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那時讓人崩潰的往往不是工作帶來的勞累,而是我作為醫護人員面對病人束手無策。”黃岡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護士廖穎嵐沒法忘記2月初的那個傍晚:一位31歲的男子,用擔架車推著他的母親,一路哭喊著衝進湖北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醫生快來救救我媽,我媽快不行了。”擔架上,老人安靜地平躺著,沒有任何動靜。在發熱門診支援的廖穎嵐趕緊幫男子把老人推進搶救室,上了儀器後發現,老人早已沒有了心跳和呼吸。

搶救室外,老人的兒子跪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拍著玻璃牆喊“我媽是為了照顧我才感染的,我好了,她感染了”。

那天下班後,廖穎嵐一個人坐在更衣室裡哭了很久。

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的發熱門診,讓人悲痛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廖穎嵐腦感覺自己陷入了壓抑、無力、無助、內疚之中,一度瀕臨崩潰。

這種情緒幾乎要拖垮廖穎嵐的身體,為在崗位上堅持下去,她只能逼自己“麻木”,藉以反思工作得失和經驗,做好工作,救更多的人。

廖穎嵐 【口述】

第一週,最大的感受是壓抑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這些天在發熱門診受到如此多衝擊,體驗到太多脆弱無助的時刻。

我是1月28日被領導從甲狀腺乳腺外科病房派來支援發熱門診的,領導派我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勝任不了這裡的工作。但既然來了,就要做好這份工作。

我負責導診分診、給病人輸液吸氧、查CT等工作。人手不夠,一個人當幾個人用。

來到這裡的第一週,最大的感受就是壓抑。

七八十平方米的門診大廳,只有二三十個座椅,每天接診的病人有七八百人,人挨人站著、擠著,有經驗的病人會搬個小板凳過來排隊,每天排隊的人都排出大廳數十米遠。

病人來到之後先取號,基本要等上四到六個小時才能看診,看診後要等同樣長的時間去輸液。很多病人凌晨來排隊,看診開藥後,去排隊輸液,基本上到晚上才能離開。有時候第二天來上班,發現前一天的號還有幾十個沒看完。

1月底2月初的發熱門診病人,排隊排出門診大廳外數十米,病人擁擠加上我帶著護目鏡和麵屏,有病人跟我說話,要貼著、靠得很近才能聽見。

來這裡的病人,基本都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他們普遍非常焦躁、恐慌、擔憂。很多病人來了之後會抱怨“為什麼這麼大的醫院只有四位醫生看診,門診地方這麼小,那麼多人擠在這裡,你這醫院怎麼開的?像過家家一樣。”

我們只能向他們一遍一遍解釋,不是門診小,而是病人太多,不是不安排醫生坐診,而是醫護人員已經病倒了很多,能來一線的都來了。病人增加得太快,改造門診的速度,跟不上病人增加的速度。

醫護人員基本都沒見過這麼多的病人,都已忙到快崩潰。“非典”那年,我還在讀書,當時想,如果我已經參加工作了,一定要報名去一線,還是學生時,鬥志昂揚。

但當我親身經歷,這種場景會一下子讓人很有挫敗感。

在無力中做最大的努力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讓人崩潰的往往不是工作帶來的勞累,而是我作為醫護人員面對病人束手無策。

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被送來的病人呼吸困難、心慌、氣喘,這個時候,我只要能給他們一口氧氣吸,就能不那麼難受,但是我給不了,沒有了。

病房床位總是處於飽和狀態,收不進任何一個新病人,只能等著病房裡有人離世或出院,才能進新病人。對於病情實在嚴重的病人,只能讓他坐在輸液室裡先吸氧,看到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吸上氧氣後,表情慢慢舒展,身體變得舒服、放鬆,開始有勁說話,感覺他們又活過來了。

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輸液室和發熱門診裡只有二十個吸氧接口。更多的病人,即使已經奄奄一息、生命瀕危,我也沒辦法給他一口氧氣吸,我給不出。

也許有人會問,那些身體已經好轉的病人暫時停一會,先給其他人吸,但現實情況是,不到“吸氧時間到”的那一刻,是不會有人願意把氧氣讓給其他病人的。

醫院的醫療資源太有限,面對這類病人,我能做的太有限,真的沒辦法了。

我至今也還記得,有一位被兩個女兒架著胳膊來的老太太,有六七十歲,身體乏力、胸悶,病情挺重,但是醫生檢查生命體徵後判斷不是新冠肺炎,大概率是心梗,然而我們是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無法收治其他病人,只能勸離。

一方面,如果他們在發熱門診繼續待著,感染的風險會非常大,而且老太太身體虛弱,一旦感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希望耽誤他們去其他醫院的救治時間。

聽到讓老人去別的醫院,家屬很生氣,無法接受,坐在地上和我們耗時間。經過苦口婆心的勸導,家屬還是帶老人離開了。

每次來的病人,出於醫護人員的本能,都是要抓緊時間救人,但是特殊時期,我只能按規定開展工作,這是在那個當下我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大哭一場,必須哭出來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有的病人是在發熱門診離世,有的病人還沒送到醫院就已經沒有呼吸了。

2月初的一天傍晚六點多,一位31歲的男子推著救護擔架車衝進發熱門診,哭喊著“醫生快來救救我媽,我媽快不行了”。

擔架車上,老太太安靜地平躺著,沒有任何動靜。那個場景的衝擊力很大,當時我就哭了。

其實,根據老人的面部特徵,我當時判斷老人離世了。抱著最後一絲希望,還是協助把老人推進了搶救室,上了儀器之後,發現沒有心跳、沒有脈搏,確實已經走了。

在搶救室外,老人的兒子跪在地上,一邊拍著搶救室的玻璃牆,一邊聲嘶力竭的哭喊著“一定要救救我媽,她是為了照顧才感染的,我好了,她卻感染了”。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幕。

聽到母親離世的消息時,老人的兒子已經哭不出來了,拿著那張“死亡證明”沉默著。安慰都顯得太無力,我們給了他一把椅子,他就一直坐在搶救室外,沒有任何言語、安靜地呆坐著。

其實,老人在當天早上就需要救護車送來搶救的,但兒子預約一天120救護車,到了傍晚才有一輛去接。

老人的兒子在送母親來的路上,應該就能判斷出母親已經走了,只不過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不敢相信而已。

之前是兒子感染了新冠肺炎,老母親把他照顧好了,自己卻感染了,年邁病重,沒挺過來。這位兒子受到自責、內疚,可能長期煎熬。

我今年36歲,和這個中年男子算是同齡人,我母親和他母親差不多年齡。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換作是我,面對這種情況,該是一種怎樣的無助。

無法想象,也不敢想下去。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那天下班,我腦海中一直回放著這位兒子為母親求助的場景,我走進更衣室,剛坐下來,眼淚就湧了出來。一個人默默地哭,一直哭、一直哭,我無法明確在傷心什麼,但就是非常想哭,必須要哭出來。

也許是覺得沮喪,連搶救都沒搶救,病人就離世了;也許是害怕,這個病毒太致命,每天工作在充滿病毒的環境中,說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也許是擔心家人,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六七十歲,兒子才八歲,他們感染了可怎麼辦,如果我感染了,他們怎麼辦?

從那之後,每天結束工作後,我都會在更衣室裡安靜地坐一坐,平復心情,試圖消化掉當天的情緒,也反思一天的工作是否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有時會覺得病人的離世,就像是上天在翻牌子,翻到誰就是誰。有一次,一個社區養老院裡有人感染新冠肺炎,其他老人要送來檢查。6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送來的途中就走了一個。離世前,都沒人知道他是不是感染了。

把情緒藏起來,壓下去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我也時常會感到內疚,被這種情緒煎熬著。

深夜,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出現白天沒被搶救過來的病人的臉,這讓我睡不著覺,失眠到一點、兩點、三點、四點。迷迷糊糊睡一會後,第二天又接著上班。

知道這種情緒會慢慢侵蝕我的身體,直到把我拖垮,但抗疫是個持久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去找過醫院專為醫護人員排解情緒的心理醫生,也許是我太不會表達,也許是心理醫生的那一套對我不管用;面對心理醫生時,怎麼也說不出自己此前所經歷的種種脆弱。

自來到一線,我一個人在醫院附近租房住。

平時同事們的工作已經非常辛苦,他們的情緒也很壓抑,不能再向同事傳遞這些負面情緒,更不敢和家人說。丈夫春節前去廣州出差,因“封城”至今都回不來,家裡只有老人和孩子,我說了他們會更擔心。

情緒沒有釋放的出口,為了完成好崗位上的工作,只能逼自己變得“麻木”。

讓自己不去想這些,更不和別人提起這些,每天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把那些情緒都藏起來,壓下去。

必須這樣,要不然我就幹不下去了,就徹底崩潰了。

這麼多天在發熱門診的經歷,顛覆了我對生死的觀念,受到這些衝擊後,覺得自己變堅強了,也必須要變得堅強。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讀書時,是父親選的護理專業,起初我並不是很滿意,直到臨床實踐,護理的病人轉危為安時,我才真正感受到這個職業的高尚,從此愛上這份工作。工作十多年了,一直保持“零投訴”,這就是病人對我最大的肯定。

從2月中旬開始,火神山、雷神山和各家方艙醫院陸續開放,很多病人都有了床位,有醫護人員照顧,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在定點醫院的病人量。病人逐漸減少,我們的工作也相對輕鬆一些。

排班也從前段時間變成上班一天休息一天。領導看我們這一批醫護人員辛苦,說要把我們換下來休息,我倒覺得我身體和情緒還行,可以繼續堅持。

如今,回想這段時間,雖然經歷這些讓人心碎的時刻,但對我來說也蠻好,算是職業生涯中經驗的積累吧。

這裡的病人和我以前在病房照顧的病人不一樣。以前病房裡的病人你可以持續性地觀察病情,但這裡的病人需要你快速觀察後一兩分鐘就要做判斷,要麼讓病人平躺、要麼吸氧,要麼做心肺復甦。這是一個成熟的護士必備的技能,以前在普通病房工作,是沒辦法鍛鍊自己這方面能力的。

這段時間,雖然苦,也從來沒想過不幹了。去支援一線,就像是消防員去救火,沒有把火災晾在一邊,自己逃走的道理。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完成好這份工作。支援一線前期確實非常痛苦,但好在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剋制它,激發出後來正面、積極的情緒。

一位發熱門診護士的壓抑、無力、努力和堅持

我不知道疫情結束後,徹底放鬆下來,那些負面情緒會不會又找上來,但至少現在這個階段我情緒管理得還好。

這段時間,從來沒有和別人說過這些話,今天說了這麼多,倒也是一種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