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復工復產有了法律服務團

廣州復工復產有了法律服務團,今日,記者從廣州海珠區司法局獲悉,該局牽頭成立了全市首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法律服務團,設立7個法律服務專組和每日的法律服務專班,為復工復產企業和員工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法律服務,至今共解決法律問題187宗。

广州复工复产有了法律服务团

法律服務之花:劉敏儀

作為海珠區司法部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劉敏儀常說:“公共法律服務就是要把服務落到群眾最需要之處!”疫情期間,從防疫宣傳到法律援助,從法律諮詢到社區執勤守點,從走訪企業到指導律師所,她始終堅守自己的陣地,沒有休過一天假。

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和幹勁,海珠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不僅沒有受阻停滯,反而在關鍵時候彰顯了力量和水平。

劉敏儀說:“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決不能拖後腿!”她謀定而後動,在短短兩天內,就組織了轄內51名優秀律師和法律專業人士,牽頭成立了全市首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法律服務團,設立7個法律服務專組和每日的法律服務專班,為復工復產企業和員工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法律服務,至今共解決法律問題187宗。

自復工復產後,每天到司法局法律服務大廳申請法律援助的人急劇增多,有時一批10多人,有時甚至一批30多人,申請事由大多為疫情期間的勞動糾紛。劉敏儀每天都到大廳接待群眾、辦理立案申請、耐心釋法和指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3月26日,共受理了刑事、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和提供法律幫助460件,接待群眾法律諮詢200多人,並於日前指導辦理了廣州市首宗利用疫情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的法律援助案。

法治宣傳之花:黃文緋

有著女子的堅韌細膩,卻也帶有男子的霸氣剛強,她就是南洲司法所的“硬核”所長黃文緋。針對基層防疫面臨的複雜形勢,黃文緋以法治宣傳為突破口,為街道依法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南洲街有瀝滘、三滘、東風三個大村社、44個經濟社、20多個創意園區,民營企業上千戶,轄內出租屋林立、商鋪企業眾多,加上轄內有18萬流動人口,疫情防控任務艱鉅。“越是在非常時期,越是要提高警惕,‘一封了之,一關了事’等簡單粗暴的做法不可取,杜絕以戰“疫”為由行違法之實。”黃文緋經常這樣說。

從大年初三開始,黃文緋逐一走訪了轄內20多個園區和40多個村社,開展法治宣傳會和糾紛化解協調會達20多次。她通過以案釋法,促使依法防“疫”成為全街上下的共識,做到嚴控不失控,“硬核”不硬來。

黃文緋還敏銳地預判到企業復工復產後會產生大量糾紛,於是在全區各街中率先成立由司法所幹部、社區律師、公證員、社區服務中心人員組成的“復工復產服務小組”,分類整合法律法規彙編,陸續在“法律助創業”微信群、各個創意園區公眾號推送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勞動關係指南、租賃、買賣、建設施工商事合同的履行等普法鏈接36條,給轄內上千戶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生產經營提供重要法律參考,做到在疫情期間法治宣傳熱情不減退,法律服務質量不打折。

广州复工复产有了法律服务团

扶危解困之花:譚欣瑩

榮獲“海珠好人”稱號的南石頭司法所所長譚欣瑩,不僅人美,心更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扶危濟困、勇擔責任,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初期,她十分牽掛自己的“工作對象”,於是對轄內社區服刑罪犯、刑滿釋放人員、法律援助困難人員逐一摸排。在得知社區服刑罪犯胡某和低保刑釋人員梁某沒有口罩時,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僅有的10個口罩送給他們。隨後,她又聯繫了公益機構,為轄內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和刑滿釋放人員捐贈100個口罩及一批防疫藥品,解決了工作對象一“罩”難求的問題。

當然,疫情期間,譚欣瑩不僅關注自己的“工作對象”,也時刻關注為困難老百姓排憂解難。

“感謝你們!疫情下你們就是企業個體戶最好的醫生,為我們把脈開方……”這是3月10日上午,譚欣瑩收到的一封感謝信。原來,視障人士陳某在南石頭街道轄內經營一家中醫推拿按摩工作室,全家四口人全靠此為生。然而由於疫情影響,陳某一直無法開工,生活陷入困難。譚欣瑩收到求助電話後,主動上門瞭解情況,同時送上防疫物資進行安撫,隨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街道協調。最後,指導陳某提交資料並做好防護措施,依法復工,陳某十分感動,給司法所送來了令人動情的感謝信。

糾紛化解之花:蘇愛蘭

刑警出身的鳳陽司法所所長蘇愛蘭,兼具女性的溫柔和警察的威嚴氣質,有著化解糾紛的天然優勢。2019年,她被評為海珠區“十佳調解能手”。

鳳陽街道轄區,常住人口超21萬,僅全國知名的中大紡織商圈就有專業市場59個,來穗務工人員約15萬,疫情防控形勢極其嚴峻。自開展疫情防控以來,無論街道小組值班、24小時街道輪班,還是守點值勤、支援社區,蘇愛蘭總是身先士卒,從不後退,連續50余天戰鬥在抗疫一線。她顧不上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經常在糾紛調解和法治宣傳現場,一站就是8到10個小時。

特別復工復產後,各類糾紛逐漸湧現,司法所面臨嚴峻考驗。蘇愛蘭迎難而上,每天深入人員密集的中大紡織商圈各專業市場,不間斷地逐一排查走訪,詢問了解困難,現場提供法律指引,可以說,哪裡有矛盾糾紛,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3月20日星期五,蘇愛蘭由於過度勞累,腰痛到實在站不住了,被同事送了回家,領導要求她立刻去醫院就醫,但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疫情還未完全穩定,我還能堅持,看病的事暫且緩一緩!”於是第二天星期六,她又回到一線崗位,至今每天還在帶病堅守。

截至目前,蘇愛蘭已參與協調10多起群體性矛盾糾紛,有效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和基層。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衛康 邱偉榮 通訊員 楊崇斌 黃美妹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