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武夷山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非常適合高品質的茶葉生長。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近年來,巖茶在茶圈風頭正盛,武夷山景區72平方公里內的“正巖”茶供不應求 ,產量低但質量高,以“特殊渠道”流通,供給少數高端人群品用。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這些以“正巖山場”著稱的名茶,與奢侈品的營銷方法類似,量少價高、不愁銷路。

2006年5月國務院正式將“武夷巖茶傳統制作工藝”列入《傳統手工技藝》名錄,同時,一批巖茶技藝傳承者也被列入名錄當中,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隨著武夷巖茶的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手工工藝項目,巖茶文化與巖茶傳承人逐漸走向公眾視野。賣茶商家則敏銳地利用這個巨大的商機,"大師茶"油然而生。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大師茶"的出現,無疑是往本就“一灘渾水”的茶價中有又倒了杯“墨水”。

越來越多的品牌商為了搶佔市場、吸人眼球,堂而皇之地往自家產品上蓋"非遺傳承人手作"的刻印。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茶隨人貴,價隨茶高。茶,作為消費品來說,本質上的品飲價值是固定,但傳承人的茶經過聚焦後,增加了成倍的附屬價值,價格堪比收藏品。

2020年3月15日,中拍平臺掛出位於天心村巖子下到狀元嶺之間133畝的正巖山場,起拍價200萬元/年,通過62輪的出價,最終以740萬元/年成交,溢價率270%。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拍賣信息截圖

對於當地誠誠懇懇種茶的茶農來說,跟不上市場上的玩法,從而選擇直接租讓茶山茶園也是一個謀生的方式。

武夷山景區72平方公里內的正巖茶區山嶺聳立,低丘起伏,優質的巖茶生在坑澗處,山區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溫溼。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武夷山的牛欄坑

正是這樣的生長環境使得武夷巖茶的茶青氣息獨特,再經過繁複製茶工藝加工,形成了獨有的香氣和滋味。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當然,巖茶價格高的原因不僅是“非遺”二字的推動,巖茶本身繁複、獨特的工藝也影響著它的價格。

武夷巖茶的完整製作工序包括:採摘—曬青、晾青—做青(靜置與搖青反覆幾次)—炒青—揉捻—復炒—復揉—走水焙—初挑揀—復焙—歸堆—篩分—審評—拼配(非必須)。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做青

其中初制中的“做青”是其精髓所在,記得在小編大二製茶實習到武夷當地某茶廠去跟青做茶時,請教了一位師傅做青的訣竅,師傅說他們講究的是“看天做青、看青做青”,這些都是在經過不斷的改進與探索中得出的。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焙火

巖茶加工的另一個重要步驟在於其焙火的力度,焙火講究“文火慢燉,寧輕勿重”,即使是做茶做了幾十年的師傅也很難將毛茶一步焙到味,求快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將茶青“焙空”(內含物質在炭焙的過程大部分流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青”。

巖茶的製作工藝繁複費時、勞動強度大且制約因素眾多,對技藝水平要求之高,為其他茶類工藝所少有的。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得到更多的宣傳與保護。

武夷巖茶是如何成為“貴族”的?

巖茶產業的拓展雖然可以以技藝傳承人及其製作技藝為中心,但其傳承與保護的工作也同時面臨著來自科技、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競爭等多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需要努力做到對文化和技藝保存的完整性、原真性、創新性,通過尋找和挖掘傳統技藝與文化的現代價值和生存空間來實現文化的“再生產”。

您怎麼看?歡迎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