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的不是童年而是支離破碎的《心靈》

90年的姑娘出生在農村,一出生就貼上了標籤:農村的孩子,這意味著教育落後,環境落後,家庭背景落後,農村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多子女家庭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父母平等的愛,父母文化水平低,外出打工沒人引薦,靠農作物生存很難提高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家庭沒有額外的收入,最基本的生活有時候都難以保證,能讓孩子上學的家庭都是父母開明一些的,所以當農村孩子開始獨立的時候都要幫著幹各種農活,餵豬,放牛,割豬草,洗衣服,縫縫補補,做飯都是農村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記得那時候電在農村都是不普遍,最常用的是煤油燈這燈味道大又有煤油味也不是很亮,就是這樣微弱的燈光點亮了許多家庭,也點亮了孩子的童年。那時候的農村孩子上學都是很遠的,有的要走幾公里路才能到學校,學校都是瓦房,上課鈴聲就是一個小鐵桶加小垂子,值日老師輪流敲!只有語文,數學沒有其他科目學,一個班配一個老師全能的!小時候第一天上學開始輸入我們靈魂深處的是分數-分數-還是分數因為對於農村窮孩子來說讀書將是他們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也是身邊的人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多數孩子心靈是殘缺的,因為在幼小的心靈早已埋下了不正確的價值觀!

只有在農村成長過的90後才深有感悟,那時的我們儘管生活苦一點,條件差點,對外接受新事物少點。但是,也有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煮哥哥搖,捉泥鰍,搬螃蟹,跳魚塘洗澡,打群架,偷水果,吃大冰,喝凍水……都是童年的烙印!

隨著國家富強了,農村的環境也有了改善,除了生活提高了,教育也改善了,孩子們的心境也改變了,進城對我們農村很多家庭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同時也意味著接觸的東西多了差距就大了,條件優越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讓他們的孩子多些眼界,外出務工的家庭也越來越多,農村許多家庭為了生活條件變得更好都外出打工了,從此留守兒童在農村遍地開花,父母為了省點路費好幾年都不回家那時候通訊還不是很普遍,90後好多農村孩子都是跟著爺爺奶奶度過的童年,心中缺乏愛,缺乏安全感!心靈很受傷!導致出入社會了還在用一生治癒著童年缺失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