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據《浙江日報》報道,駕照丟了補領需要多久?在浙江,這個答案是20秒。

得益於“浙裡辦”APP,戶籍地在省內且持本省核發的機動車駕駛證的申請人,只要登錄“浙裡辦”公安專區,在手機上動動指尖,無需提交材料,最快只需要20秒就能完成申請。

而此前補辦,申請人需要攜帶身份證明專程跑一趟車管所,取號、排隊、受理、繳費、制證,少說花上半天。如今,申請人通過網上支付、快遞送達,足不出戶就能拿到證件。

從辦理出生證、駕駛證到醫保結算,從領取公積金到企業開辦、稅費繳納……如今越來越多的事項,可以在“浙裡辦”APP上動動指尖完成。

這僅僅是群眾看得見的一個個“小變化”,而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更多的數據正悄然湧動,催生著一場政府運行的“大變革”——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0日,我省市縣三級適宜網上辦理的辦事事項100%開通網上辦理;“浙裡辦”APP應用超市匯聚468項便民服務應用,掌上辦事開通率達80.50%;“浙政釘”辦事平臺,建立政務群18萬個,覆蓋123萬名公職人員。

“掌上辦事之省”和“掌上辦公之省”的目標,離你我越來越近。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用數據資源優化配置城市資源。圖為杭州市一醫院周邊治理對比。

破題 自我革命打破條塊分割

長興縣太湖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市場監管窗口的工作人員吳穎,這3年來一直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交道。

“剛開始改革,為方便群眾我們搞‘一窗受理’,那時群眾跑腿少了,但工作人員後頭仍要跑:複印各種材料、蓋章、跟相關部門處室對接。”從事窗口工作多年,她親身感受到這幾年的變化,現在不一樣了。“數據共享,需要的紙質材料越來越少。讓數據跑起來,不僅群眾辦事方便,我們基層工作人員負擔也減輕了,效率更高。”

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原先的代辦式跑腿,已越來越難適應需要。浙江敏銳地意識到,要讓數據多跑路,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事實上,浙江很早就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從2003年的“數字浙江”建設到2014年全面實行“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再到2016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歷屆省委省政府持續深化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2018年開始,浙江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省政府印發《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總體方案》,對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19年底,全省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網上可辦,80%以上實現掌上辦,90%以上實現“跑零次”,90%以上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到2020年底,“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兩大目標基本實現;到2022年底,“掌上辦事”和“掌上辦公”實現政府核心業務全覆蓋,數字政府建設目標基本完成。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金華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使用“掌上執法”平臺對企業的檢查情況進行錄入。

2019年底的目標業已實現,但實現的過程並不容易。

“從‘幹部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到‘數據代人跑’,要克服的困難很多。”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還清楚地記得,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這些“硬骨頭”如何被一個個啃掉。

受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條款的約束,一些部門數據難以開放——省政府積極向上爭取試點,梳理上報相關事項,破解條條框框的限制;

一些部門視數據為“私產”,在數據合作互聯中主動作為的意願不強——省政府兩月一次召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專題會議,由省長親自主持,省級部門、設區市有關負責人參加,一次次統一思想;

長期形成的條塊分割信息,導致開放難度大,但與此同時數據安全也不容忽視——建立公共數據平臺“政務雲”,全省2/3系統都在這朵“雲”上,把需要共享的數據歸集到平臺上,其他部門在業務需要時調動這些數據,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

一條條數據鴻溝被跨越,一座座數據孤島連成片。面對遇到的問題,浙江滾石上山不鬆勁,以公共數據平臺為支撐,聚焦“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兩大目標發力。如今,省市兩級架構的政務“一朵雲”基本建成,省公共數據平臺已歸集全省205.4億條數據,全省統一的人口綜合庫、法人綜合庫、信用信息庫、證照庫,累計共享調用達15.5億次。

解題 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在金華市級機關單位工作的小應,以前每年辦理公積金提取時都要準備一堆證明:單位證明、貸款證明、結婚證明……“相同的證明,為什麼年年要提交?開證明耗時耗力,有時還得請假。”他對此曾很有意見。不過現在情況大為改觀,提取手續只需要本人身份證即可。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金華浦江縣群眾在窗口諮詢“無證明”辦理。

這得益於2019年2月23日金華拉開的“無證明化”改革大幕。

金華市司法局局長朱飛介紹,在“無證明化”改革中,金華所有涉及部門都進行了辦事流程再造,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並推進部門間以及政務外網與銀行、保險、通訊運營商等機構間的數據互通、協同高效。目前全市通過數據查詢辦件量佔群眾辦理查詢事項件總數的76.45%。群眾和企業減少提交各類證明119.69萬件。

這樣的事例在浙江還有很多。政府數字化轉型,轉變的是觀念、是職能、是流程,促進的是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浙江把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作為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支撐。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政府自身運行6大領域,組織實施政府數字化轉型“8+13”重大項目,目前已實現100%上線。8個標誌性項目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浙政釘”掌上辦公平臺和“浙裡辦”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

劉雨扣夫婦在京杭大運河行船14年,原先每到船舶年審辦證的時候,他們都需要停靠多個碼頭,花費十幾天時間。現在,原有的7本證書合併為1本,他們在自家船舶上就可通過“浙裡辦”辦理,審核則在“浙政釘”上流轉。這背後,正是“浙裡辦”和“浙政釘”攜手重組政府業務流程的生動體現。

2019年8月,颱風“利奇馬”來勢洶洶,與往年防颱工作不同的是,各級黨員幹部可以隨時打開“浙政釘”,進入防颱服務專區查看衛星雲圖,瞭解颱風的走勢和當地的交通狀況、安置場所、電力搶修等相關信息。利用“浙政釘”,從預警到佈置任務,各級防汛部門高效傳達防颱指令,隨時接收一線汛情反饋,溝通和協作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全省有123萬公職人員運用“浙政釘”工作,構建起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小組(網格)六級互聯互通的全天候在線數字政府。

阿里集團政務釘釘事業部副總裁、“浙政釘”項目總指揮田群喜告訴記者,目前“浙政釘”上已開發集成“釘”應用988個,覆蓋了機關辦公、業務協同、審批辦事等重點領域,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在“浙政釘”的數字晾曬臺上,還可以實時看到所需的各類數據,既為科學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又激勵各地各部門比學趕超。

“浙政釘”不止為公職人員帶來了方便。田群喜舉例,“浙政釘”也能通過釘釘給企業傳遞惠企政策,消息傳遞更高效。想要了解惠企政策有沒有執行到企業,不再像以往一樣費時費力。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群眾用“浙裡辦”掌上辦事,方便快捷;公職人員用“浙政釘”掌上辦公,協同高效。兩個APP相得益彰,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換取了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大大提升了政務辦事及服務效率。

2019年,“浙政釘”又做了迭代升級,運用範圍擴大到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領域,建立起全省統一的掌上執法平臺,實現“互聯網+監管”。目前該平臺已實現省市縣三級38個執法領域全覆蓋,累計實施掌上執法檢查260餘萬次。

義烏依託“互聯網+監管”平臺,將原來32個部門獨立監管變為1個數字中心統管,對主體名下的多項檢查任務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解決政府監管盲區和多頭監管並存的問題,同時打通鎮街綜合治理信息系統和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問題從網格發現、系統流轉、部門處置、結果反饋可實現“一條龍”閉環處置。

加速 建長三角數據共享平臺

家住杭州市浣紗路附近的居民,最近欣喜地發現,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變臉”了。因為靠近湖濱,醫院附近的交通此前一直是個老大難,時不時就會堵成長龍。如今碩大的指示牌動態更新附近空餘泊位數據,引導市民合理行車。

距離市一醫院數百米之遙的西湖音樂噴泉,每到傍晚遊客絡繹不絕。噴泉邊原先設置的眾多硬隔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景區工作人員緊盯著指揮中心電子屏幕上的監控畫面,景區內的人流量實時數據,正以5秒一次的速度持續更新,當客流密度過大時,及時通過智能終端分流,緩解景點壓力。

湖濱步行街一帶智慧亮相,藉助的正是杭州城市大腦的“思考”。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呂鋼鋒介紹,杭州城市大腦已實現從單純的“治堵”到“治城”的跨越。“非浙A急事通”“舒心就醫”等應用場景,讓群眾獲得感大大提升。此外,杭州正積極建設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探索解決層級過多、效率不高、信息失真的問題。數字駕駛艙能將各部門各層級的城市運行數據進行在線實時協同、融合、計算,實現縱向貫通、橫向比較、在線監控和智能預警。“就像駕駛員面前的儀表盤一樣,為城市管理者提供較為科學精準的決策參考。”呂鋼鋒表示。

浙江日報:解題“最多跑一次”,浙政釘浙裡辦精準發力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推進,在各地各部門馳而不息的努力下,浙江的政府數字化轉型正從探索階段轉入綜合集成出成果的新階段——

經濟調節更加科學,經濟運行分析數字化平合整合了19個部門542項經濟監測指標,全面、直觀、及時反映經濟運行“態”與“勢”,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

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建設統一公共支付平臺,累計為群眾辦理網上繳費業務1.4億筆,節約群眾辦事時間約6600萬小時;

市場監管更加精準,公共信用體系初步建成,在審批服務、雙隨機抽查、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深度應用;

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基層治理四平臺實現了基層大事一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天羅地網”金融監測防控系統累計預警高風險企業452家,實現了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防範、早處置;

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智能,生態環境協同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測預警全省水、土壤、空氣等環境質量和全省汙染源異常情況,提升環境保護決策管理水平。

創新,一直在路上。2019年8月“浙裡督”在浙江政務服務網和“浙裡辦”APP上線。原先屬於政府內部的工作督查,通過互聯網打開大門,接受群眾的檢閱和監督。作為全國首個綜合型“互聯網+督查”平臺,“浙裡督”可實現問題線索網上收集、督查事務政民互動、績效考評結果公開、政府創新同臺競技、民生事項在線監督等功能。

此外,浙江緊抓長三角一體化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省醫保局推動區域醫療電子票據互通共享,實現群眾異地就醫報銷“零跑腿、秒報銷”;省市場監管局推進長三角各地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互聯互通,建設長三角市場主體庫,支撐區域市場信息共享、行政審批“一網通辦”和監管業務協同。

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山放過一山攔。改革的道路,總是在命題和破題中螺旋式前進。有關專家建議,政府數字化轉型,還要聚焦改革“天花板”問題,繼續提升政府履職的數字化程度,可在公共數據領域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支持企業按照法治化、市場化規則參與數字浙江建設,承接政府和社會需求,進一步暢通政企合作渠道。

把數字化轉型先發優勢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浙江正在闊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