點食物。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是既舀不著飯也不能準確地把勺放進嘴裡,而且會把食物弄得四處都是。你一定很清楚,孩子這樣吃不會吃進去多少東西,撒的肯定比吃進肚子裡的多得多。你可以再拿另一個碗來喂孩子,但你不可以就此放棄。

孩子6個月大,可以坐得穩了,就可以讓他在固定的安全的地方自己吃東西了。開始時可以把食物加工成條狀讓他抓著吃,然後可以給他勺子讓他學習把東西舀起來送進嘴裡。一個肚子餓了的孩子,自然會非常努力地用手或用工具把食物弄進嘴裡,而且他也一定會努力到自己吃飽了才停下,於是,餓了就吃,吃飽了才去玩,很自然就成為了孩子的習慣。而且,要想辦法把自己餵飽,顯然是任何人一輩子裡的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幫助孩子學會一個小小的生活技能能夠讓他一輩子受益,很划算呢!

孩子1歲左右就可以訓練他自己吃飯了。開始的時候父母要做的輔助工作很多,包括為孩子調整好餐椅、圍好圍嘴、正確的演示、幫助孩子的身體特別是手的動作、選擇好餐具和適合的食品等。如果自己拿小勺獨立吃飯,可以先盛半碗飯,教他用勺舀出半勺自己送到嘴裡,逐漸增加,使他儘可能少撒或不撒飯。

平時可以和孩子玩喂小玩偶吃東西的遊戲,讓他模仿父母餵食的舉動。雖然在開始時孩子的手腕控制能力很差,還不能靈活地使用勺子,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不光能喂娃娃,還能把勺子放進自己嘴裡;或許他還需要你幫助他把食物盛在勺子裡;或許他為了把勺子裡食物舔乾淨,有時還會不小心把勺子翻過來。

享受吃的快樂

經常可以看到: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不顧孩子的拒絕,填鴨式地喂。這樣的結果不僅會讓孩子對吃飯不感興趣,產生厭食,弄不好還會喂出營養過剩的肥胖兒。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能幹,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些孩子放在不同的食物面前,讓他們自由的選取,結果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們每次的選擇都不盡相同,而且,每個孩子的選擇都是近乎理想的健康飲食搭配。這就給了我們啟示:我們要更多地信任孩子,更多選擇的機會和權利是孩子吃出快樂的首先前提。

比如,在成人的眼裡,用手玩食物簡直是不能容忍的。殊不知,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從觸摸開始的。當孩子剛學吃飯時,用手幫忙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那就把他的小手洗乾淨,讓他直接用手吃:

6個月——手抓和牙咬

給孩子準備餅乾或烤麵包一類的乾糧,訓練手抓、牙咬的功能。

7-9個月——更多種類的手抓

提供的手抓食物種類更多了,除了方形烤餅、無鹽蘇打餅、鬆軟的玉米餅、麵餅等,還可以是一些煮熟的蔬菜條或蔬菜片、奶酪塊或去皮的軟水果塊等。

1歲前後——碾壓和搗碎

孩子更加行動自由,獨立自主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喜歡自己動手壓扁或搗碎一些柔軟的食物,比如香蕉、草莓等,這在他們看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們喜歡那些搗碎後能夠放到嘴裡的東西,就乾脆放手讓他嘗試。

2歲以後的寶寶基本上可以吃跟大人一樣的食物了,只是要在不影響美味的前提下儘量少油少鹽。這個時候的寶寶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因此,吃不吃和吃多少可以讓寶寶自己來決定,讓寶寶享受吃飯的樂趣。但是,什麼時候吃和吃什麼,要由家長來決定。

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們都知道良好進餐習慣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很重要,但如何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好的就餐習慣和規則呢?我們分成進餐前、進餐中和進餐後跟大家講講。

用餐前的準備:

* 飯前要洗手,這一點從小就要強化。雖然孩子還不會主動自己去洗手,但如果家長在孩子每次用餐前後都堅持給孩子洗手,並適時地告訴他,長期下來就會養成了這個習慣。

* 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準備食物的過程中來,無論是擺盤、簡單的洗菜還是發碗筷,這些小主人翁的行為會提高孩子對用餐的興趣。

* 多給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吃的東西,有時候多變變口味,吃起來都會更加帶勁兒。遇到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不用強迫,但是也不要永遠再也不給他吃這種食物了,可以不斷的變化花樣,讓孩子體會同一種食物的不同味道,這樣下一次,說不定他就會開始接受。

用餐中要注意:

* 寶寶自控力較低,注意力容易隨外界轉移。用餐時收起玩具、關掉電視,營造出一個無影響的用餐環境。最好能提前一點通知寶寶要吃飯了,不要在他們玩兒到興頭上時突然要求他們停下去吃飯。

* 一次不要盛太多飯,容易讓孩子產生抗拒感,最好讓孩子吃完再添,這樣既容易讓孩子產生成就感,也可以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權決定是否繼續吃。記住,多數寶寶能夠自己決定適合自己的食物量。

* 一定不要在寶寶玩耍時追著餵飯,這個時候寶寶用餐神器——兒童餐椅就派上用場了。餐椅不僅讓寶寶有個專屬的用餐位置,還能讓寶寶和大人一樣,享受平等用餐待遇,寶寶坐在兒童餐椅上和家人一起用餐,媽媽可以近距離的照顧寶寶的需要,寶寶也能從大人用餐中學習掌握更多的用餐習慣和進餐技能,寶寶慢慢養成了到用餐時間就知道坐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用餐,習慣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餐椅的使用越早越好,一旦孩子能坐著吃輔食了,就應該採用,這樣養成習慣了,孩子也不會反感。

* 在吃飯的時候不要不斷地責罵、催促孩子,要相信絕大多數孩子有自己管理自己胃口的能力。最好能事先和寶寶商量好一定的時間規範,超過了時間就不吃了,如果中途餓了,也不要再補充其他食物,讓自然後果來指導孩子調整自己的行為。

* 如果孩子對一種新的食物很謹慎,儘量鼓勵孩子至少嘗試一下,不要直接放棄。

用餐後及平時

* 餐後喝口白開水漱漱口,用餐巾紙或手帕擦擦嘴,餐後避免劇烈運動。

* 少吃零食,雖然對孩子來說少吃多餐是比較健康的,但是正餐以外的食物不要太多,否則會影響孩子食慾。注意,不要拿“不吃飯就不準吃零食”這樣的話來威脅孩子,這會讓孩子更加的嚮往吃零食、厭惡吃正餐。

* 平時有機會多跟孩子聊聊食物,比如蔬菜是怎麼長出來的,他們有什麼特點,肉是哪裡來的等等,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買菜,這樣孩子會對食物更加感興趣。

* 對那些食慾確實非常差,餓幾頓仍然吃得很少的孩子,如果身高體重增長明顯偏慢,應該去醫院諮詢醫生。


謙虛的番茄有點賢


  •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確是個超級超級頭疼的問題

下面我來描述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吧

首先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問題

我家兩個侄子,大侄子吃飯不需要擔心,小侄子基本上屬於一天都吃不了一碗飯的那種,我媽整天氣得不行。在這裡先講下,我大侄子7歲多,我小侄子5歲多,其實這樣的孩子已經算不小了,已經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的年齡了。

和我大伯父的那些孫子孫女比,我小侄子基本上就屬於吃飯界的青銅了。而我那些大伯父的孫子孫女,也是我侄子侄女哈,他們就是吃飯界的王者,小到剛剛一歲多的寶寶基本上自己都可以吃飯,而且吃的快,從不挑食。為什麼我這些侄子侄女可以讓大人這麼省心呢?和我伯父伯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我伯父伯母從來不追著孩子吃飯,從來不逼著孩子吃飯,也不會讓孩子去挑三揀四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他們從小就養成了習慣,大人做什麼菜就吃什麼,也不會和大人提要求,我今天要吃這個明天要吃那個。這個很重要,反過來,我媽一切都順著我這兩個侄子,大侄子吃飯還好,但是問題在於如果桌上沒有他喜歡吃的菜就不吃飯,或者說吃很少。這時候我媽就會逼著他吃,硬要他吃,不吃就會不斷的說(也不罵也不打的那種,因為她捨不得),而我大侄子又是從小養成了頂嘴的習慣,兩個就開始在那裡battlle,不相上下,兩個人在那裡氣得要死。說實話有的時候真的很看不下去,雖然已經21世紀了但是我覺得小孩子該教育還是要教育的。

再說說我的第二個侄子吃飯簡直了,至今為止我還沒有看過這樣吃飯的孩子。早餐不吃,午餐不吃,晚餐也可以不吃或者吃幾口飯的那種,並且其他零食也基本不吃,感覺像個神仙😟下半年上一年級的人了。能吃一碗整的飯基本上是靠我媽在他後面追著跑喂完的,而且中途還提各種要求。比如買玩具啊,玩手機啊之類的。我的天吶,這樣教育小孩我真的無奈了,那麼問題來了,肯定有人問我哥和嫂子呢?這就涉及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農村打工人員的真實寫照了,無數的農村80、90後初中畢業就去各大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去打工,孩子只能留下給爺爺奶奶帶。而我媽帶著把我們小時候丟在家裡給我爺爺奶奶帶的那份愧疚帶給了我侄子們,她希望自己能夠儘可能的滿足自己孫子,彌補年輕的時候的遺憾。

然後是個人性格使然

世界上就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而且侄子的性格又是極其的執拗,先天很重要,但是我覺的這個性格更多的時候後天的培養的吧。

最後就是社會發展

如今中國改革開放大家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家家桌上的飯菜都極其的豐盛,尤其是家裡有小孩子的家庭。更甚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很多家長認為女孩子終究嫁去給別人家,傳宗接代的只有男孩,所以對男孩子格外的好。

以及新舊觀念的衝撞,改革開放也帶了新的思想。年輕人容易接受新思想,而老年人依舊秉承著一些落後的老舊思想。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著差異,這樣會導致教育的效果反而更差。就拿吃飯的問題來說,奶奶覺得一定不能餓到孩子,孩子還小,等大了就不需要餵飯了,現在為了讓孩子長大自己辛苦點沒有關係;而媽媽覺得孩子餓一頓兩頓沒有關係,吃飯的習慣一定要養成。

以上就是我關於孩子吃飯問題的想法,不足之處還請留言補充,一起探討。(因為我寶寶剛剛出生,我希望我寶寶可以好好吃飯,好好長大🥰)


湯圓麻麻育兒


還是不夠餓。首先,飯前1個小時內不給吃零食和飲料。飯後一個小時帶出去溜,去哪?最好是公園或是遊樂場,只要沒有零食的地方都可以,帶上白開水。光溜還不行,還要陪玩,可以踢球,捉迷藏,再來一個騎兒童車或腳踏車比賽。總之你要讓孩子動起來別停下,最少一個小時的運動量,然後喂水,快到吃飯點回家吃飯,你看他(她)吃不吃。

其次孩子不吃飯主要是三種情況:①運動量不夠,腸胃蠕動不起來,不消化,所以不餓。②零食吃太多,腸胃負擔太重,造成消化不良,沒有食慾感。③日常生活習慣,比如家長有邊吃飯邊看手機或電視的情況,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如果家長有這種習慣要及時改正,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言傳身教。

最後我想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極為重要,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所以孩子的問題也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立場堅定,思想統一。不能過份溺愛,不然只會耽誤孩子成長,該嚴厲時必須嚴厲,如果好言相勸還是不能改掉壞習慣,大可以強制執行,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線,相信餓個一兩頓他(她)自然而然就不會在範了。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


豆豆ww


哈哈,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還蠻有發言權,因為我家現在就有一個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快三歲了,一歲半後跟著爺爺奶奶,這次疫情在家,我算是徹底把她要人喂的毛病給掰過來了,因為實在看不慣老人家的那種溺愛,所以,當你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如果有老人跟著一起住的,要跟他們打好招呼,在教育小孩事情上,老人不要插手,不要護著,看了心疼可以到外面去!否則不僅有家庭矛盾,小孩也還是掰扯不過來,你還不鬧好!對於這樣的小孩,要軟硬兼施,不能一直打,也不能一直罵,適當戴高帽子,如果還是不吃,要看手機,那就給她條件,可以看,但必須同時把飯吃好,吃不好,那就不要慣老孃心很,拿走手機,吃完再看,有那麼幾次,吃飯就哭,好,你可以哭,你可以不吃,零食那是肯定沒有的,手機也沒得看,如果你哭好了,劉乖乖坐下來吃飯,就這樣軟磨硬泡,現在自己會吃飯了,她奶奶也輕鬆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贛F妹子遇上鄂S男


首先明確,小孩子除了睡覺,總是動來動去安靜不下來,是極為正常的表現。充分理解了這一點,在孩子教育的各種過程中,請拿出十足的耐心引導。

再次,我非常反對為了孩子能安靜吃飯,就把平板手機或是電視給孩子,很多孩子所謂的平板癮手機癮電視癮,不就是家長這樣自己培養起來的嗎!

然後,我建議,創造完全的吃飯環境:關閉電視平板手機等物品,一家人坐到飯桌前,孩子也坐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給孩子傳達吃飯時候就是吃飯的理念。如果孩子已經滿一歲,然讓他嘗試自己吃,不管方法,不論數量。

總之,耐心的,多引導幾天,慢慢的習慣就會養成。

我家孩子從能自己吃飯開始,就沒再被餵過飯。從來沒在吃飯的時候看過電視或手機平板。

希望我家的經驗能幫助到你。



家有二公主


現在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多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子轉,生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恨不得事事都替孩子完成。幫著餵飯穿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吃飯,不會自己吃飯,每頓飯都要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喂。

有的時候好不容易哄著孩子坐到了餐桌前,卻也是不肯好好吃飯,動動這而看看那兒的。為此很多爸爸媽媽都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卻依舊沒有教會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從一生下來的時候,就會吃飯,一開始是喝母乳,等到能坐在椅子上的時候,就會用好奇的眼神來看著父母吃飯,慢慢的,寶寶會學著去拿碗筷來玩。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慢慢的給孩子喂輔食了,等寶寶再大一點,可以餵給寶寶一些米湯之類的。

當寶寶開始嘗試著用手去抓碗或者是抓著食物的時候,就代表孩子已經開始被食物吸引了。所以會在每次吃飯時,條件反射的想要坐在座位上,這個時候,家長們就可以給小寶寶預留一個位置了,當孩子習慣之後,就明白坐在這裡的時候,就要開始吃飯了。

吃飯的時候不要讓寶寶邊玩邊吃,不要開電視或者給寶寶玩具,要讓寶寶專心吃飯。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多吃點飯,會在吃飯時打開電視,播放孩子喜歡的動畫片,讓他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

當你打開電視機時,孩子的注意力都在電視上,往往這樣子吃飯時都會匆匆忙忙,不會去品味食物的味道。即使飯菜再好吃,孩子也不會有什麼表現。

孩子吃飯的時候,需要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裡面,讓他們能夠細細的品味食物的美味,同時還能和家長溝通交流。

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不要怕孩子弄亂弄髒而阻止孩子自己動手。隨著寶貝越來越大,對於新鮮食物的興趣也會越來越大,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中,媽媽們餵飯時,孩子會想要自己抓住勺子,有時還會嘗試著自己動手抓飯。

這些動作已經表明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吃飯了,爸爸媽媽們應該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即使飯菜撒了也不要阻止,畢竟學習是需要一定過程的。這些動作能夠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提高感官的靈敏,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放開手,鼓勵孩子自己來。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總覺得孩子吃飯吃的太少了,但這種擔心大多數是不必要的。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已經知道什麼是飢飽,但因為家長過於擔心,總是想讓孩子再吃幾口,即使孩子已經不想再吃了,還在強迫性的喂著。孩子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積食。孩子受罪,大人心疼,時間一久,慢慢會導致孩子出現厭食情況。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吃飯的時候應該調動孩子對於食物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孩子吃飽後不要再強迫孩子吃飯了。


孕期育兒小貼士


我是梨小米,一位愛美食的老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教育孩子需要學習很多的方法技巧,一味打罵和阻止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孩子愛看視頻下飯,不如試試積極暗示法,能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壞習慣,也能減少親子矛盾!

[比心]反思暗示

讓孩子每天養成寫日記或者給好友親人寫信的習慣,不會寫字的小朋友可以用繪畫的形式或者家長代勞,記錄每天做的事情,養成了那些好習慣,那些事情做對了,哪件事情做錯了,再訂個小目標,長此以往,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自我認識了不足,改正缺點,避免抗拒!

[比心]環境暗示

良好的環境能帶給人積極的作用,兒童的成長環境可以佈置溫暖的色調,在孩子的房間佈置圖書角,益智類玩具等等,讓孩子感興趣的玩具讀物,讓孩子多動手而不是多動眼👀,也可以把看視頻變成聽音頻,喜馬拉雅等平臺也有適合幼兒的音頻頻道,或者可以聽聽我主頁的音頻故事,這也是一種轉變的方法。

[比心]遊戲暗示

可以和孩子玩“找優點”的遊戲來改變看視頻吃飯的現狀,每天互相表揚,互相肯定,讓孩子逐步改變,形成固化的行為模式,比如:家長可以說,寶寶今天真棒,看視頻只看10分鐘就不看了,比哥哥姐姐厲害,明天我們繼續加油好嗎?你真是一個說到做到的孩子!明天繼續遊戲,表揚孩子只看8分鐘視頻,這樣,讓孩子自己慢慢改掉壞的習慣。

[比心]故事暗示

可以通過繪本故事,通過簡單的圖畫內容讓孩子明白看視頻的壞處,懂得其中的道理,也可以讓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其體驗,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方法。

[比心]榜樣暗示

可以通過一些“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優秀榜樣,在孩子心中樹立好的榜樣,通過榜樣暗示,讓孩子從內心積極轉變!比如:小明今天在家裡看了2本圖書,幫奶奶打掃衛生,還自己吃飯,吃得又快又幹淨,不用大人喂,還不看視頻哦⊙∀⊙!小朋友都有爭相表現自己的心理,都想自己被表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正看視頻吃飯的習慣!

綜上所述,積極的暗示能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不過方法雖好,需要因人而異,教育孩子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育方法,不要只是單一使用一種方法,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以達到最好的結果!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梨小米


你好,你的問題我也是挺感同身受的,我家小孩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你本來說想快一點吧,把手機給他看,但是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每次到了吃飯就會要手機,不給他就不吃,後來知道麻煩了,所以我選擇了快刀斬亂麻,我是這樣做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我會在吃飯之前告訴他不能玩手機,如果今天不玩手機的話,就獎勵他一個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說是果凍要薯片啊,冰淇淋等,
第二,我們在這吃飯的時候,誰都不準玩手機。
第三,我們吃飯都是在比較高的餐桌上,這樣他就不容易下來,就不會上串下竄的了,自然吃飯就比較快了。
第四次,每次都會問她喜歡吃什麼,儘量煮他最喜歡吃的菜,儘量花點心思煮一些五顏六色的有吸引的飯菜。
第五,平常也會給孩子看一些,或者講一些關於吃飯的故事書,讓她自己在心裡有個意識
第六,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吃完飯的話,可以獎勵他看一下電視或者動畫片這樣他就更容易接受了
第七,當孩子還是不吃飯,那你就要狠下心來,不准她看電視,不准她吃零食,包括水果,不准他玩玩具,準能治她。
反正,你就得慢慢的去引導他,不能太溺愛他了啊,這都是需要有個過程,慢慢他就會改好了,所以寶媽,你要堅持哦,我是三寶,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看看我的視頻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f0e1aba10e242159758a8c8b6f342fd\

樂品三寶


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寫了3000字

原創文章,題目叫巜不給手機不吃飯,怎麼辦》


匠心沐育


餓一頓,實在不行餓兩頓,中間不給任何零食吃,簡單粗暴有效,我家寶寶就是這樣治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