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知識恐慌”?文字祕書為什麼要有“知識恐慌”感?

所謂“知識恐慌”,指的是對於知識缺乏的一種恐懼、緊張感。有這種感覺其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惟其有“恐慌”感,才會自覺加強學習,以豐富的知識積累去戰勝這種“恐慌”。

這一點,對於文字秘書尤為重要。細心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沒有哪位“大手筆”不是由於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而成才的;反過來看,沒有誰是不經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而成為“大手筆”的。所以,作為一名文字秘書,不能不重視學習,不能不具備多方面的知識。


不學不覺“恐慌”,越是勤學越覺“恐慌”,越是“恐慌”越逼迫自己勤學,這樣方能日有所進,終成大器。


機關文稿無論領導講話、重要文件、工作總結、調研文章等“大塊頭”文章,還是通知、批覆、紀要、信息等“小塊頭”文章,都必然涉及到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化、教育、法律乃至宗教、涉外軍事、保密、統一戰線等多方面的知識,每一門知識又包括了方針政策、專用術語、不同時期的任務與要求等大量具體的知識。如果缺乏這些方面的知識,不僅材料寫不下去、寫不對路,還難免不說外行話,甚至還可能說錯話。


比如,起草領導在民族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不能不瞭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起草政法工作方面的文件,就不能不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包括必要的法律用語。這一點,對於黨委、政府文字綜合部門的工作人員尤為重要。因為你的職能在於“綜合”,而你的崗位所接觸到的材料、信息又不同於專業部門,所以必須儘可能多地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也許有的同志會說,專業性會議上的領導講話和有關文件一般部門會起草好的,我們要懂得那麼多幹什麼?這話也不對,因為部門起草好的稿子也要先經秘書核稿把關再送領導,如果你對該部門的工作常識一無所知,核稿把關就無從下手,甚至還可能把對的也改錯了。更重要的是,如果領導對部門寫的稿子不滿意,要求秘書推倒重寫,而你百分之百是個“外行”,豈不是要乾瞪眼了嗎?


作為專業部門的秘書人員,也許你對部門工作的相關知識爛熟於心,但你也不能不瞭解其他有關方面的專門知識。

因為一個部門的工作不可能孤立運行,而要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與其他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協調、配合運行。


比如公、檢、法之間,財政、地稅、國稅之間,人民銀行與各商業銀行之間,行政執法部門與經濟主管部門之間,各專業部門與黨、政綜合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黨委各部門與政府各部門之間,都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協調運作的關係。各部門文字材料所遵循的原則方向是否大體協調一致,實際上是衡量一個地方政令是否暢通、機關工作是否富有效率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各部門文秘人員不努力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僅僅知道或者僅僅強調本部門的工作和利益重要,寫起材料來各行其是,那就有可能出現政策打架、步調不一的現象,就會影響機關總體工作的有效運轉。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一個人的知識是需要不斷充實和更新的。不充實,就會枯竭;不更新,就會過時。

我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寫完一篇大稿子之後,讓神經鬆弛下來,有針對性地讀點書,看看有關報刊資料,心裡就會覺得充實許多。有時甚至會覺得:某篇稿子如果重寫一遍,肯定不是原來那個檔次。這就說明了知識“充電”的作用。


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知識經濟新潮迭起的情況下,新事物、新矛盾、新問題、新知識層出不窮,如果我們不注意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就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就難以勝任本職工作?為此,我們必須以一種強烈的“知識恐慌”感迫使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