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請注意你的眼神和動作

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和治療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聊天,講道理,言語是重要的工具。其實語言的作用只是其一,並非最主要。心理諮詢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小的行為動作都會對來訪者產生影響。有好有壞。

我通過兩個來訪者的反饋說明眼神和動作的重要性。

諮詢師,請注意你的眼神和動作


案例一:你的眼神讓我感受到“瞧不起”

來訪者是中年女性,有不幸的婚姻經歷,目前帶著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知道父母年齡大,照顧自己不容易,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總想和父母發火,事後內疚自責,壓抑自己,過一段時候後再次爆發衝突,這種狀態很痛苦所以來諮詢。諮詢結束時我問來訪者:整個過程我的哪些行為、哪句話讓你不舒服了嗎?請實話實說。來訪者說:有時候你的眼神讓我感覺到看不起我。我問:是開始的時候多還是後面的時間段多?她說:開始的時間段多。我突然意識到該來訪者進來的時候我恰好因為工作中的事情有情緒還沒處理好。所以當來訪者開始談話的時候我沒有做到耐心傾聽,就打斷了。後來自己覺察到後情緒慢慢穩定,給與接納和回應。也自動延長了諮詢時間。後來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共情。我問哪句話讓她有收穫的時候,她說:和母親的關係。特別是我讓她說出母親優點的時候,她思考很久想不起來。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來源於內心對母親的不認同,所以理智上感覺母親給自己看孩子,應該尊重母親,但是做不到對母親心平氣和,經常爆發,事後又後悔,後悔時給母親下跪,解釋,一直處於這種模式中。

我給來訪者澄清沒有看不起她,她馬上說是自己的原因,生活中特別在意別人的眼神,擔心別人看不起她。其實因為她自己看不起自己。10歲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她也認為是孩子看不起自己,所以大發脾氣。來訪者又告訴我她在別的醫院的就診經歷。她為了確認自己是否是精神病,專門掛了專家號。排到她的時候,已經快下班,專家打哈欠,伸懶腰,態度很懶散,她對專家行為的解讀是專家認定自己是精神病,所以才這樣對待自己。但是又不肯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所以才托熟人找到我確認。

對於本次諮詢很滿意,預約了下一次。

通過該來訪者,我再次意識到無論是作為諮詢師還是醫生,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眼神。這些都能讓患者感受到你的態度,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

諮詢師,請注意你的眼神和動作


案例二:你的“點頭”讓我很感動

來訪者w,在第二次諮詢時告訴我,她第一次諮詢結束後整個一週都沉浸在快樂中。說:醫生,可能你都不知道你們做了什麼對我有用。你最讓我感動的是認真聽我說話,不斷地點頭。你不斷的點頭,眼睛一直盯著我,讓我感覺到我說的很對,我很重要,我感受到被尊重。和你聊完後很高興,心裡輕鬆。你也沒和我說多少話,但是幾句話我聽了很管用。以前也是和朋友聊這些事,但是聊完後更難受。朋友都是和我講道理,或者陪著我罵人。聊完基本不起作用。

諮詢師,請注意你的眼神和動作


朋友,看到這裡,對於你有哪些收穫呢?我想,這些技巧不僅僅在諮詢中有用,用在生活中也很有用。有助於提升我們的人際關係。不過,對於諮詢師在生活中的角色期待,不要按照諮詢師狀態來要求。他們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