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小椿芽”成助殘特色產業

成都青白江:“小椿芽”成助殘特色產業

成都青白江:“小椿芽”成助殘特色產業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韓清華 ■郭曉宇

3月25日,在成都青白江福洪鎮龍王村紅椿產業基地裡,基地負責人張國軍一掃多日的愁容,和村民有說有笑忙活著。他們掰下一顆顆紫色的椿芽,小心放進揹簍。基地2萬多株香椿的樹稍上,鮮嫩的椿芽閃動著紫絳的光澤,令人垂涎欲滴。

“之前因為疫情,椿芽找不到銷路,大夥還望著這筆收入啊,真焦人。”張國軍說,“現在好了,我們有超市接手。”

從他口中記者得知,“紅椿產業示範基地”是龍王村為了扶持本村殘疾人,於兩年前成立的專業合作社。

小眾產業大眾消費

2018年,張國軍將本村留守老人無力栽種的土地流轉出來,成立特色果蔬合作社,並讓村裡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參與勞動,掙一份報酬。這一舉措得到了龍王村村支“兩委”的大力支持。

可選什麼品種,當時也頗費神。村上建議選擇有特色、別人沒有種過的,而且不需要太繁重勞動力的項目。經過多方調查、瞭解,他們發現種椿芽是個不錯的選擇。

龍王村村委會主任肖鵬說:“椿芽雖是小眾蔬菜,卻是大眾消費,很多人喜歡吃,最主要的是其他地方還沒有大規模種植;而且椿樹也是很好的木材,即使以後不收椿芽了,木材也有經濟效益。”

一錘定音,龍王村殘疾人紅椿種植示範基地就這樣成立了。

產業落了地 還要扶上路

今年是基地椿芽收穫的第二年,雖然尚未到達豐產期,但每天也能收300斤左右。可受疫情影響,椿芽的銷路成了最大的難題。

“餐廳關門,物流停運,長勢喜人的椿芽賣不出去!”張國軍說,基地的老年人和殘疾人都望著這一季,這下如何是好?

一籌莫展之時,村委會解了燃眉之急。“不能只管種,要變成錢才是關鍵。”村委會主任肖鵬說。

當下,村委會動用各種關係打通銷售渠道,多方聯繫對接各大超市、餐廳酒店,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轉發銷售信息、開展線上網購等多種方式推銷。“目前,銷路已經打通了。”肖鵬高興地說。

據瞭解,基地今年的產量將達到3000多斤,暢通的銷售渠道,為合作社及當地殘疾人帶來了希望。

“下一步,我們還將大力支持合作社的發展,爭取將‘紅椿’打造成我們村的一張名片。”張國軍對這項特色產業充滿了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