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需要認真做準備的


死亡,是需要認真做準備的

我們忌諱談論死亡,我們的文化不鼓勵思考他,好像不談論它一切就萬事大吉,好像人都能永生,好像決定要做的事可以無限的拖嚮明天…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不論我們敢不敢去面對,他就在那裡,不論我們敢不敢去承認,它也最終會把我們帶走,我們無意於談論怎麼去死,而是在這樣一個無法逃避的課題面前,要好好想想應該怎麼去活。

死,是相對於生的存在

死亡和生存截然不同,一些人相信靈魂存在,只有存在靈魂,人才能得永生,才不會懼怕死亡,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死亡是相對於生的另一種存在形式",而所謂存在必然是仍舊沒有消失,所以按照這種理論,人死也並未從世間消失,而是仍以我們五官所不能感知的非物質形式存活著,這種狀態究竟存不存在呢?換句話說人的靈魂究竟存不存在呢?恐怕只能由當事人去親身經歷,除此以外,任何人是不能體會到的,因為它已經超出了我們所能感知的範圍。

至於當事人是否體驗過那種經歷,卻又只能通過死而復生的人口中得知,然而,死和生本是對立的,死了就是死了,活著就是活著,半死不活並不是一種最終的狀態,人在死而復活後的感受也不能作為最終定論來參考,這些人仍舊不能給我們純粹死亡所具有的切身感受。所以,死,就是一個人和他所有屬性的消失。

死亡,是需要認真做準備的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沒有人願意相信這一事實

"選擇死亡的人認為活著是一種痛苦,選擇活著的人認為死亡是一種恐怖"。不是人去選擇死亡,而是社會現實壓迫著人過快的走向死亡,活著也不是被選擇的,而是人生受命於父母就要活下去,活著就有活得好的可能,當人充分享有了人生的甜美時,誰會願意面對自己所爭取的一切突然全部消失的結局呢?沒人能接受。

生活水平提高了,世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光彩,我們卻從來都不顧及自己的生死問題,都以世俗標準去衡量人生的高低好壞,從早到晚醉生夢死,對於自己的生死不聞不問,最後落得被動去接受死亡,所以才會有很多苟且,也才會聽到很多"我不想死"的眷戀,有些人過著空虛而漫無目的的生活,原因就在於對死亡的否定,因為當我們像永遠都不會死一樣的生活的時候,就會拖延明知該做的事情,我們所過的生活僅僅是準備明天和回憶昨天,將每一個今天都浪費掉了。假設每天醒來時就能意識到今天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天,人還回去虛度光陰嗎?

死亡,是需要認真做準備的

一旦人學會了怎樣去死,他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佛家證悟生死,總是要人大"死"一番再活才能參透,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歷車禍的人,搶救回來後永遠都會比常人活得認真;被人救過一命的人也會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很多人直到出現意外,發生危險時才想起活著是一件多麼慶幸的事,身邊還有親人需要自己去為之付出真心,才懂得去珍惜人生,珍惜生活。另有人在真正面對死亡時,想到死亡可能會帶來的可怕後果,主要是對身邊親人帶來的殘酷而懂得去珍愛生命。所以,當人真正接近死亡時,就會發現什麼是最重要的,也才會用自己的餘生去全力追求它。

總之,死亡是一個過程,人從一出生就漸漸的在死亡,故而它不應該成為一個恐懼的存在,而是提醒人有沒有過好每一天的警醒,只有人活得充實了、滿足了、自在了,才會真正安詳的去迎接死亡。

死亡,是需要認真做準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