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誤解:目光短淺,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第一次見到"沐猴而冠"這個成語,是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解釋中,當時在讀到這段時,第一感覺便是為項羽沒有聽從留在關中稱王的建議而感到可惜,其中應該在關中稱王,在這裡作為自己的駐紮地,不過項羽卻藉口自己思鄉情切一口回絕了,隨著書生便嘲諷項羽是一隻穿衣戴帽的猴子。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帶著滿腔怒火,項羽忍氣接下了楚懷王"先入關為王"的約定。入關為王,對平民出身的劉邦而言是最高夢想,但對項羽來說,卻絕非如此。項羽的祖父項燕在對抗秦國的王翦時,不幸殞命;項羽的叔父項梁也在反抗秦國的戰爭中被殺。虛有其表,且不是真人,項羽推翻秦國後,其餘幾國的義軍勢力尚在,甚至遠高於項羽自身的勢力,陳勝吳廣起義發動的農民軍是如此。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後來項梁組織的楚國義軍也是如此,雖然後者軍紀好些,但卻好的有限,畢竟都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臨時招募的士兵。項王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家鄉想回去,就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那個勸項王的人說:"人們說楚國人象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項王聽見這話,把那個人扔進鍋裡煮死了。這場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戰爭,弱勢一方的的項羽獲勝來的極為巧合,其中秦朝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項羽的破釜沉舟,都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但只有雙方的時間差錯開一丟丟,結果或許就會大不一樣,對於這點章邯心知肚明,卻又很無奈。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當初項羽要求和劉邦一起西行入關,被楚懷王拒絕。如今果不其然,劉邦藉著項羽的威風,同時行懷柔之策,趁項羽北上救援趙國之際,先進了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項羽同樣很明白,勝利來的既有些僥倖,又有些突然。這明顯就不是關中稱王的好時機,所以天時不在項羽這邊。其揹負的。

項羽“沐猴而冠”,世人的看法目光短淺,其實西楚霸王是個聰明人

第一是江東父老的過於期盼,而不是個人的王圖霸業。斬殺秦王,燒阿房宮,所做的一切都對秦國的報復,對於傲骨之氣的項羽來說,很顯然是出了一口惡氣。但項羽還是西楚霸王嗎?實際上這可能就是項羽無法逃脫的宿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