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女婿”隔離報道:少做2mm,全網炸了

前幾天知乎上出現一個熱門帖子,關於上海“洋女婿”隔離的報道。

一篇原本是正面的報道,結果成了反面案例,上海某居委會支部書記陳奉濤遭到全網吐槽。

不僅他,報道中的“洋女婿”及其上海老婆、丈母孃,無一倖免。

陳奉濤成了“給洋人開綠燈的違規人員”,“洋女婿”成了在中國的領土上趾高氣揚的形象,上海老婆、丈母孃成了跪舔外國人的國人代表。

上海“洋女婿”隔離報道:少做2mm,全網炸了

我相信,這絕不是記者的初衷。

那麼,為什麼滿盤皆輸,各方都不滿意呢?

記者少做了“2mm”!

這2mm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提供上海的隔離政策。工作不難,複製粘貼,或者直接上圖,都可以,花不了一分鐘的時間。

網民們的情緒,顯然是因為信息不對策,並不知道上海的隔離政策裡,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可以採取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的方式,當然居家隔離必須符合“一人一戶或一家”的居住條件。

這也是居委會陳奉濤後來建議,洋女婿的家人搬到同一小區親戚家居住的原因。

上海“洋女婿”隔離報道:少做2mm,全網炸了

為什麼少做了這2mm的工作,就一下炸燃全網呢?

眾所周知,現在全國人民的焦點就是新冠疫情。為了大局,為了自身的安全,從春節到現在,全國多少人都悶在家裡不外出,全部學校都不開學,大家都忍著、憋著,忽然聽說有人居然凌駕於規則之上,情緒不炸了才怪。

好不容易國內疫情可控,但全球疫情態勢卻不容樂觀,尤其是逐漸上升的境外輸入型案例,更讓老百姓對外國人的隔離尤其關注。

這少做的2mm工作,是在敏感時刻,踩在了敏感點上,引發了網民們的誤解。

上海“洋女婿”隔離報道:少做2mm,全網炸了

有人說,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樣子,就是ta做100件事的樣子。

如果寫報道的時候,多一點換位思考,考慮下讀者的立場和感受,事情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不要想當然,不要自己覺得,而要讀者覺得,全國的讀者對上海的政策未必知曉。

不僅要把少做的2mm補上,現在更受推崇的是多做2mm,就是比一般人完成工作,還要多做一點。


這是良好和優秀的差距。

舉個例子,白居易寫完新詩,念給鄰居老婆婆聽,老婆婆聽不懂他就修改,直到老婆婆聽懂為止。

有多做2mm的意識,哪怕一時半會沒形成習慣,至少不會犯少做2mm的失誤。

2mm雖少,每件事都能多做2mm,那就很了不起。

上課之前有預習,上課之後有複習,職場上會經常覆盤經驗教訓,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感恩,完成一項任務前研究下有多少途徑......

時間會複利,實踐的累積也會複利,然後你與昨天的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了2cm、2m......乃至更大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