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強微水產養殖核心理念三部曲: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核心理念:

1、方法論和終極目標:

把池塘生態系統分成三個衛生責任區:(1)淤泥;(2)水體;(3)腸道。分別進行微生態處理(淤泥還要定期提升氧化還原電位),最終達到“池塘動態生態平衡”+“水體菌藻平衡”+ “高產養大蝦”的終極目標,此即為強微三位一體的養蝦調水生態處理技術;

2、操作系統:通過精準的判斷,來彌補現代高密度水產本質上的短板: “溶氧+有機殘骸消解力+氮碳雙循環菌株+持續供給的發酵碳源+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營養”,由此保障池塘物質循環(氮碳雙循環)的順暢;

3、處理原則:“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泥,養泥先養腸”;只有 “淤泥+水體+腸道”都處理到位了,池塘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才能 順暢,養殖才能順利,產量得以提升;


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無論哪種養蝦模式,都是這三部曲(一個都不能少),都要遵循 以下原則:

  1. 土塘淤泥處理四原則:

(1)淤泥中預先儲備總鹼度:在淤泥中植入大量的碳酸鈣或白雲石 粉作為碳酸根儲備,同時也補鈣質,附著養殖的進行,淤泥不斷泛 酸化,這些碳酸根將不斷釋放出來,進行中和和補充總鹼度,從而

穩定水質,穩定水體酸鹼度,促進物質循環;

(2)保持淤泥與水體之間活躍的物質交換:即淤泥攪動或流動甚至

產生渾濁水,都是我們鼓勵的,前提是從放苗到收蝦都用強微方

案,則抄起的是乾淨泥漿(安全),後期渾水伴隨的是水質的穩定

和高產;定期用“降亞清淤顆粒”的反硝化產氮氣衝擊力,能促進

淤泥的持續攪動,產生渾水,促進淤泥和水體之間的物質交換;

(3)保證淤泥中有益細菌的相對優勢:定期用“清弧改泥微丸”大 量定植厭氧性的強勢丁酸梭菌+屎腸球菌,讓淤泥成為有益菌的地 盤;

(4)盡力保持淤泥相對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針對沒有排汙的土 塘,最好定期使用一些氧化改底或增氧顆粒產品;底部或適當使用 納米底曝氣,或配置射流式增氧機;

至於高位池和工廠化,池底是硬化或膜底,也應儘量使底部動態 化,如掃地機器或射流氣體,促進底部和水體對流,以防止出現 “粘滑菌苔-池邊青苔-粘壁殘骸”;

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2.水體處理五原則:

(1)持續-源源不斷的供給菌相營養(發酵碳肥),維持水體持續 的碳氮比 15 以上;

(2)保持持續的水體高乳酸菌相(抑制弧菌+分解有機殘骸+優化藻 相+吸收總氮);

(3)至少保持目測的“菌藻平衡”: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判斷,進行 培藻和瘦水的交替操作,池塘動態的生態平衡(不同養殖階段,有 不同平衡參數和感觀)

(4)定期預防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特別是針對 24 小時有底納米曝 氣的“如東小棚”和“福建曝氣泥棚”和“工廠化養蝦”,進入中 後期平常就要用“硝氨雙脫複合菌”預防亞鹽和氨氮;而針對土塘 則進入中後期要定期用“脫硫化氫複合菌”預防硫化氫的危害;

5 持續定期平衡水體營養元素:對蝦甲殼類動物的高密度養殖, 需要定期的往水體中補充鈣鎂磷鉀鈉等常量元素(尤其是中後期的 補鈣),以及微量元素,包括對蝦餌料中缺少維生素也需要補充。

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3.腸道處理原則:

飼料中堅持添加乳酸菌+丁酸梭菌;保持腸道良性微生態平衡,抑 制腸道弧菌,和提高飼料吸收率,粗壯腸道,但不能過量過度;

每個養殖週期,每畝有上千斤的餌料通過腸道,如果處理不好,

亦會製造持續不斷的剩氮麻煩,例如工廠化養蝦模式中的氨氮亞鹽

就基本上由腸道而來;

4.淤泥是重點:

以上“三位”中,淤泥是重中之重,因為所有的殘骸最終都落到淤泥中等待處理。


用生態的力量養好蝦: “淤泥-水體-腸道-菌藻平衡”三位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