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按兵不動”,我國貨幣政策為何定力十足?

每經特約評論員 李宇嘉

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未下降,分別保持在4.05%和4.75%的水平。而在此前,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多國央行紛紛宣佈降息,可謂掀起了一波全球性的“降息潮”。

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依然保持定力,背後邏輯是什麼呢?

筆者注意到,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資金鍊的衝擊,自2月3日央行啟動淨投放、逆回購以來,再加上支農和支小再貸款、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相對充裕,貨幣市場資金利率也處於歷史低位。3月18日以後,隔夜利率跌破1%並繼續下探,有望再次步入“0時代”。3月20日,DR007(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創出了0.79%的史上新低,DR007是反映市場資金面鬆緊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其利率水平創下新低,也說明當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

疫情之下,部分行業曾一度生產停頓,有的即便現在逐步復工復產,但由於復工復產率不可能一下達到以前的水平,因此工資、租金、利息、庫存等支出還要繼續受影響,需要貨幣寬鬆來紓困資金鍊,特別是受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實際上,不管是疫情本身導致的經濟活動驟降,還是疫情防控對供給和需求端的衝擊,都是因為物理限制,降低了人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基本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作用於需求的效用有限,貨幣是中性的。紓困資金鍊的一攬子措施密集佈下,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充分體現前期公開市場投放、普惠降準等對LPR的影響。

因此,作為LPR定價的基準,3月16日央行例行MLF操作,中標利率為3.15%,與2月份持平。這也意味著新一期LPR將保持穩定。但即便如此,在前期持續寬鬆的環境助推下,實體融資成本仍將處於下降通道。今年2月份,一般貸款利率為5.49%,較2019年12月份下降了25個基點;3月份,預計實體貸款利率還將下降,而2月份5年期以上LPR下降的效應也將滯後反映,3月份首套房貸款利率將大概率下降。總之,支持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的貨幣基調不會變。

LPR未降,特別是5年期以上LPR未降,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管理層不希望地產過度繁榮,衝擊正處於復工復產關鍵期的企業資金面,以及企業上下游的正常循環。以房地產開發投資為例,今年前兩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下滑確實比較大,但其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卻從2019年底23.97%,反彈至30.4%。資金面好轉疊加各地紓困樓市引致的預期好轉,樓市已出現明顯回升的跡象。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今年1~2月,國內房企債券融資2484億元,為近六年來次高(僅低於2018年),同比上升36%。而資金面好轉,已開始利好地產,除了開發投資相對反彈外,土地市場復甦更明顯。根據世聯地產統計,1~2月全國土地出讓規劃建面同比下降25.6%,土地出讓金僅下降6.0%,可見地價還在高位。1~2月,全國宅地成交樓面價3032元/平米,同比增長28.9%,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金額同比上升42.4%,上海、廣州都誕生了高價地塊。

再看樓市銷售端,根據克而瑞的統計,目前全國樓市整體呈現穩步復甦態勢,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逐步回升,第十週(3.9~3.15)全國43個重點監測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259萬平方米,比上週增長7%,相較第七週增長159%,基本恢復至去年四季度周均成交量的六成水平。其中,一、二、三四線城市,最近一週商品住宅成交量分別達到去年四季度周均成交量的53%、64%、70%。可見,回暖邏輯和過去一樣,從一線城市向外輻射。

筆者認為,應對疫情,該投放的資金都投放了,剩下的就是要疏通貨幣傳到渠道,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觀察政策效果,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當前,不少國家進入“零利率”“負利率”時代,而我國貨幣政策保持定力,堅持不刺激、不放水的“雙不”原則,中美10年期國債利率差(無風險利差)已經接近200個基點,這有助於資本流向我國。

總之,疫情過後的經濟抓手很多,這也是我國經濟潛力和韌性的表現,加上覆工復產的推進,因疫情而延後的消費需求釋放等,經濟正在轉向正軌,這也決定了我國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不刺激的定力。

(作者為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