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烽火不停

糧草不斷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武漢外賣小哥彭子龍這幾天一直很激動,他擁有了一件最美的工作服。工作服背面,寫滿了來自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名字和感謝的話。右上角,有個大拇指的造型,旁邊寫著“太棒了!”。他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彭子龍的工作服上,寫滿了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名字和感謝的話。


隨著湖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根據統一安排,援鄂醫療隊開始分批次有序撤回。從全國各地參援漢陽醫院的27支救援隊伍,165名醫護人員25日開始分批次撤離回程。兩個月以來,他們衝鋒陷陣在抗疫一線,並做到醫護零感染,圓滿完成救援任務,即將和戰友們一起安全回家鄉。


疫情以來,當無數醫護人員“逆行”而上,源源不斷的醫護緊急專供餐也持續支撐著醫護人員毅然前行。1月27日以來,美團外賣聯合真功夫、探魚、麥當勞、喜茶等多家餐飲企業啟動“醫護緊急專供餐”項目,截至目前,美團為5家武漢市定點發熱門診醫院及10餘家援鄂醫療隊免費送餐,累計送出餐食超過9萬份。隨著援鄂醫療隊逐漸撤回,各大醫院食堂逐漸復工,緊急醫護專供餐也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言出必行,風雨無阻,這是堅守的力量——無論是一線的白衣戰士,暖心的外賣小哥,還是愛心餐飲商家、美團平臺的組織人員,大家都向著同一個目標,形成了非凡的使命感和強大的凝聚力。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23日,彭子龍和援鄂青島頤生健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醫療隊辛萌萌摘下口罩留下合影。


“最美的告別”


醫護人員大年三十吃泡麵的畫面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美團立即召集志願者和愛心商家,迅速啟動“醫護緊急專供餐”項目。彭子龍看到志願者司機的召集令第一時間報了名,“生怕晚了就報滿了”。91年出生的彭子龍是武漢水果湖片區的站長,原本打算大年三十回家過年,一聽說要給醫護人員送餐就留了下來。至今,他父母也不知道兩個月來他一直出入在各大醫院。


23日,彭子龍和隊友們在給漢陽醫院送餐之後沒有立即離開,他們向醫護人員送上鮮花,表達心底的感激和敬意。“武漢是我們的家鄉,感謝你們背井離鄉來救治武漢人,鮮花和掌聲送給救命恩人們。”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23日,美團小哥向漢陽醫院的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送上鮮花表示感謝。


彭子龍沒想到的是,這些可愛的“白衣天使”離別之際,也為他們送餐小哥準備了鮮花。濰坊衛恩醫院呼吸與重症專家魏春華教授把口罩摘下來再帶上。她說,疫情期間你們穿梭在大街小巷,確保醫護人員能吃上熱乎的飯菜,你們送的不止是飯菜,是一線的“武器”和“彈藥”。我希望你們能記住我的樣子,留下我的電話,以後等你們有機會來山東,我招待你們。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23日,即將踏上回程的援鄂醫護人員收到美團外賣小哥的鮮花,熱淚盈眶。


送餐兩個月來,雖然每天碰面,但是因為雙方都戴著口罩,從沒有見過彼此的樣子,直到最後告別時,雙方都摘下口罩,才算是第一次“見面”。


從第一次進醫院“雙腳打軟”到現在,彭子龍說這些天已經很淡定,“沒多大點事,爺們得扛住。”但在魏教授口罩摘下的那一瞬間,他立馬紅了眼眶,試了幾次也沒能把眼淚憋回去。“兩個月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樣子。會永遠記在心裡。”他說。


支援漢陽醫院的重慶醫療隊隊長朱軍,為醫護專供餐親切地起了個名字叫“三兄弟”:“一盒飯、一盒菜、一盒湯,加起來是三兄弟。”他說,“這‘三兄弟’陪我走過了整個疫情,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在青島頤生健骨傷醫院康復科醫師耿蓓蓓眼裡,外賣小哥送來的餐食陪伴她度過了50多個武漢的日與夜。“早餐有時是熱乾麵,有時是包子。午餐基本能保證三菜一湯,還時不時變化花樣,比如有烤魚、麥當勞等。”與很多醫護一樣,當初決定來武漢時,耿蓓蓓是多麼義無反顧,“我當時報名時甚至沒有跟我父母說過。”來到武漢後,無數次參與凌晨搶救、目睹各種病房裡的人間百態,支撐她在抗疫之路繼續堅定前行的,除了不變的初心,有時往往只是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這些都實實在在溫暖著我們,向你們致敬!”


24日早上11點,探魚武漢楚河漢街店,他們提供的最後一批醫護專供餐完成裝車。聽說醫療隊陸續撤出武漢,門店店長付濤第一反應是“捨不得”。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疫情期間,探魚門店的十幾名店員一直堅守職責,為醫護人員提供超過7000份專供餐。一排居中為店長付濤。


兩個月來,付濤帶著門店的十幾名員工,累計提供了超過7000份醫護緊急專供餐。每一天,他要統籌協調保障供應,有時又變身大廚親自掌勺,有時還當上打包員、消毒員……為解決門店人手短缺問題,他們向總部緊急申請從武漢另外5家門店調人幫忙;倉儲食材不夠,就從東莞分倉緊急調貨;買不到烤魚輔材胡蘿蔔、新鮮青菜,就各方找人以高價購買;考慮到他們主要供給的醫護人員是來自上海的醫療一隊和二隊,他們及時調整菜譜,以醬香味為主,也有少量香辣味和鮮青椒味;得知醫護人員體力消耗大,他們立即決定超額配送;每一份單人餐都自帶加熱包,倒入一杯冷水10分鐘即可完成加熱,就是為確保醫護人員能吃上熱乎的套餐。


作為一個全國有200多家門店的連鎖品牌,探魚在整個疫情期間受影響很大,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堅持供應醫護餐的信念。“能為抗擊疫情做點實在的貢獻,是我們餐飲人的職責,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來保衛我們大家,我們真的感恩,送餐責無旁貸。”


日前,湖北省採取差異化策略,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地復工復產。送走最後一批醫護餐,付濤和店員也立即投入新的工作。他們將重新梳理倉庫食材,全面做好門店的消毒殺菌工作,提交復工申請,為車水馬龍、繁華市井的迴歸做好準備。


“醫護人員太難了,我們都沒能好好感謝他們,挺愧疚的。他們也沒能好好感受武漢這座城市的美。希望疫情過去後他們能再來,感受我們這座城市的熱鬧、武漢人民的熱情。等那時候,我們把口罩摘了,用最熱烈的方式向他們表示感謝!”付濤說。


“烽火未停,糧草怎能斷?穩住!”


2月10日前後,是畢瀟涵最抓狂的日子。有一天,她接到兩個電話,一個是真功夫的工作人員,本來每天是800份出餐量,由於政府緊急徵用餐食提供給隔離點,他們醫護專供餐的產能一下減到300份;前一天還跟她在群裡討論是“牛肉堡”還是“雞肉堡”更好的華萊士,本來說好每天提供500份漢堡套餐,但因為道路封閉食材運輸不進來,不得不中止供餐。


畢瀟涵是負責協調醫護專供餐的美團工作人員。從沒去過武漢的她,對武漢的地圖卻瞭如指掌。項目剛成立,她就在地圖上標註了醫療隊、醫院、商家的位置,再測算出距離和所需時間,再與醫院、商戶和志願者司機對接。她甚至會計算經過長江大橋關卡要排隊的時間,就是希望確保醫護人員午休的一個半小時能正好收到熱騰騰的飯菜。


“誰都沒見過這麼大陣仗。”怎樣的防護流程能確保送餐人的安全?全城封閉,從哪裡去採購防護物資?如何把醫院的需求和商家的出餐對接起來?……慌亂中要迅速理出頭緒,畢瀟涵把大家的需求整理成一個數據統計表,迅速確定一套送餐流程。


在她看來,項目緊急啟動雖然忙亂,但並不難,因為大家都攢著一股勁想做點事。隨著疫情態勢越來越嚴峻,小區開始實施封閉管理,城內交通全面停運,這直接影響了商戶供應鏈和人力保障。有的門店員工因為小區封閉不能正常上班,有的購買不到新鮮食材產能直接減半,不少商家就逐漸退出供應醫護餐。與此同時,全國馳援武漢的醫療隊越來越多。面對供應量陡然下降,一時間大家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醫護人員在排隊取餐。


可在武漢,疫情的發展速度讓人甚至沒時間去低落。“辦法總比困難多,醫護人員衝鋒陷陣在一線,我們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穩住!”


項目組當時確定三個方向,分頭行動:一邊迅速尋找平臺上其他餐飲商戶,一邊去跟供應鏈相對充足的商家去“擠”產能,同時也著手採購上千份自加熱米飯以備不時之需。全員通宵達旦奮戰,不到兩天時間,迅速解決了供應難題,重新保證穩定的醫護餐供應。


“堅持做對的事,就會有成果。”畢瀟涵說。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美團外賣小哥從真功夫商家取好餐食,準備送往各大醫院和醫療隊。


對彭子龍來說,最難熬的是2月8號晚上。白天給上海醫療隊和漢陽醫院送完餐之後,晚上9點多,他突然腎結石發作,疼得直不起身,在馬路邊坐了兩個多小時。站裡同事把他帶到武漢中醫院。“醫生說炎症很嚴重,隨時有休克風險。平常會建議立馬做手術,但疫情太嚴重,醫院不敢收治,開點消炎藥就讓我回去了。”


躺了兩天,幾頓頭孢一吃,彭子龍感覺自己又活了過來。隊友說,你歇著吧,我們輪流把你的活給幹了。彭子龍堅決不同意,我年輕,能抗,我要繼續送!


運送超9萬份醫護緊急專供餐的“護胃隊”,其實就是由7輛小貨車、10個志願者司機組成的。其中,有6個司機還是美團外賣小哥臨時“轉行”。剛開始不熟悉送餐路線,他們一天跑上百餘公里,把電動車電都跑沒了還沒返程;每天出入醫院和醫療隊,說不擔心感染風險那是假的,但他們說“總要有人去做”;微信群裡,他們互相調侃、鼓勁。彭子龍說,“大家都在,沒啥過不去的。等疫情結束,我們把楊姐一直藏著的兩瓶茅臺拿出來,好好喝一頓!”


美團愛心醫護餐也漸漸得到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2月8日元宵佳節,國家乒乓球隊委託美團外賣為武漢漢陽醫院等三家醫院的醫護人員送上2900份工作餐和元宵;熱播劇《安家》通過美團醫護緊急專供餐行動,送出10000份餐食和下午茶;內蒙古籃協主席巴特爾、射擊奧運冠軍張夢雪、全國擊劍冠軍孫偉等愛心人士也紛紛加入醫護專供餐行動。


“只要需要,我們一直都在”


從疫情態勢嚴峻以來,美團迅速成立應急指揮中心,盡全力支援前線醫護人員。1月26日,美團公益基金會宣佈捐贈2億人民幣,設立全國醫護人員支持關懷專項基金,對武漢等疫情防控重點地區醫護人員以及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醫療隊,通過定向幫扶的形式給予一線醫護人員更多的人道救助、生活服務保障、關懷激勵。


截至3月20日,基金會已累計發放5339萬元,覆蓋河南、江蘇、安徽、貴州、江西、廣東、重慶、遼寧、黑龍江、陝西、上海、甘肅、河北、湖南、寧夏、北京等17個省市區的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受捐贈人數達到10258人,每人5000元慰問金支持。此外,福建等省區市的援鄂醫護人員的捐贈活動也在推進中。


為更好地為醫療隊做好後勤服務,美團在很多醫療隊都安排了專門對接人,通過微信和電話瞭解他們的需求,協調各方為他們做好生活保障。翻開密密麻麻的工作臺賬,裡面寫滿了醫護人員的困難、心願、保障工作的完成進度、醫療隊方面的反饋等。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美團向江西醫療隊贈送50臺吹風機。


1月底,為避免空氣不流通、空間密閉交叉感染,江西醫療隊所在酒店把空調關掉,武漢的冬天沒有空調,人體體感溼冷難耐。1月30日,美團多方籌措貨源送去了他們急需的138床免費電熱毯。


2月初,武漢雨雪天氣多,路面結冰嚴重,江西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住所陰冷潮溼,醫護人員洗衣服、洗頭極為不便。美團瞭解到這一需求,緊急從北京採購了50臺電吹風送到駐地。


2月13日,央視《新聞聯播》鏡頭裡,武漢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寫著“想吃熱乾麵”,還有一位醫護人員的防護服上寫著“周黑鴨”。15日,美團外賣小哥火速將100份熱乾麵和周黑鴨送到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手中。


2月14日,在武漢方艙醫院下了夜班的李醫生,收到一個蛋糕和一束鮮花,以及一張卡片。這一天,是他和妻子相識三週年的紀念日。兩天前,身在四川廣元的妻子在美團下了訂單,想要給他一個驚喜。100多名騎手在方圓十多公里內,最終找到了開門的蛋糕店和鮮花店。


3月7日,駐紮在雷神山醫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的女醫生們特別想念奶茶和漢堡,美團瞭解到這一需求,緊急聯繫愛心企業,於3月8日下午準備好100多份茶飲和100多份漢堡……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疫情發生以來,為保障一線醫院食材供應,美團旗下的快驢進貨在34個城市開通了綠色服務通道,每日約為20-30家醫院提供食材配送服務;美團單車在湖北地區暫停收費,湖北地區30萬美團單車供防疫工作人員免費騎行,並向全國抗疫工作人員捐贈超過215萬張免費騎行卡;美團App上線心理免費援助服務,全國1100名心理諮詢師在線提供專業服務,上線以來10%用戶為醫護人員、確診患者和隔離觀察者。另外,美團平臺上目前超2300家景區推出了疫情過後對醫護人員免費的政策,景區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彭子龍覺得,能為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很自豪。“只要需要,我們一直都在。我很感恩能有這樣的機會為醫護人員做點什麼,要不然真的會後悔一輩子。”


確認醫療隊歸程安排和醫院食堂復工時間後,畢瀟涵鬆了一口氣。這些天,她被太多人感動著。大家互相支撐,彼此依靠,完成了階段性使命。經此一役,畢瀟涵覺得自己沉穩了許多。


“一個人或許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勝利的曙光已然到來,我們一起等待武漢重啟。”她說。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給醫護送餐60天,告別時他們才第一次“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