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三人之中你最崇拜誰?

墨跡音樂坊


一個都不崇拜。這些人物被誇大了,失去了人物本身,成了誤導人的古代名人。

姜子牙建齊國是好事,但被魯國壓過了風頭,真實的姜子牙並非《封神演義》那樣神通廣大,

諸葛亮也被“演義神話”了,諸葛亮其實文武韜略遠不及曹操,也不及司馬懿,同年齡相比,更不如周瑜,赤壁之戰本是周瑜指揮的,硬給諸葛亮臉上貼金,諸葛亮的戰略無能倒致蜀國失敗,

劉伯溫更一般,也被神話了,甚至出現“劉伯溫建北京城”的歷史笑話。

不要崇拜被神話被演義的人,崇拜被神話被演義的人缺少的是文化真實文化自信。


播報內蒙古


姜太公

姜太公的生平業績,簡要的瞭解一下:

(1) 貧困生涯

據《史記》記載,姜太公五十歲時,曾在棘津(今河南省延津縣東北)賣飯;七十歲時,曾在朝歌(讀“招歌”,今河南淇縣)屠牛。民間還傳說他種田無收穫、賣乾麵叫風颳跑、經營飯店老賠本。可見,他的前半生生活窮困,命運坎坷。

(2)棄官避紂

姜太公經商屢遭失敗,但由於學識淵博,多才多能,還是經商朝大臣推薦,還是在商紂的朝廷裡當了個小官。可他看到紂王暴虐無道,便棄官而去。

(3)著書立說

姜太公豐富的軍事、政治思想,被後人集錄在《六韜》一書中。其中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部分,共計六十篇。《六韜》是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早期軍事理論著作,其中有最早的“公天下”思想闡述,有最早的農工商並舉發展經濟的思想,有最早的司令部建設理論,還有最早關於間諜的論述。

(4)渭水垂釣

周文王姬昌為了滅商伐紂,廣求人才。一次打獵來到渭水南岸,正遇上姜子牙在那裡釣魚。兩人見面,交談國事,志同道合,十分投機。姬昌高興地說:“您真是我爺爺所盼望很久的那個聖人啊!”周文王的爺爺曾預言將來必有聖人來周,使周興盛。於是,周文王把姜太公請到自己的車上,一起回到西岐(今陝西省岐山縣)。從此,周文王尊稱姜太公為“太公望”。

(5)孟津會盟

姜太公入周後,他勸文王對上要處理好與紂王的關係,以麻痺紂王;對外,促使文王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為討伐商紂、建立周朝奠定下了穩固基礎。

周文王還沒有完成滅商大業便死去了,他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在姜太公的輔佐之下勵精圖治,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大大超過了商紂。

公元前1048年,武王與姜太公在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舉行了一次軍事演習和檢閱,結果有800諸侯主動參加,史稱“孟津觀兵”。

孟津觀兵,標誌著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經形成。

(6)牧野大戰

公元前1046年,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太公建議武王,聯合各諸侯伐紂。發兵時,武王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武王和眾臣的決心一度產生動搖。姜太公剛毅果敢,力排眾議,堅定了武王伐紂的信心。約5萬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境內),與商紂王的70萬(一說17萬)兵馬展開激戰。戰幕一拉開,姜太公首先率領百名勇士衝入敵陣挑戰,導致紂軍中的奴隸士兵紛紛倒戈,從而使敵陣腳大亂。然後,周武王率大部隊隨後掩殺過去,最終紂王大敗,登鹿臺自焚身亡。《詩經•大雅•大明》曾以 “維師尚父(我們的統帥師尚父),時維鷹揚(真像雄鷹在飛翔)”來讚頌姜太公的英武。

太公引武王入朝歌,詔告天下,宣佈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8)封齊就國

公元前1045年,由於姜太公在興周滅紂中功勳卓著,被周武王首封於齊地營丘(今臨淄)。

領封之後,姜太公帶領本部人馬,奔營丘而來。因為長途跋涉,一行人十分疲憊,行軍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們來到離營丘不遠的一個旅店住宿,準備明日趕到營丘。深夜,姜太公聽見旅店裡的人說:“有道是機會難得。這些人睡起覺來香甜安穩,哪象個赴國建都的樣子。”姜太公聽後,睡意全無,急命整頓人馬,披星戴月趕赴營丘。

由於是夜裡急行軍,姜太公一行迷了路。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一頭神牛自告奮勇為姜太公帶路,一直帶到了淄河邊。還沒等姜太公表示感謝,這頭樂於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變成了一座巍峨秀麗的山。姜太公為了感謝這頭神牛,便把這座山命名為牛山。

黎明時,姜太公一行過了淄河,到達了營丘。

(9)與萊爭丘

姜太公一行剛進營丘,還未作安頓,就見萊國的軍隊已兵臨城下,形勢危急。原來萊國是商紂王的屬國,在今濰坊北部、煙臺、威海一帶。萊侯想趁姜太公立足未穩之際,搶佔營丘。姜太公急忙組織人馬迎敵。姜太公指揮鎮定自若,士兵作戰英勇頑強,經過七次浴血奮戰,終於將萊軍擊退。這樣,齊國得以正式建立。

(10)太公治齊

姜太公建立齊國時,基礎條件很差。一是地少,僅方圓百里,而且靠近大海,到處是鹽鹼地,可耕地少,發展農業的基礎很差;二是人煙稀少,且東夷土著力量強大。

姜太公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制定了三大國策。

一是針對可耕地少、無法發展農業的情況,大力發展手工業、商業。齊國近海,他就發展漁業、鹽業;齊國婦女心靈手巧,他就組織她們搞紡織業;齊國富有商業傳統,他就大力發展魚鹽、紡織品貿易。這樣,就確立了“農、工、商”三寶並舉、“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發展戰略。在此戰略的指引下,齊國很快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迅速發展成為雄居於東方的大國、富國。

二是針對當地東夷土著力量強大的情況,姜太公在文化上實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所謂“俗”,指“夷俗”,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生活方式;所謂“禮”,指“夷禮”,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禮儀制度;所謂“因其俗,簡其禮”,就是尊重東夷人的文化傳統,不強制推行周禮。這樣,很快使當地東夷人接受了周朝的統治,使社會保持了穩定和諧。

三是針對當地東夷土著力量強大的情況,姜太公還在人才選拔和官吏任用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人加入到統治階層。對人才不分親疏,用其所長。這樣,當地東夷人的優秀分子就融入到齊國的管理之中。

經過姜太公的治理,齊國的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僅僅五個月時間,姜太公就去都城向周公彙報了其安邦定國的政績。

(11)嚴懲不訓

姜太公建立齊國前後,外部遭受商原來的屬國——萊國的攻擊,內部則遇到了當地東夷土著、殷商舊勢力的反抗和干擾。軍人出身、推崇法治的姜太公,為了安定民心,實現以法治國,他堅毅果敢的殺掉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所謂賢士狂矞、華士兄弟,斬釘截鐵的除掉了為非作歹的司寇營湯,使齊國東夷土著、殷商舊勢力因不服周朝統治而造成的混亂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

姜太公誅殺狂矞、華士的故事,載於《韓非子·外儲說上》。太公封齊時,齊地東部有被時人稱為“賢人”的居士狂矞、華士兄弟。他們揚言:“我們不為天子臣,也不謀諸侯的官位,自己耕種生產糧食吃,自己掘井喝水,什麼事也不求人。不求國君給什麼名份,也不用君主給奉祿生活,自食其力。”太公入齊後,聽說有這樣兩兄弟,遂登門訪賢,想讓他們為興齊獻力。沒想到三次造訪,他們均閉門不見。姜太公認為,這倆人不為國家盡義務,公開反對他的“尊賢尚功”國策,是害群之馬似的“反革命”,就誅殺了他們。

姜太公殺司寇營湯的故事,載於《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司寇營湯陽奉陰違,混淆視聽,公開與當時的“中央政策”唱對臺戲,他的“有子不食其力”觀點沒有遵從周禮“父父子子”的“親親”原則;“妻長而夫拜之”的論調則違背了周禮“妻子應該以丈夫為主”的“尊尊”原則,結果姜太公非常生氣,認為營湯是以仁義亂齊,把他給殺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去世,他的兒子、姜太公的外周成王姬誦即位。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四叔周公姬旦代理國政。

對此,周武王的其他弟弟們——周成王的三叔管叔姬鮮、五叔蔡叔姬度、八叔霍叔姬處很有意見。他們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祿父)以及一些諸侯發動叛亂,史稱管蔡之亂或三監之亂(因管、蔡、霍,原來負責監視紂王之子武庚,稱為“三監”)。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周公率軍東征平定了這場叛亂。姜太公以及大兒子丁公姜伋輔助周公,或坐鎮京都、運籌帷幄;或領兵東征、衝鋒陷陣;或左右呼應,東西夾攻,為平定叛亂、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平叛過程中,周成王派召康公(召,讀“哨”)給姜太公傳達命令:“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稜,北至無棣。全天下的諸侯,你都有權利出兵討伐。”給姜太公征伐大權,使他居於東方領主地位。

(13)傳子歸周

經過姜太公的治理,齊國政權穩定,人民富足,齊為大國,逐步走上興盛的道路。後來,他把管理齊國、鎮守營丘的重任交給了三兒子姜穆(或呂穆,即丘穆公,丘、邱姓之祖),自己和大兒子姜伋(或呂伋),回到西周都城鎬京任職。姜太公做西周中央政權的“太師”,掌管全國軍隊。姜伋(或呂伋),擔任虎賁(音“奔”)氏之職,統領著王宮衛戍部隊。


淄澠齊稷


我外公在我小時候就常說,歷史上有三個半天才軍師,三個就是姜子牙、諸葛亮、徐茂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軍事才能出眾。半個就是劉伯溫,不知天文,但地理和軍事才能也很出眾。











書畫宅


我最崇拜是姜子牙。首先姜子牙選對了自己主公,西周在姬昌及其祖輩苦心經營下,已經有了很強實力,而商朝在紂王帶領下已經日薄西山。第二西周滅商比較順利,貌似強大商朝,主力外出作戰,留下奴隸臨時拼湊成軍隊,被西周諸侯聯軍一擊而潰。第三姜子牙結局很完美。因為西周雖然滅掉商,但自己實力還很弱小,為了維護自己統治,西周採取分封制。姜子牙被分封齊國,雖然當時看是偏僻邊疆地區。但姜子牙及其後代善於經營,使齊國迅速強大,後來春秋首霸齊桓公就是姜子牙後代。總之,姜子牙從選擇主公到追隨主公以及分享勝利果實都是最完美的。


大塊頭看古今


這三位都很厲害,但個人都不崇拜,記得小的時候對諸葛亮還有點崇拜,那時候看《三國演義》,後來看的書稍微多了點,就沒啥感覺了。每個人讀歷史,瞭解歷史程度不同,所以喜歡的歷史人物也會隨之不同,但我個人一直比較喜歡曹操。

咱們來簡單介紹下這三位人物的事蹟吧。

姜子牙:周武王時期,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著有道家兵書《六韜》,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之後因《封神演義》被追位神話。


諸葛亮: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諸葛亮大概都瞭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幫助劉備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之後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曾六次北伐中原,但都未成功。其文學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劉伯溫:明朝的開國元勳,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洪武三年封誠意伯。

劉伯溫在輔助朱元璋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民間傳說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人。其著作有《誠意伯文集》20卷傳世等。


三位都是有名的軍師奇才,在民間都是被愛戴並出現了神話色彩,無論是被演義,神話,還是正史記載,能力作為方面我們雖然不及,但是他們的一些品質值得我們尊敬學習,至於崇拜哪位還是看個人。畢竟每個人的看法不同,理解不同。

感謝大家多多支持,共同學習討論。


青煙月子


最崇拜諸葛亮。

按照當時天下形勢,如果他投靠了曹操等大軍閥,肯定能大展宏圖,但他選擇了劉備,近似乎白手起家,三分天下有其一,觀之其他軍閥謀士,絕無僅有。

再則,諸葛亮身上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信守諾言一諾千金的誠信,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是姜子牙劉伯溫所不能比擬的。


微微風生


諸葛亮無疑是最值得敬佩的。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品德高潔,才貫古今


竹葉自在


古代人物的雄韜偉略都是根據傳說演繹出來的,沒有什麼可崇拜的,要說崇拜只崇拜能讓我的生活不為教育醫療住房就業而煩惱的當代的國家領導人!


回車2


人無完人,不能說“崇拜”,只能說“學習”!看看他們有哪些過失,再說吧!


用戶知不知


首先我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出山,在劉備的誠意打動後就成了劉備的軍師,劉備雖然當時很窮,但諸葛亮依然選擇了一位明君。

諸葛亮是一位有學識有預先未知的才能和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他做事賞罰分明的人,做事嚴謹一絲不苟所以我很崇拜這樣的人!

所以現在你跟對了老闆或一個團隊能讓你有所成就的人就是你最大的恩人。或許當時有太多的不如意,如果你一直堅持著,老闆發達了你也就會發達,因為老闆是以人脈和💰就會轉到更多的💰。這也是平常人之所以看不到!最後還是堅持你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