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春茶綠 村民增收忙

貴州日報

“兩邊翠綠多,中間綠茶坡,坡下一丘田,直下天生腳。”這是清鎮市新店鎮中壩村牛坡村民對當地環境的生動描述。海拔1400米左右的牛坡,山清水秀,孕育出了一片雲霧風韻的茶園。

三月好天氣,牛坡“二十一畦”茶葉進入了採摘季,茶農們腰挎茶簍,一雙雙巧手熟練地將一顆顆芽尖採入簍中。

“前段時間出去打工不方便,剛好這裡需要採茶工,我就報名了。摘一斤獨芽50元,我一天能採3斤左右,不比外出打工掙得少。”中壩村村民王仙菊一邊採茶一邊說。

茶園負責人陳志遠介紹,目前,茶園共有80餘名採茶工人,每人每天可獲採茶收入約130元,從復工到現在,累計採摘的“明前茶”加工成幹茶1500餘斤。

2014年,在外發展的陳志遠回鄉創立貴州漁樵耕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壩村牛坡承包了1050畝土地,引進了福鼎大白、烏牛早、安吉白茶等國內優質茶葉品種,建起了產業園區。

“我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已經成立了塵外天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每年每畝土地有保底200元的流轉資金,園區盈利後可獲得分紅。”陳志遠說。

為真正把貧困戶“粘”在產業鏈上,中壩村集體以178萬元的扶貧資金入股貴州漁樵耕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產業,形成“龍頭企業 村集體 園區 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2019年底,中壩村茶產業園已兌現分紅資金8.9萬元。

“公司負責提供田間管理技術和茶葉加工。村‘兩委’負責用款監督,組織村民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崗前培訓。村民入股時間5年,前三年按入股資金的5%分紅,第四、第五年按6%、7%的紅利分給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店鎮黨委副書記張傑介紹,“與此同時,貧困戶還可在園區內務工實現進一步增收。”

目前,整個茶產業園區1050畝茶葉年產量約8.6噸,產值約455萬元。每年人工工資約50萬元,解決了當地200餘名群眾就業,帶動戶均年增收約18000元。

如今,在中壩村茶產業園區的示範引領下,激發了村民們返鄉創業的熱情,輻射帶動中壩村致富帶頭人、周邊農戶50餘戶200餘人,成立了3家合作社,11家農業公司。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裡1000多畝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茶樹成了村民致富的希望!”望著漫山遍野綠油油的茶樹,陳志遠滿臉自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增加茶樹種植面積,打造集觀賞、休閒、採茶體驗等於一體的農旅融合新基地,把茶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鄉親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金忠秀 通訊員 周麗 鄒付軍)

“一畦”春茶绿 村民增收忙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