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背窯的


誰都知道建築中不可或缺的磚塊是由土坯燒製而成,但這些坯子是自己規規矩矩走進去的?你肯定淡淡地說:不是有輸送帶麼。那是現在的事,過去卻全是靠人背進去的。背窯,首先要會碼背子:底層立著橫放三個,二層呈八字狀擺兩個,第三層則是豎著直放四個,五層板橫躺兩個且要超出寸把來叫頂肩。再上邊則或一層或兩層趁背者自己的力氣逐層加磊,最上邊中間橫擱一個叫壓頂坯。碼好後,腰彎肩聳,用揹帶鉤子抓住最底層外邊的兩下角。忽壓壓在背上看似晃悠,實則穩的很,不過絕非一天半日的功夫。初始,一般背者腦袋總要被打出圪蛋來。出窯距離近,只四個一碼,五層正好二十個成磚。是省點力氣,不過烏眉畫道的比窯黑毫不遜色,故有:“窮燒窯,餓挖坯,背窯的不如吊死鬼”之說。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是將不是將全憑好雜杖


過去村裡起房蓋屋均以木料為主,因此木匠是很吃香的。但是將不是將,全憑好雜杖。這裡將通匠,雜杖就是匠人們的武器——工具。下面就說說木匠的工具哇。

鋸子


兒時都學過魯班的故事,都知道魯班爺發明的鋸子。話說有一天魯班到野地裡解手,誰知不小心被一片草葉劃破屁股。魯班一看這草葉,有著鋸齒狀的邊沿,隨靈機一動,發明了鋸子。這鋸子可是木匠的好幫手,不管木料有多大,只要用鋸子一解,就被分解了。鋸子有大有小,大鋸鋸條又長又寬,需要至少兩個人才能拉動,解的也是大木頭;小鋸子一人就能把握,木匠師傅一手提鋸,一手握料,就將小木料一破兩半了。還有專門的謎語形容兩人拉鋸:二人把腰俊(貓腰),力氣都使淨;渾身不停歇,單為一道縫。葷詩(謎)素破,倒也形象。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推刨


從南來了個伊呀伊,脊背上屙屎真異奇。這是說的推刨。好木匠離不開好推刨,往往一個木匠師傅會有好幾把推刨,有長的,有短的,各是各的用途,但推刨越長,木料就被推得越光、越平。使用時,將磨好的刨刀篏入木製的刨槽。刨槽一般用棗木、杏木這些硬木頭做成,底面特別平滑;上面再橫穿一根圓形的手柄。木匠兩隻手握住手柄,腰一貓,雙臂一發力,刨花即由槽口湧出。不幾下,被刨的木料就被推的展油活水了。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錛子


木匠耍錛,四十里不敢安村。話是玄了點,但也形象地道出錛子的威力。錛子是用以處理刨子太費事又不值當鋸的木料的。師傅們一隻腳踩在料木上,揮舞錛子,隨著錛渣飛濺,腳下的木料便被修理的平平整整,如若還嫌不光滑,再用刨子推幾下即可。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是將不是將全憑好雜杖

鐵鍬


木匠需要好雜杖,其實種地的農民也需要。比如鐵鍁,老早時地裡幹活,只有鐵角鍬,窄窄的長長的,兩角尖尖的,太笨重,鏟挖些東西真不方便。後來有了盂縣鍬(顧名思意,盂縣應該是其產地),比鐵角鍬略寬些,前面呈滿月狀,鏟東西效率就提高不少。此兩種鍬,鐵匠爐一開,鏗鏗鏘鏘就可鍛造出來了。後來又時興起了機壓圓頭鍬,特別輕巧,人們幹活才省時省力不少。不過也並非一概而論,看幹什麼活了,若澆地堵堰什麼的,鐵角鍬下去連土帶草皮才可救急。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钁頭


钁頭有大有小,作用不一樣。大钁是兩條胳膊揚得高高用來刨地、刨圪針(荊棘)、卸崖頭的。小钁卻是莊戶人秋季刨茭、刨玉茭的專用。刨莊稼時,農民左手攥緊莊稼稈,右手揚起小钁頭,這些高杆莊稼即連茬胡兒一併被刨了起來。這大小钁頭跟木把的連接處需要用個楔子楔緊,這個楔子還有個雅名,稱作“媳婦頭”。钁頭把往往要用樺木才經得住用大力氣。人們常稱倔犟脾氣的人為“賣钁把的”。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狄森梧夜話之八 那些受苦人和他們掙錢的雜杖


狄森梧簡介:生在陽武村,長在戲臺底,結緣大神山,虛度幾十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