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哪吒本是神話《封神演義·哪吒鬧海》中的人物,因為出生後是一個怪物而被父親厭棄。後來見義勇為大鬧東海龍宮,給陳塘關帶來災禍,為救全城百姓,被迫自殺,然後重生,成長為為民除害的戰士。他的身上承載著弱小群體反抗強權的意志,《哪吒鬧海》表達的是反抗強權(也包括父權)的主題。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顛覆了這個主題,由反抗強權變成了反抗命運。哪吒也完全不是那個天真爛漫、調皮搗蛋的叛逆少年,而是一生下來就註定了會遺禍人間的降世魔童。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元始天尊從天地靈氣孕育的混元珠中分化出兩顆珠子,一顆是靈珠,一顆是魔丸。雖然是雙胞胎,但是它們的基因卻迥然不同——靈珠降妖除魔,魔丸禍害世間,一善一惡,黑白分明。

但是原始天尊也說了,善與惡並不是絕對的,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魚,會此消彼長,互相轉化。本來靈珠是託生在哪吒身上的,不料卻被申公豹偷了去,陰差陽錯,哪吒和傲丙的命運調了個兒,哪吒成為命中註定的魔童。

魔童哪吒,如何逆轉自己的命運?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01

哪吒當然就不必說了,調皮搗蛋,桀驁不馴,四處闖禍,作惡近乎本能。他出生之際,陳塘關人就把他當做妖物,避之如虎。為了避免他出去闖禍,爹孃把他關在府裡。但孩童的天性哪能是關得住的,他一旦出去,陳塘關就像遭遇了一場災禍。本來是他天性使然,但陳塘關的老老小小卻認為他有意作惡,給以各種攻擊,這更激發了他骨子裡惡的潛質。

龍族本是妖族,被玉皇大帝派在海底煉獄,看管其它妖族。東海龍王一心想讓自己的龍族擺脫妖族的稱呼,位列仙班。所以,靈珠敖丙肩負著龍族解放重任,只有他建功立業,才能實現龍族的宏偉志向。建功立業才能位列仙班。所以哪吒與敖丙二人又是命中註定的敵人。

善與惡還同時並存於哪吒身上,整部電影其實就是這個魔童的蛻變史——克服魔性,恢復人性,滋生理性。

哪吒在嚴父慈母恩師的陪伴下,習得一身本領,從頑劣討厭到逐漸消除村民偏見和同齡孩子的疏遠。尤其是剛出生母親的捨命相擁,天劫將至時父親的以命換命,真正喚醒了他心底的良善。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02

那開始套在頸上、後來戴在腕上的乾坤圈,有點像寶玉的通靈寶玉,得之清醒,失之昏迷。不對,更像悟空的緊箍咒,具有壓抑妖魔本性的作用。與之不同的是,悟空完全受制於外力,哪吒最終實現了自我控制:既不拋掉,喪失意識;也不全用,失去自我。他說的是“一半”。標誌著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學會了在遵守規則中做自己。


03

當哪吒與敖丙由不打不相識,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這對雙胞胎的命運開始緊密交織。二人間的冰火大戰,正是一個人身上善與惡的抉擇。天劫降臨,哪吒謝過父母,隻身赴死,沒想到敖丙闖進天雷陣,以無堅不摧的龍甲戰袍共同抵禦天雷。加上太乙真人助力,最終打破命運,獲得重生。

這場人、妖、仙、魔與天意的抗爭,在哪吒高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說了算!”中格外動人。那種毀天、滅地的強大自我,象徵著他從魔丸妖童成長為少年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或我們自己的成長

什麼是真正的成長?就是一個人不斷戰勝自己的“魔性”,一心向上。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魔性”,這魔性可以是“名”,可以是“利”,也可以是其它各種各樣的慾望。慾望本身不是“魔”,“魔”是在追求自己慾望對他人的傷害。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在名利慾面前,可以無人所察的為惡時,仍堅持選擇善。與人為善,與己為善。經歷瞭如此道德抉擇的人,才是真正長大的人。就如哪吒,克服了魔性,迴歸人性與理性。

性本惡還是性本善,根本用不著爭議。人性的複雜,正如混元珠中的靈魔共存,善惡同在。當然,你也可能從未經歷過善惡抉擇,是個一塵未染、潔白如初的好人,那我恭喜你的同時,也未免會可憐你:你還生活在童話中,未經受嚴峻考驗,單純也單調得很。一個真正經歷了善惡抉擇並最終選擇了善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成長了。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哪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