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白問:攝影“乾貨”文章,到底是“水貨”還是“乾貨”?

攝影微談


你好,關於攝影“乾貨”文章到底是乾貨還是水貨這個問題 ,我想還是要看讀者的個人攝影知識掌握情況、個人理解能力、個人攝影知識需求狀況等來進行判斷。

1.知識掌握水平。

分兩種情況:其一,如果你是一個已經掌握豐富攝影知識以及技巧的資深攝影師,普通的所謂攝影乾貨其實對你而言早已經爛熟於心,這時候那些較常見、基礎的攝影“乾貨”文章對你而言可能就像大學老師看小學生的作文,水得不能再水了。試想一下,一個從事攝影行業多年的老攝影,在閱讀一篇介紹“通過曲線調亮畫面的小技巧”、“如何藉助圖層蒙版單獨提亮人物膚色”等攝影后期“乾貨”文章時,即便能夠體諒一些零基礎小白的知識水平而免於嗤之以鼻,但是我想他也絕不會認為這樣的文章“乾貨”滿滿。其二,如果你是剛剛接觸攝影的“小白”,剛剛拿到相機,平時只會使用自動檔拍攝,甚至連什麼是光圈、感光度、快門都不瞭解,對ps一無所知。那當你看到一篇“介紹手動擋拍攝要點”、“如何使用camera raw濾鏡進行修圖和調色”的文章時,確實是會感到乾貨滿滿。回想我第一次看教程知道可以利用圖層蒙版套個藍天的時候,那感覺簡直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捂臉]

2.個人理解能力

一篇文章到底是不是“乾貨”,我認為可以分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就是這個文章本身在敘述上是否清晰有邏輯,講述的知識點是否準確、科學、實用,其實也就是文章的質量問題。如果文章本身質量沒有問題,介紹的也確實是一些對大部分人會比較實用的內容,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它應該可以算得上是“有乾貨”。而主觀因素方面,則主要指的是看的人的理解能力,假如文章確實本身質量良好,而涉及到的也是讀者未曾掌握或者想要掌握的知識和技巧,但是因讀者個人理解問題沒能看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即便這個文章再多“乾貨”對他而言也只會是看不懂的“水貨”一篇。

3.個人需求狀況

我們知道,一篇文章有沒有乾貨是讀這篇文章的人做出的判斷和評估,本身有一定主觀性。如果文章中的知識點是讀者所想要了解的,正好能夠滿足他對相關攝影知識點需求的,這對於他而言就是“乾貨”;反之,如果讀者對於文章中的攝影知識剛好不需要或者不感興趣,那這個文章則無法被其納入“乾貨”的範疇。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攝影后期修圖師他只想瞭解一些跟後期修圖有關的內容,而這篇攝影文章中通篇都是介紹攝影師與模特在拍攝過程中的溝通配合技巧等,就算你文章乾貨再多,技巧再實用,而且他也都能看得懂,但這不會是他所需要的“乾貨”文章。

綜上,一篇攝影“乾貨”文章究竟有沒有“乾貨”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從讀者個人知識掌握度、讀者個人理解能力以及讀者對攝影知識需求狀況等來綜合考慮。





嗨我秋秋莫


您好,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來回答您。

攝影乾貨文章不適用於所有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那麼我們的理解就會有差異,就像我前幾天發表的一篇微頭條,明明是在抨擊一些不懂攝影,只是瞭解了一些皮毛就去誤導別人的人。但是評論就偏偏有人在槓。所以我們的理解能力不同,看到的文章內容自然就不同。

至於是“乾貨”還是“水貨”相信看到內容的排版,照片與乾貨教程的匹配程度就可以看出來。如果放的照片和乾貨對不上的話,基本上就是“水貨”了,連基本的參考照片都找不到就不要說自己是乾貨了。

怎麼區分是乾貨還是水貨

首先,我的建議呢是去觀看一些攝影領域的文章,尤其是閱讀量高的一些文章,然後直接去翻看評論,如果這篇文章不對,那麼一定會有人進行反駁。

再者,可以去根據一篇文章自己不懂的地方去百度搜索一下,看這篇文章的講解和百度是否一致。比如:有文章說光圈怎麼怎麼樣,那麼景深怎麼樣,如果我們對於光圈或者景深不是很瞭解,那麼我們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便知真假。

當然我是新號,但是我可以對我的每篇文章負責,給自己打個廣告哈哈,我主要的是分享一些調色和攝影思路的乾貨,具體實戰嘛,還是得靠您自己了。(但是我不是水貨哦,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保姆級的教學)

總結

現在的攝影分享的乾貨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水貨,那麼我們可以先提升自己的攝影技術和基本的知識,這樣我們對於一些水貨也能夠辨別出來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到您。如果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攝影乾貨集


這個問題由攝影師十三來聊一下他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以及感受吧。

我們就按照題主的這個乾貨和水貨的思路來看這個問題。

那我還是先說結論,現在很多攝影文章裡邊的所謂的乾貨和水貨,我覺得是一半一半吧。

先說我為什麼覺得是水貨呢,因為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大家都是為了博眼球,增加流量,往往一般所謂的乾貨知識很少有趣味性,所以說大家在看文章的時候,對於那種沒有趣味性的文章,是不會看或者是快速的翻過,往往這種真正意義上有乾貨的文章不會引起大家的閱讀,所以說就會衍生出這種表面上看起來高大上,但實質上沒有講什麼內容的一些所謂的水貨,

通過一些聳人聽聞的詞句,以及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方式去包裝 來博取大家的閱讀量,但實質上當你通篇讀下來的時候,你就覺得整篇文章什麼都沒有講,除了展示一些美圖之外,你看到的都是一些毫無營養的文字,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攝影知識的儲備,既是一張好的照片,你也看不出他的所謂的構圖燈光的運用以及故事的背景,還有作者想表達的一些意圖。

所以當你看一些網站,上邊的知識分享的一些乾貨,但大部分都是一些虛有其表,毫無營養的一些詞藻展示,這樣學不到任何東西。你看到的只有浮誇的標題以及毫無意義的修飾。

說完水貨文章,那接下來我再說說所謂的乾貨吧,其實所謂的乾貨肯定是有的,只不過這種乾貨文章往往缺乏趣味性會導致很多讀者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沒有耐性,因為一般閱讀文章的人,有一部分會受到現在環境因素的影響,都只是想快速的掌握一些知識的要領,但往往這種幹活觀點都是缺少趣味性的,所以很多人在閱讀這種知識點的時候,因為缺少趣味性,而缺少耐心,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在越多時就會選擇快速的翻過。所以這種結果也會反向導致,創作者不會花真正的心思去分享以及發表自己的知識感悟,這樣就會導致形成一個怪圈,生產水貨,閱讀水貨的這麼一個怪圈,不斷的循環。

所謂的乾貨以及水貨,更多的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靜下心來仔細的去分析去體會,但我們覺得創作者本身在提供水貨的時候,那我們可以選擇不讀,那我們,那我們在遇到真正的乾貨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去閱讀,遇到好多知識點,我們會去做筆記,然後再去實踐,最後變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點。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攝影師十三


“乾貨”還是“水貨”,看誰先擁有第一桶金,後來的即使是“乾貨”,也比不過“水貨”,比如“水貨”是評委,“水貨”的命運,就決定在“乾貨”手中。



藍鯨並蒂蓮


乾貨水貨無法界定,常規理論性的知識,說明書就夠了。拍攝手法和數值不適用於所以人和拍攝內容。所以,對你有用的或者能提高個人拍攝技能的都可以為乾貨。而相反對你無用的那就只能界定為反面教材


頑皮的老虎沒有牙


有水貨也有乾貨,看正規有權威且知名度高的文章,多看好的作品,多拍,多思考,一定有收穫的,文章書本講的是理論,實操更為重要。希望能幫到您!


derek焦龍


乾貨,但也需要自己去嘗試,按著上面的步驟做就可以了,多實踐積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