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雲學習,你學得怎麼樣?

編者按 定的7點鬧鐘,吳姍姍6點半就起床了。剛剛把早飯做好,兒子凱樂已經自己起床洗漱了,跳繩,吃早飯,然後來到書桌前,打開電腦,新的一天,網課開始了……這是自3月2日我市開展線上教學以來,吳姍姍母子的日常。這樣的景象,相信眼下很多家庭都不陌生。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網課的崛起,讓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看到了希望,擔憂和抱怨都化作了伴讀的力量。

母子並肩作戰

接到學校開展網上教學的通知,吳姍姍高興地同時又充滿了憂慮,高興的是她覺得學校的教學安排肯定科學、合理符合孩子學習規律,一定比家長給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好,但同時她又擔心線上學習的效果,孩子一個人坐在電腦前聽課,互動性肯定要差些。懷著忐忑的心情,吳姍姍和兒子開始了線上學習模式。

跟吳姍姍完全相反,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凱樂聽說要線上教學,老師在電腦上給學生上課,他非常期待和興奮。第一天上網課,凱樂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鮮感,“老師上課很有趣,上課的時間也不長,提問過問題會停頓時間要我們思考,感覺上課就跟看電視一樣,不知不覺課就上完了。”

吳姍姍旁聽了很多節網課,她覺得這比她自己在家給凱樂規劃學習時間效果好多了,“沒有網課,沒有學校和老師,孩子的學習缺乏一種約束力,制定的學習計劃不能百分百完成,但上了網課,班主任和授課老師要求完成的課堂作業那是無法拖延的,既有老師監督,又有同學在這兒比著呢,凱樂自覺了很多,對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許多。”吳姍姍覺得網課還有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回看,“給孩子提供了多一次的學習機會,不懂的,就多幾次回放。”但吳姍姍多少還是有些擔憂,網課這樣的形式除了學習,還能給孩子什麼?“網課主要內容是上課本知識,還有很多知識得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完成,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他得學習與人相處吧?”而對於已經上了大半個月網課的凱樂來說,網課漸漸失去了開始時的新鮮勁和趣味感:“我還是覺得在學校跟老師同學一起上課好,我喜歡和同學、老師待在一起的感覺,老師提問題,我能和同學一起回答,一個人上課很孤單。”吳姍姍希望疫情快些過去,讓孩子們回到真正的課堂。

一個人留守學習

面對網上學習,有的家長在陪伴,有的孩子卻在單獨作戰。洪濤是市區一家醫院的醫生,從1月下旬開始,他就一直工作在防疫一線。兒子洪博遠讀初二,正是初中升高中最關鍵的學習階段,而洪濤每天都在上演“失蹤”,大年三十值班,年初一由於疫情防控,又接著看門診,“我爸平時上班就很忙,兩三天照不上面是常有的事情,我沒起床他就去上班了,他下班回來我已經睡著了。”線上教學開始前,洪濤專門抽時間給孩子下載軟件,調試電腦,還要防著二寶妹妹來添亂。而就在線上教學就要開始的前一天,洪濤的愛人也迴歸崗位正式上班,兒子洪博遠正式成為一名“留守學生”。“學與不學全憑孩子自覺,我們單位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是這種情況,獨自在家學習。”洪濤無奈地說。

與父親的擔憂相反,洪博遠覺得線上教學的方式很好,“我感覺上網課比我呆在家裡自學效果好很多,我喜歡安靜的學習環境,一些我聽不懂的問題還可以看回放,這解決了我一些學習上的焦慮感。我爸擔心的問題在我身上不存在,我每天都在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解,畢竟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洪博遠唯一不滿意的就是網課的交作業環節:“實體課作業交上去就OK,網課提交速度得把人急死,而且要提交各科作業,程序複雜,很耽誤時間。”

抱著對兒子的愧疚心理,洪濤和愛人堅持每天檢查一下孩子的聽課筆記和作業,“客觀地講,網課的質量我們心裡沒有底,但看到兒子的聽課筆記和作業,我真的很欣慰,雖然年齡不大,但自律性很強,在這個特殊階段,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成長,也是一種收穫。”洪濤建議,未來的網上教學特別應該有一個“無家長介入式遠程管理”的開發,畢竟對於多數孩子而言,有家長的監督和陪伴,學習效果會更好。

“十八線主播”的苦與樂

這場疫情防控戰對不少老師而言,最大的驚喜莫過於“人在家中坐,直播天上降”,不少老師調侃,沒想到,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十八線主播”。於是,電腦、耳機、攝像頭、直播軟硬件,各種準備起來;線上備課,研究各種錄製軟件,各種忙碌起來……隨著在“主播”路上越走越遠,雖有手忙腳亂,有辛苦不言,但是藉助一根網線,知識千里一線牽,也讓他們樂在其中。

當接到學校要進行網絡授課的通知後,邱麗的內心是崩潰的,儘管自己看過一些直播頻道,但對於她和同事來說,自己成為直播的主角,這仍然是一個距離他們很遙遠的事情,於是,“十八線主播上線”成為當下她和同事最愛用的戲謔詞。玩笑歸玩笑,認真的準備卻在隨後展開,線上教學培訓、制定教學計劃……“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新奇的體驗,第一次採用線上授課難免緊張,主要怕課堂中途有意外,影響授課效果,不過幾節課下來,熟悉以後就好多了,我會比較擔心和同學們的互動效果。”邱麗告訴記者,大多數老師是第一次直播,沒有了平時課堂的一問一答、眼神交流、來回互動、朗讀板演等等常規手段,有的時候為了一個知識點甚至會不厭其煩地問到每一個同學。“平時面對的是孩子對知識渴望的眼神,現在面臨的是沒有任何感情的直播界面,你需要非常努力調動自己的上課激情。”

網上批改作業更是非常考驗“眼力”。同樣奮戰在“十八線主播”的何老師坦言,平時老師批改一個班的作業正常一節課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作業不盡人意還可以找個別同學面批談心。但如今,作業佈置下去了,學生們拍照上傳,老師得用手機或者電腦對著一條一條看,如果書寫工整、拍照清楚的還好,如果碰上書寫邋遢,上傳的圖片模糊不清,就要對著屏幕辨認半天,一個班的作業批下來,真是眼睛都快瞅瞎了。“雖然累,但是很開心,網絡一線牽,我希望能在雲授課的過程中,能給學生帶來收穫。在這個特殊時期,停課不停學,延期不延課,希望戰勝疫情相逢於學校的時候,我們都是最努力的模樣。”(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謝菊蓮 王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