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適度沉默,方顯格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小時候喜歡說話,給家人帶來了諸多麻煩。


母親苦苦勸告他少說話,可是每當遇到人,肚子裡的話就情不自禁奔了出來,說完之後又非常後悔。


後來他痛下決心,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莫言。


雖然不說出來,但他卻寫了下來,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最高榮譽獎項。


選擇適度沉默的莫言,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作家。


1

與人相處,適度沉默是一種智慧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提出:“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


人們將他的理論總結為“古德曼定律”,也被稱作“沉默定律”。


前段時間,老李和妻子為選擇傢俱爭得面紅耳赤。老李說紅木傢俱大氣,妻子說時尚家居洋氣,兩人都不肯退讓。


於是老李從做工、價格、未來的價值等方面分析了一番,選擇沉默,不多說了。


過了會,妻子氣也消了,覺得老李說得有道理,最終兩人選擇了紅木傢俱搬回家了。


與人相處,分歧不可避免,聰明的人懂得適當說明自己的想法,選擇適度沉默。給自己、給對方留有反思的餘地。


人到中年適度沉默,方顯格局


而反覆強調自己的意見,往往會適得其反,自己生氣,別人也會不高興。


有時候,適當的沉默更容易達到交流的目的。


科學家曾經對一批推銷員進行追蹤調查,調查的對象分為業績最好和業績最差兩類。


經過調查,科學家發現,他們的業績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別,不是因為說的好壞,而是因為聽得多少。


那些業績最好的推銷員,每次推銷平均說話12分鐘,而那些最差的推銷員,平均卻要說上30分鐘。


說的多,往往讓用戶產生抗拒感,而適度沉默傾聽往往更能贏得用戶的芳心。


古德曼定律告訴我們:


適度沉默不是妥協,而是用心傾聽對方的禮貌。


適度沉默不是屈服,而是等待時機的理性。


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與人相處,適度沉默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2

自我奮鬥,適度沉默是一種姿態


有些路,總要自己去走,才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經歷失敗後,適度沉默,表現出一個人奮鬥的姿態。


光武帝劉秀有一次打了敗仗,在軍營巡視。


發現有些士兵哭哭啼啼,有些借酒消愁,只有一位年輕的將軍,臉上沒有憂傷,沒有憤怒,而是沉默不語,不停地擦拭手中的兵器。


劉秀看後非常吃驚,認為此人以後必定能成大事。


這個人就是東漢大將軍吳漢。


他的沉默不語,是在蓄積力量,厚積薄發,為下一次的爆發做準備。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人到中年適度沉默,方顯格局


人到中年,如果不想成為油膩大叔,那就默默地去跑步健身吧!


人到中年,如果不想泯滅於眾,那就默默地去讀書思考吧!


當你實現了人生目標,不需要到處宣揚,因為你的奮鬥已經貼上了成功的標籤。


但凡優秀的人,都會選擇適度沉默。


困苦時不抱怨,孤寂時不責難,最終會在黑暗之夜,尋找絢麗的綻放。


奮進的路上,選擇適度沉默,是一種人生姿態。


3

提升氣度,適度沉默是一種修煉


魯迅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適度沉默,可以讓混亂的心,變得寧靜。


沉默的人,不會被別人擾亂自己的生活節奏,他們不疾不徐,能夠包容萬事萬物。


香港著名的實業家霍英東,早年在香港有“靠走私起家”的傳聞,媒體曾幾次請霍英東說清原委,但他都選擇了沉默,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做鐵皮、橡膠、棉花生意;抗美援朝期間他組織運送大量急需物資,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他還熱心公益事業……


霍英東認為沉默是對付謠言最有力的辦法。幾十年過去了,謠言不攻自破。


正如那段寒山和拾得的經典對話: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只有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霍英東選擇適度沉默,是滲透了人生的大智慧,是經歷風雨之後的一種成熟,他內心的修養深度和氣度令人傾倒。


冬蛹,沉默一冬之後,才能實現飛翔的夢想。


大海,沉默一段時間,才能掀起驚濤駭浪。


而人生,到了某個階段,就需要適度沉默,才能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適度沉默,是孕育,是突破,是一種人生智慧。


適度沉默,是學習,是拼搏,是一種奮鬥姿態。


適度沉默,是轉機,是包容,是一種人生修煉。


適度沉默,更是一種最好的處世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