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朽”的碑

中國文化文化記錄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是立碑。把好事和壞事都刻在石碑上,這樣會傳承很多年。為官一任立碑表述,修路修橋立碑功德;活人立碑,死人也立碑;好人立碑,壞人也立碑。立碑是為了不朽,警醒後來人。把大唐江山玩於鼓掌的則天皇帝實在沒辦法總結自己,只能由後人評說,於是立了一塊“無字碑”。這倒也是別有意味。

遠了遠了,我這裡說這個碑的意思只是聊聊自己身邊的事。

高陵建縣兩千多年。在這裡任職的父母官加起來好幾百人。我學識淺薄,那些陳舊故去的事不知道了。只能聊聊近幾十年的事。

高陵久稱“關中白菜心、京畿門戶”。可是農業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在改革開放後就日益落後。老百姓口袋沒有錢,過苦日子,這樣的情況說什麼都是不好的。

直到夏仁朝同志擔任了高陵的一把手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觀。夏仁朝同志不是高陵人,但是他心在高陵,心裡裝著高陵三十萬老百姓。搞活經濟,建立開發區,招商引資,爭取項目。這其中的坎坷和艱苦就不用一一表述了。總之,在老夏任期高陵人腰包鼓了,說話有底氣了。

老夏離任,沒有立碑。但是老夏的碑在老百姓心裡。大家口口相傳,輩輩相傳。這無形的碑代表著老百姓的心聲。也代表著夏仁朝同志的功澤。

後來,高陵又來了一個父母官。官氣重、架子大、愛罵人、心眼小,當然也沒見做出多少成績,更不敢坐到老百姓的院前炕頭諞家長。

離任,老百姓就又在心裡立了一塊碑。當然碑文也沒寫多少字“沃貨除了欺負人慫事都弄不成”。

老百姓的口碑才是真正的不朽。功過都刻在這塊碑上,永遠不朽。

想“不朽”的碑


想“不朽”的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