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春分”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語意即春分這日,太陽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等長。春分作為天球計量、計算、定位的基本理論之一,春分對於天文學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日春分|從來“春分”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怎麼和孩子說“春分”

春分的意思是,春天過半,這一天太陽會照到了地球的中間,讓白天和黑夜變得一樣長。

祭日

除了天文學的意義,春分在古時不論是民間或是官方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北京的這座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牆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後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

祭日雖不如祭祀天地的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

而對於民間而言,春分是農忙季節的即將開始的預兆,春分過後,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要加強田間管理,因此,在春分,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來慶祝春分的到來:

今日春分|從來“春分”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這也成了一個習俗。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犒勞耕牛

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春分已至,耕牛即開始一年的勞作,以糯米糰喂耕牛表示犒賞;祭祀百鳥,一則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類不要啄食五穀,祈禱豐年之意。

今日春分|從來“春分”豎雞子 川上良人放紙鳶

豎蛋

最近由於疫情,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還未開學,春分還有一個習俗非常適合家長帶著孩子在家嘗試,那就是豎蛋。“春分到,蛋兒俏”。豎蛋是春分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人們以此慶祝春天的來臨。

如何能夠成功的“豎蛋”?大家可以把一顆煮熟的雞蛋橫放在桌子上快速旋轉,如果雞蛋旋轉的速度足夠快的話,大家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當雞蛋旋轉時,它會慢慢地豎立起來。

這個過程一定要保證雞蛋旋轉的速度足夠快,還有如果是在家嘗試的話,大正幼兒園設計建議,首先要保證雞蛋是煮熟的,因為生雞蛋裡面的質心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變化。

放風箏

司馬相如所寫《春分》中的這句詩:“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描繪了春分時節,人們除了豎蛋,還會放風箏,不過最近因為疫情期間不建議外出,那麼就等到疫情過後,再帶孩子出門感受大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