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今日書籍推薦:《落腳城市》

我們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員。

我們回不去故鄉,也離不開城市。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當今社會,不少年輕人,鄉下務工人員,選擇到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選擇打拼。那些我們所謂的嚮往的城市,那些燈紅酒綠,真的是我們以為的理想的樣子嗎?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落腳城市》,來一探究竟。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 落腳城市 》是加拿大作家道格·桑德斯的紀實文學作品,桑德斯走遍世界各地之後,針對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的現象寫成了本書。這本書的起點是重慶六公里,在第二章中講述了中國深圳:一個無法落腳的城市。

深圳!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它位於中國大陸的南部,與香港隔著后海灣對望,是全球特地興.建的落腳城市當中最大的一座。直到1980年,深圳還只是一座小漁村,人口也僅有兩萬五千人。後來鄧小平宣告這裡為第一座經濟特區,不受勞動力遷徙的限制,並可自由採行市場經濟政策。於是,這裡隨即成長為一座工業集散地。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隨著經濟開放發展,不少人外地人選擇到這裡打工發展,深圳是“城中村”的聚集地,如果深圳沒有了城中村,那麼將有一大半的人離開深圳,雖說它環境不好,但是卻是眾多工作人員深漂路上的避風港。

白石洲這座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它擁有幾乎深圳市區最集中最大規模的農民房,它與世界之窗、歡樂谷臨近,這裡可謂是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但這裡,即是天堂,也是地獄。

一個無法落腳的城市。

可以說深圳變得一點都不需要農民落腳,那裡根本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一個向著最光明偉大的新興社會主義城市目標建設的城市,怎麼會容許這種礙眼的存在?!畸形的產業和年輕的取向造就了一大批的新興產業,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同時造就了深圳恐怖的地價增速。

然而,他們很多深知自己在深圳沒有未來,更不用說農民了。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能再依靠勞動密集的製造業(我們知道資本的運作使得它們已經輸出到發展落後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印度,泰國,越南等等),我國的很多的落腳城市將何去何從成為了一個問題。

但是這些的實現前提就是政府的支持,沒有政策、資源的傾斜,沒有基礎交通、水電、教育,落腳城市的居民其實是很難獲得機會去改善自身的生活的。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書中就提及一些就此不作為甚至制定阻撓政策的城市,最終導致遷移來的人們投奔傳統宗教的慰藉。

因為他們在城市中無法獲得認同歸屬感;甚至乎發展成暴力團伙等事件,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改善自己的生活,在城市中沒有立足機會,而回鄉下又面臨飢餓等生存危機。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他們具備資產階級的夢想、拓荒者的堅忍,與愛國者的價值觀,他們缺乏的是實現夢想的機會。


在採訪一位發展穩定的鄉下移民時,他這樣說到:這裡非常雜亂,非常開放,你可以在這裡起步,政府也會給你協助。所以,只要你努力工作,就有機會在這座城市裡獲得成功。我們真的覺得我們已經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也覺得我們歸屬於這裡……

城市要持續性發展應該是怎樣的?是具有包容性的,是能夠給予居民成功的機會、生活的希望的。

我們沒有生活在這裡,很難體會到他們的家長理短、冷暖飢困。但城中村應該是夢開始的地方,它給了深圳異鄉人一片棲息之地,承載了深圳異鄉人的夢想,給予了深圳異鄉人慰藉……

《落腳城市》:深圳——夢與現實交織


  • 文章摘錄:


我在這裡見到的都是原本生長於鄉村的人口,心思與志向都執著於他們想象中的中心城市,深陷於一種巨大的奮鬥當中,目的是在城市裡為自己的子女爭取一片基本但長久的立足之地。

一個面貌一致的“悲慘世界”。窮人沒有力爭上游的機會,只能永遠困在猶如監獄一般的區域之中,被兇惡的警察壓迫擊炮被吸血的企業剝奪,被福音宗教寄生利用。

盡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