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的研究歸納和建議

安邦諮詢作為信息分析機構,在2020年1月份對於病毒傳染問題進行了有效的跟蹤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結論。現在時間過去了2個月,安邦結論中很多過去存在嚴重爭議的結論,都已經成為常識,並且為越來越多的醫生在各種場合經常講述,如安邦在1月份發表“有毒空氣”以及氣溶膠危害的文章後,世衛組織也證實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現在世衛組織更建議要考慮對醫務人員採取“空中預防措施”。為了更加廣泛地核對、驗證安邦過去的研究結論,我們再度以霍普金斯大學3月22日的全球數據為基礎,做一追蹤性的回顧研究,而這一研究的結論清楚表明,安邦諮詢在2020年1月份所做出的各種推定,研究結果完全正確。

其中的幾個重點如下:

首先,數據研究清楚表明,過去對於冠狀病毒COVID-19是一種“類流感病毒的定義,完全正確。如果病毒流感的死亡率在1.1%左右的話,這個COVID-19造成的死亡截止3月23日是4.37%,當日全球總病例數字是368338人,死亡者總數是16113,其中包括死亡病例較為畸形的三個國家,中國、意大利和伊朗。如果在計算死亡率的時候去掉這三個數字畸形的國家,則COVID-19造成的死亡率在2%左右,或許這是一個更為正常的死亡率。因此COVID-19的死亡率與伊波拉病毒25%的死亡率,SARS的9.6%死亡率,MERS的34%死亡率相比,明顯更近似於病毒流感。當然,僅僅靠一個死亡率數字就斷定是類病毒流感,似乎過於輕率,問題是它還在傳播方式、症狀、致死原因和過程等方面也是近似的,這就導致了我們的傾向和推斷。

不過有一點是需要澄清的,雖然我們始終確定COVID-19是一種“類流感“的大爆發,但現在顯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安邦從未說過,病毒流感是不需要防範的或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實際上每年病毒流感造成的死亡總數也是很高的,比如僅僅是美國,2019年9月流感季開始後,美國已有1900萬人感染,18萬人住院,1萬人死亡。

其次,影響死亡率的主要是四大因素。這是一個歸納的結論,究竟什麼原因導致COVID-19死亡的病例數字有特別大的差異?我們認為主要是四大原因:一是溫度,二是綜合醫療條件,三是年齡,四是社會管理。很多人注意到,意大利的死亡數字特別高,現在那裡的死亡率達到驚人的9%,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原因是意大利的死亡數字同時涉及到醫療、管理、溫度、年齡四大因素。那裡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非常高,老人未得到很好的照顧;綜合醫療條件比較差,大多數醫院是為了應對日常就醫設立的,根本無法應對這種突發疾病的衝擊,出現了嚴重的混亂;而意大利人天性浪漫,喜歡社交,意大利北部的溫度又比意大利的南部低得多。這些因素是導致意大利的死亡數字極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造成死亡率差異的同樣是由於四大因素。縱觀全球,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極好的案例來說明與死亡率相關的四大因素。比如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現在已經有了24個病例,但死亡率為零,原因就在於阿富汗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死亡率在其他地區大幅異常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四個:年齡、溫度、醫療和管理。而伊拉克雖然只有214個病例,但卻已經有了17例死亡,死亡率高達7.9%,顯然這與醫療條件顯然直接相關。菲律賓也是如此,380個病例中,已經有25例死亡,死亡率也達到了6.6%,那裡兼有管理和醫療的問題。四大因素導致了正面結果的例子也有,比如前蘇聯地區,那裡保留有前蘇聯時期遺留下的醫療資產,對抗疫情的結果相當出色。比如俄羅斯的病例雖然高達306個,但只有1例死亡。愛沙尼亞同樣有306例,但死亡率為零。其他如亞美尼亞190個病例,拉脫維亞124個病例,死亡率均為零。這些地方的溫度都不高,但由於年齡和綜合醫療條件的原因,死亡率不高。

第四,溫度對病毒的影響是可以確定。我們注意到了一些正處於同業評論中的論文或是模型,認為溫度對於病毒的抑制根本不起作用,不能寄託希望。不過,安邦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持有明確的不同意見,我們認為24攝氏度(或75華氏度)為界限,穩定超過這條溫度線,則對病毒有抑制作用。原因主要是溫度高了以後,人體的抗體容易被激活,病毒的活性弱化,當然病毒並不會消失。所以我們認為溫度因素應該成為應對公共健康危機的重要政策基礎之一,以溫度很高的海灣國家為例,雖然確診病例也不少,但死亡率極低,大部分為1例死亡或者為零死亡。所以,現在什麼藥物或期待中的疫苗也不如“呆在家裡”(Stay at home)的做法更加有效,只要等待北半球的溫度上升,疫情就可能過去。當然,這幾乎需要整個2020年上半年的時間。

第五,大範圍的爆發性傳染需要一個基礎規模。大範圍的傳染雖然是一個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但安邦的研究發現,這需要一個基礎規模才能大規模擴散傳染,在一般的地區,這個基礎規模是80例;在密度很大的城市中,這個基礎規模是40例,超過這個基礎規模,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導致大規模的傳染病爆發。這一數據同樣與危機政策關係重大,現在很多人擔心非洲,但其實非洲目前還沒有重大危險,因為大部分非洲國家的病例數都在個位數,這些國家的人口相對年輕而且該區域的溫度較高,這都是有利於控制疫情的因素。相對比較危險的非洲國家是突尼斯,已經有60例,但死亡僅1例;此外,塞內加爾有56例。

由於病毒的不斷變異,實際意味著病毒是不會消失的。人類歷史上自稱曾經戰勝的唯一病毒是天花,但實際也僅僅是以一段時間的“未曾發現”為基礎確認的。由於病毒的“不可戰勝”,而人體又是其良好宿主之一,所以如何控制和預防,就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在這一方面,安邦諮詢認為並且建議,最為重要的是病毒疫情抗衡系統的建設。這個抗衡系統當然可以參考病毒流感的抗衡系統而建,但肯定也沒那麼簡單,不能照搬照抄。原因在於,第一,對於不一定知道和了解的病毒,這個抗衡系統要同樣有效才可以,因為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小冰河期的時代,環境對於病毒愈加適宜,病毒在不斷變異,根本不會在真正意義上“消失”。第二,這個抗衡系統要能夠做到隨時修正缺陷。現實情況已經表明,不要講根本還不存在病毒流感的抗衡系統,即便是原有的病毒流感檢測系統,也並非是有效運行的,在“不明原因肺炎”出現之後,流感病例及其統計數據在世界上基本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以線性的方法,比如中國所熟悉的早發現、早治療的“四早”模式,可能就需要重構以系統方法來實現,否則不足以全面應對病毒疫情的爆發。

需要說明的是,安邦諮詢研究病毒疫情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公共政策,公共健康危機的應對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建立有效的防病毒屏障,使得政策更加有效,成本更低,損失更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簡直俯拾皆是,以美國馬薩諸塞州為例,原來擁有號稱“世界第一”的醫療健康機構,實際目前僅僅有777個確診病人,9人死亡,就讓整個州的醫療系統接近土崩瓦解了,各種狀況都出來了,而且全州進入了緊急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當然有各種原因,政府官員和醫療衛生人員的驚慌失措,嚴重缺乏經驗,物資儲備的不足,缺乏訓練,機制不健全無法應對等等,這樣的結果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公共健康危機政策無效。而馬薩諸塞州的情況在全美還算好的,紐約州的情況更加糟糕,美國其他比馬州情況差而混亂的州有的是,所有這一切都與危機政策和管理有關。

人類社會總會面對各種危機,事後的總結和研究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危機進程中的干預和有效介入。現在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實際僅僅處於病毒疫情控制的半程,除非有效的病毒疫情抗衡系統真正出現,並且順利而有效地運作,否則世界各國將會始終處於病毒感染的陰影之下,所遭受的衝擊和影響將會依舊存在,這一點毫不誇張。到目前為止,觀察世界各國各界的討論和信息,可能除了安邦諮詢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各國對病毒疫情抗衡系統的研究和討論,幾乎為零,這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因為COVID-19,世界各國現在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如果病毒疫情抗衡系統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建設,那麼今後所遭遇到的情況可能更為糟糕,現在的一切將會僅是一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